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应用策略及其前景

2019-10-20李慧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

李慧

摘 要: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提升,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提升,基于这样的局势下,生态建筑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生态建筑观是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它关系到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也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新发展,也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本文主要现阶段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应用

一、生态建筑观的概念

生态建筑学作为一门多学科、多类型的交叉综合学科,主要是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将生态学和建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自然生态的概念、标准和模式设计人工建筑,形成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由建筑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基于这样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活更加健康,更符合自然和人类的发展,生态建筑的概念可以充分利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相关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具体而言,生态建筑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基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设计相关建筑物。同时在建筑物修建的时候,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便于降低修建建筑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第二,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形态、朝向以及内部空间组合,使其最大限度地与周围的生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建筑的人为痕迹,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舒适度以及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二、生态建筑观应用中需要重视的环境因素

将生态建筑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有效地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设计师对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和影响有一个全面、深入、清晰的认识。生态环境。因此,在将生态建筑理念融入建筑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环境因素

从自然中汲取材料,应用于自然,回归自然,不浪费,不污染,是生态建筑理论的核心内涵。生态建筑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有机体,它要求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的良性循环。自然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也影响着生态建筑的实现。

(二)经济环境因素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或多或少会受到经济环境水平的影响。在经济水平较低、相对滞后的地区,即使引入生态建筑理论,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环境,建筑的生态设计也无法实现。

(三)技术环境因素

从生态建筑设计、施工、生态化选材以及材料加工处理,再到各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资源能源在生态建筑使用中的开发和利用,最后到生活废弃物的废弃处理和再生利用等,解决这些关乎到建筑生态化水平高低的问题,都需要相关科学技术环境作为理论与实际支持。

(四)人文环境因素

生态建筑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显然,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应合理、谨慎地考虑人类环境的影响。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地方风情、地域文化与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融合,使生态建筑能够更好地体现地方风情和地域特色。

三、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生态建筑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平衡互动为发展的基础,以人作为自然的一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关注。

(一)设计具有特色的建筑方案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注重环境的生态价值是核心,但既要注重环境的生态价值,又要注重有特色的设计方案。其自身形象的设计是生态建筑的关键。良好的建筑形象设计有利于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先进的技术水平,就必须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符合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战略目标。在设计过程中,作为设计师,要充分控制设计规模,保证建筑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优势。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段,使建筑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存在,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

(二)强调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的空间组合设计

建筑设计应注意空间组合设计的异同,兼顾空间经济性、布局性和空间性。生态设计空间要舒适,不同的功能区可以结合不同的组合,这些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建筑区域被划分为功能区域。不同功能区对温度、湿度和环境的要求不同。此外,还要维护建筑的生态结构,考虑辅助空间的空间生态。对于楼梯、电梯等,既要保持自然光的透明,又要保持气流的畅通,使建筑物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

(三)体现绿色室内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室内环境的设计,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1)风环境。在居住环境构成中,风环境是主要内容。合理的平面布局,加强对空间美学和实用性的控制。分析了气流等因素对通风的影响,并采取了优化措施。采用自然通风设计手段,保证自然通风效果,同时保证室内温度和采光。(2)阳光设计和遮阳设计。在遮阳设计中,应结合围护结构本身的特点,如遮阳或百叶窗等,尽量减少室内日照时间,减少热辐射。结合建筑的地理和气候,通过科学计算,优化建筑的总体布局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对日照和采光进行综合分析。(3)控制室内噪音。在建筑设计中,建立了噪声控制系统。例如,为了避免交通干线的噪音,建筑和主要交通线相互隔开。合理选择施工地点,减少噪声影响。

(四)运用于空间布局的节能设计

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在空间布局上降低能耗,注重节能,降低能耗。外墙保温技术逐渐兴起和成熟。外保温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刷涂保温材料,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厚废渣制作的轻质砌块。铝合金等材料主要用于门窗保温。有单层玻璃和双层玻璃门窗;房屋采用倒装设计,主要保温材料为聚苯板和水泥聚苯板,既达到了保温的目的,又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时间;在节水方面,有些节水应用可以使用诸如节水龙头之类的藤条。供热系统的发展可以依靠太阳能提供热量,也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实现其他能源的供热。生态工程建设中的沼气池可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使之得以实现。环境的净化也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

四、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量的激增,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的局势下,极力倡导和推广生态建筑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因此,生态高技建筑的建造和生态高技术的规模化,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未来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大致如下方向发展。

(一)积极探索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之路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重要居住场所,它蕴含着内在的“生态精神”。海德格尔存在意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定居的关键在于场所而不是空间,人与场所的关联,场所与空间的关系都包含在人的居住场所的空间中。人们之所以定居下来,是因为他们在这里经历了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精神,可以称之为“地方的生态精神”,而当时的建筑则可以称之为“原始生态建筑”。

(二)积极探索和创新应用生态技术

建筑的发展已经从生物学的进化走向有意识的知识和技术的进化。根据沙克森的生态哲学,地球的进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其演化的内在原因是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第二阶段是从低水平生命到高水平生命的进化过程,其中遗传物质和自然选择起着作用。第三阶段是人类特定知识技术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自然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从而催生生态技术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加强生态建筑设计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生态建筑兴起了才能使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在建筑设计时,需要加强对生态建筑学的运用,减少建筑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能源节约,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建筑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荆鹏.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18)

[2]谢静.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論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44.

猜你喜欢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