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读题与审题”能力

2019-10-20季秀玲

学生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小学数学

季秀玲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题与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读题与审题能力越来越受重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题的读题与审题能力也成为了教师的教学重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词汇量较少,对数学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都较弱,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题和审题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以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为例,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读题与审题”能力的意义和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题与审题能力;逻辑思维

引言:

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读题和审题是做好数学题的关键步骤,这直接决定了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的培养,探索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读题与审题”能力的意义

良好的读题和审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小学生的词汇量较少,虽然会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可能不具备相应的读题能力。通过观察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发现,成绩好的孩子一般对题目的理解都较为透彻和清晰,而成绩较差的孩子在做题过程中往往读不懂题。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小学生如何读题,让小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培养小学生的综合思维,让他们学会如何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

那么培养小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的意义也显而易见。首先,它有利于小学生更全面地获取数学知识。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做题时一般都有教师或家长在身边进行辅导,这就导致了小学生不能独立思考题目,在这种依赖环境下,小学生的读题和审题的能力就越来越差,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因此,培养小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能够很好地削弱小学生的依赖心理,从而促进小学生掌握更全面的数学知识,得到更具体的解题思路。其次,它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读题与审题能力属于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读题与审题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将小学生培养出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读题和审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题的好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和好奇,这些特点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来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本《方向与位置》一课时,教师在讲完判断方向与位置的方法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游戏,教师指出两位学生让每个小组来判断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表扬或奖励。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在做题时逐渐脱离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很好地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成绩较差、跟不上课程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注意,对于不能很快说出答案的学生,教师要慢慢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答案,以防他们出现自卑心理,让他们拥有很好的游戏参与感。

(二)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题和审题

解决小学数学学习质量低下的根本方法就是教会小学生读题与审题,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学会读题和审题,教师就要合理运用科学的、适用于小学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让小学生树立完整读题的习惯,如果不能完整地获取题目信息,解题过程可能就会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图形来辅助小学生解题。通常小学生会更加理解直观的图片或图形所表达的含义,教师可以将图文结合,在图片或图形中呈现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信息,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机培养小学生独立画图的习惯,让小学生自己把题目中的信息通过图形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小学生解答数学题。第三,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梳理题目所含的知识点,将复杂的题目梳理出层次,使小学生在面对题目时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例如在“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一题中,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把甲和乙的两个最初位置点画出来,然后再画出经过四小时后甲和乙相遇后距离中点的位置,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其中的距离关系,从而推算出“4×2÷4=8÷4=2(千米)”这一式子,得出正确结论。

(三)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強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范围能够培养小学生读题的能力。不仅语文学科需要很好的阅读能力,在数学解题中也同样重要。培养好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读题审题的能力。例如,在“明明从家走到学校要走600米,这一天他走到一半,返回家拿作业本,又立即赶回学校,这一天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一题中,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来对题目进行分析,分析出明明是在上学路上的一半返回家中,又从家中赶往学校,就可以得出“300+300+600=1200(米)”这一式子,其中两个300分别代表第一次走到一半路程的距离和从一半路程返回家中的距离,600代表明明拿完作业后从家中赶往学校的全部距离,因此答案就是1200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分析这种较为复杂的题,能够大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会小学生读题、审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数学基础,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素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读题与审题”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8,2007:213.

[2]刘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8,2010:204.

[3]赵俊颖.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2:119-120.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小学数学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