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中学课程《机械制图》项目式教学改革方案

2019-10-20莫滨铨

数码设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测绘课程改革

莫滨铨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识读”与“测绘”这两项技能是这个课程中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学生在面对实际生产时非常需要的技能。

关键词:《机械制图》;识读;测绘;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025-01

Abstract: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Mechanical Cartography" is a basic course for mechanical majors. The two skills of "reading" and "mapping" are important goals in this course, and they are also the students facing actual production When much needed skills.

Key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Read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Curriculum Reform

前言:《机械制图》是工程界交流的技术语言,通过图象和部分的文字来表达机械的形状、功能、原理等信息,指导着机械的生产、制造和装配,是机械生产从业者必要的技能储备。近年来,为贴合生产实际,很多的机械类学科推崇“项目式教学法”,我们在这里探讨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项目式教学的改进意见。

1 《机械制图》的教学现状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械类专业中,《机械制图》是最先接触到的学科之一,多是安排在高一年级,作为后续学科的基石。安排的学时一般100到200课时,分两个学期上完。但是如此大量的课时的支撑下,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能达到《机械制图》课程的要求,到了企业后面对生产图纸不知所措。总体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1现有的《机械制图》的机械制图教材是以“理論知识”为主要框架,将制图的每一部分知识分成单元,再根据知识制定零件,让学生绘制。引导一种“绘图是理论学习的一部分”的理念,由此“绘图”了成为一种习题。

1.2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绘制的零件是一个“脱离了机械的单独零件”,读图、绘图的内容大多,只有零件的结构和尺寸,缺乏其他生产信息。这样的练习完全是为了深化概念进行的读、绘练习。但是实际生产中的图纸是结合了整体的机械结构,拥有大量的生产信息和技术要求等。这些生产所必须识读的内容在现今的《机械制图》课程中基本被剥离掉了,一本教材中只能找到只言片语的说明。

1.3缺乏全套工程图纸的识读练习,导致学生缺乏零部件的关联的意识影响其识读图纸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产零件时对工艺把握不准确,分不清加工重点,削弱了他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综合上诉因素,现今的《机械制图》课程以理论知识为框架,缺乏“识读”与“测绘”的训练,将“制图”与“机械”相剥离。导致整体教学脱离了生产的需要,使得《机械制图》课程达不到培养学生技能的目标。

2 “项目式教学”课程改进计划

对于《机械制图》课程存在的问题,对《机械制图》课程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2.1改进课程教学计划:将以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改为项目式教学。使用两套完整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的“骨架”进行教学。一套用于“识读”,一套用于“测绘”,同时将“视图”、“剖切”等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进行教授,达到“学练结合、贴合生产“的教学效果。建议挑选机械制图中教学素材中较为代表性且难度适中的项目,如《减速器》和《齿轮油泵》等。

2.2关于提高“测绘”能力的建议:“识读图纸”主要要求学生读懂图纸的“名称”“材料”“结构”“尺寸”等信息。所以给学生练习“识读”的图纸,必须要是带有标题栏和技术要求等信息的完整生产图纸。因为有了项目式教学的整体框架,老师可以有参考地制定图纸中各类要素,同时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零部件的作用和要求。

对于刚接触机械类学生的学生而言,“怎么读”是一个难题。我们可以使用《导学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读信息。《导学练习》是以引导学生提取图纸信息为目标制定的小练习,可以是填空或者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图纸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提取图纸中各种生产信息。老师可以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题目的制定,同时可以渗透和指导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练习提高学生提取图纸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加工要求、制定加工工艺的能力。

2.3关于提高“测绘”能力的建议:除了“识读图纸”,“测绘”能力也是《机械制图》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现今的教学里,“绘”的练习不少,但是“测”的练习几乎没有。当然,因为“识读”的训练不足,学生也没有制定图纸信息的能力。在“识读图纸”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一套完整的机械项目进行分析、测量、绘图、制定其他加工信息的练习,类似于大学的“课程设计”项目。

“测绘”能力的训练先训练“绘”的能力。在上半段“识读”的同时,结合绘图方法理论的讲解,并要求学期对照图纸进行“抄绘”。通过“抄绘”训练熟悉制图的要求、深化制图方法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绘图能力。

在有一定绘图能力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从易到难进行测绘,通过《导学练习》的题目引导学生按分析零件、测量尺寸、制定视图方案、选择图纸与绘制比例、绘制草图、绘制正式图纸、填写标题栏信息、标注技术要求、审核图纸等步骤进行零部件的测量以及图纸的绘制。《导学练习》在这一部分中起一个思维引导的作用,能指导没有测绘经验的学生按步骤进行零件分析、数据采集和图纸规划,帮助学生建立“测绘”的思维方式。

完成零部件的“测绘”后,教导学生绘制“装配图”,带领学生书写明细栏和技术要求。通过装配图将整个项目的诸多零件相互关联起来,还可以引导“配合公差”、“零件的支撑与定位”、“热处理工艺要求”等的机械知识。完成所有的图纸后,将图纸进行装钉、批改评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同时也能作为课程成果进行展示。

综合而言,首先通过课程计划的改革,以项目式教学为框架,为“识读”和“测绘”的训练建立情景。再结合《机械制图》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中对制图的需求,制定学生的的训练项目。在训练的同时辅以《导学练习》引导学生的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强化制图思维,提高“识读”与“测绘”的能力,。

3 总结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识读”与“测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现今的主流教学方式并没有重视这两个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识读”与“测绘”的技能,同时让制图的学习更加贴近生产的需要,让学生能学有所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丁常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魅力中国,2018,(30):233.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测绘课程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创新方法研究
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