2019年数学建模B题“同心协力”策略研究
2019-10-20蔺深刘焱
蔺深 刘焱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不再局限于只注重个人的能力,还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同心协力”是一项团队协作能力拓展项目。该项目以团队各人员用绳牵拉牛皮鼓颠球,通过计数合格的颠球数量进行比拼。本文对此项目进行研究,综合数学与物理学知识建立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1]和二阶微分方程组数学模型,分析颠球与团队合作的关系。
关键词: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微分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刚体转动定律
一、引言
在建模题中,假设每个人都可以精确控制用力方向、时机和力度的理想状态,要得到最佳协作策略,结合数学与物理学知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分别以球、鼓为研究对象求出若干分钟后稳定状态下的球下落(鼓上升)的时间、人拉绳所产生的合外力及最佳颠球高度。
在现实问题中,队员位置、发力大小和发力时机不精准会致使鼓面产生倾斜,利用刚体转动定律,建立二阶微分方程组模型,研究队员发力时机、力度和某一特定时刻的鼓面倾斜角度的关系。并利用控制变量法分3类细化讨论,通过控制变量F、ri,研究鼓倾斜角θ与时间t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F、t,研究鼓倾斜角θ与ri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ri、t,研究鼓倾斜角θ与F的关系。依据题目表格数据中给出的队员们不同发力时机和力度,解出0.1s时不同情况下鼓面的倾斜角度θ。
二、研究结果
(一)理想状态下的研究
本文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竖直向上为负方向建直角坐标系,已知球下落的时间与鼓上升的时间相同。以“球在空气中运动”的状态将常数取值,则取空气密度ρ气=1.29×10-3kg·m-3(20℃时)。垂直下落的球受到重力mg、空气浮力ρ气Vg和空气空气黏滞阻力三个力的作用,其中m为球的质量,M为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V为球的体积,Cd为空气阻力系数,S1为球的最大横截面积,S2为鼓的最大横截面积,v1为球相对于空气的速度,v2为鼓相对于空气的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列出关于球和鼓的方程:
利用MATLAB计算得出结论:在45N力的作用下,高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图中点的坐标可知在该点以后符合题目要求“颠球高度0.4m以上”,解得t≥0.34。
由题目条件“颠球次数尽可能多”可知:颠球一次所用时间越短,在相同时间内累计颠球次数就越多,所以取0.34s为一次颠球所用时间,则高度为h=s1+s2=0.4053m。
(二)现实状态下的研究
假设同心鼓为一刚体,不同位置的人向上拉时,同心鼓做刚体转动,因为同心鼓为空心的,假定同心鼓为一圆盘,同心鼓做刚体转动,如图1。
由刚体转动定律列出如下二阶微分方程组:
该方程组用于研究队员发力时机、力度和某一特定时刻的鼓面倾斜角度的关系,其中φ变化很小,近似当做恒定值。从得出倾斜角θ与F的关系,倾斜角θ与时间t的关系结果,队员站位如图3。
第一组数据,绳1用90N力,鼓面旋转的转轴过绳5与鼓的接点,故产生倾角的力矩可分为4组类别。当力臂分别为0.06、0.2、0.34时两两对应力矩相等,即产生的倾角相同。
计算公式为:(0.020817+0.06939+0.117963)×2+0.13878=0.6939
第二组、第三组依据数据同理可得0.1s时鼓面倾角分别为0.4850、1.0871。
第四组数据时,绳1提前0.1s施力,鼓面旋转的转轴过绳5与鼓的接点,同理产生倾角的力矩分为4组类别。当力臂分别为0.06、0.2、0.34时两两对应力矩相等,即产生的倾角相同。计算过程同上,得到0.1s时鼓面倾角为0.8635。
第五、六、七组计算公式同上,得0.1s时鼓面倾角分别为1.1411、0.9375、0.9251。
第八组数据仅有力臂为0.06时存在对称情况,故计算过程为:0.018504×2+0.24672+0.06939+0.419424+0.117963+0.12336,得到0.1s时鼓面倾角为1.0139。
第九组数据中,对90N力和提前0.1s单独分析前半阶段求得倾角为0.937536,后半阶段求得倾角为0.476478,综合考虑两方面影响因素,得0.1s时鼓面倾角为0.461058。
根据9组数据得出9个不同状态下的鼓面倾角,同时可知不同状态下的作用都对鼓的倾角有影响,因此也可说明队员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三、结论
本文综合考虑数学与物理学知识,建立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和二阶微分方程模型研究“同心协力”拓展项目。建立的模型依据坚实可靠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且易于实现。但是现实颠球进行时受各种各样不确定因素,本文不能完全将所有的影响因素纳入计算,所得的数据结果依然存在误差。并且本文中利用了刚体转动定律,对于非工科或物理专业的人有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司守奎,孙兆亮.數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8.9.
[2] 鞠衍清.垂直下落球体运动的数值分析,大学物理,第27卷第11期:11-14,2008.
[3] 马文蔚.物理学教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蔺深,女,汉族,山东省莱芜市,1999.10,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
刘焱,女,汉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