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的名义质问你

2019-10-20陈恒舒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19年4期
关键词:一连串质问齐王

陈恒舒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咸王即位,年纪尚幼,由其母赵威后执政。赵威后,人如其号,且看她面对齐国使臣的这一串连珠炮似的发问,其威勢绝不逊于战国时代任何一位男性政治家。

先看一上来这三问:“收成好吗?百姓好吗?齐王好吗?”这三问显然是明知故问。从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国的情报工作是相当出色的,连几个隐士、孝女的情况都清清楚楚,国家收成、百姓日子、国君身体好不好这样的大事情能不了解?文中没有记载齐使的回答。赵威后也不需要他回答。而关键就在这三问的顺序上,先问“岁”,再问“民”,最后才问“王”,引得使者不悦而质问,再用一连串的反问还击:“没有收成如何养活人民?没有人民哪里还有国君?哪能舍根本而问末节呢?”不仅直接回答了前面三问排序的用意。也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与孟子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赵威后又把“岁”置于“民”前,可以视为一种朴素的“经济基础决定论”。其见识更是难能可贵。

紧接着,估计还没等齐使反应过来,赵威后又是一连串的乘胜追击式的“进而问之”,句句直击要害。从中我们不难看到齐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利于民、有功于国的人,比如为国家养活百姓的钟离子,比如为国家救助百姓的叶阳子,比如以高尚德行化育百姓的北宫氏,不能身居高位、成就功业,甚至得不到表彰;而一个不忠不孝、无所事事,搞不好把百姓都带坏的於陵子仲,却能逍遥快活。这样的国家。好得了吗?这一连串的问,不仅是问齐使的,更是问齐王的,不仅显示了自己明察秋毫的敏锐眼光和赏罚分明的决绝态度,更是在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教做人”。

在这短小的篇幅之中,赵威后发问达十五次之多,而几乎所有的问都是围绕“民”而发的。前六问,是“岁”在“民”前,在那样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虽然“岁”有时实在难以控制,但民心却是可以争取的,人民的治乱也是可以通过人力左右的,因此,能够养育、教化人民,就成了实施统治最关键的一环。而后九问一共问了四个人。前三人与后一人形成鲜明的正反对照,而划分的标准,恰恰就是他们是否能够起到帮助国家养育、教化人民的作用。有益于人民者为何不能功成名就?无益于人民甚至有害于人民者为何不能明正典刑?这正是以“人民”的名义发出的最强有力的质问,千古之下,依然有效。

猜你喜欢

一连串质问齐王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可爱的语气词
写一连串动作
远见与智慧
香港警方:在近期一连串示威冲突中已拘捕420人
齐王立后
呆若木鸡
多功能
金牌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