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2019-10-20赵全民苏彩霞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程手术室肺癌

赵全民 苏彩霞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于肺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合计有58例,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明显有大幅度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加强手术治疗质量。

【关键词】肺癌;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7484(2020)09-0148-02

近年来,肺癌作为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肺癌在早期并不具有典型症状,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鉴别筛查不具有典型性,所以往往容易忽视病情。大部分患者出现具体体征时,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从而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1]。手术治疗时肺癌中晚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但因肺癌分型较多,病变情况也十分复杂,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手术质量。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对于肺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1月——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合计有58例,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43.1±1.3)岁,患者最长病程为20年,最短病程为6个月,平均病程为(7.3±1.2)年。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43.4±1.2)岁,患者最长病程为20年,最短病程为7个月,平均病程为(7.4±1.1)年。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肺癌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

(1)术前沟通:在手术前1天,按照流程对患者进行访视,访视的过程中积极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如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2】。(2)术中护理:在接患者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详细的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做好保暖工作。麻醉后,当患者自主意识未消失前,帮助患者按摩肢体,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3)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具体情况,同时指导正确的术后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符合自身的术后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等等。(4)术后回访:手术完成后1天,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大概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在手术过程中有不良感受,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3观察指标

(1)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两个量表的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负面情绪越严重[3]。(2)利用手术室内护理质量调查表调查护理质量,共分为4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手术护理、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每项评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标准差表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取%显示,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护理质量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负面情绪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明显有大幅度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肺癌作为临床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生命健康危害极大。而手术切除是现如今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肺癌病情影响,在选择手术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导致预后效果较差,出现诸多并发症等等。所以,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需要在治疗同时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疼痛、康复等方面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心理耐受能力,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明显有大幅度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加强手术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春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78.

[2]裴涛.优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180-182.

[3]陈凌.对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0):231-233.

作者简介:

赵全民(1982-)男,汉,内蒙古乌海市,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手术室护理和手术室专科护理。

猜你喜欢

全程手术室肺癌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我的好奇心
世园全程票再增新通道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