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型材料
2019-10-20
日本发明可从雾中收集水滴的新材料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从一种白蚁的翅膀表面构造中获得灵感,发明了可从雾中收集水滴的新材料。
日本龙谷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通讯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研究了在澳大利亚生活的一种白蚁,这种白蚁会在雨季飞行,其翅膀表面具有独特的构造特征,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微小雾滴形成水滴,再将水滴弹掉。
研究人员由此产生灵感,将2种二芳基乙烯分子混合起来制造了一种结晶膜,成功模拟了这种白蚁翅膀的表面构造。这种膜能吸附与自然界中雾滴相似的、直径10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并形成更大的水滴供收集和利用。
研究小组认为,这种技术今后有望用于开发表面自净材料,也可用于从雾气中收集水分。(新华网)
英美科学家联合开发转化植物废弃物的工程酶
据报道,近日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和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英美酶工程团队联合发表了题为论文称,设计出一种具有分解木质素活性的工程酶,开發了将植物废弃物转化为新材料和化学品的新途径。
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极难分解,利用该资源制造生物基产品将有效减少对石化资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一直试图找到一种有效分解木质素的生物技术。该研究发现了一种细胞色素P450系统可以使愈创木酚(松柏醇衍生的木质素单体)去甲基化,然而对2,6-二甲氧基苯酚(芥子醇衍生的木质素单体)的去甲基化能力微弱。科学家进一步结合晶体学知识设计可以对2,6-二甲氧基苯酚去甲基化的P450系统,形成木质素酶设计的工作蓝图,在芳香族甲氧基衍生物生物转化中表现出重要潜力和可塑性。
目前,该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地设计出一系列突变酶来解决最具挑战性的木质素分子转化,接下来将继续开发将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生物基产品的生物工具。(科技部)
2019上半年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利润下降13.8%
据报道,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4%,其中,一季度下降3.3%,二季度下降1.9%,呈降幅收窄态势。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53.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3.8%。
1-6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5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53.6%,汽车制造业下降24.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3.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7.1%,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0%,纺织业下降0.1%。
2019上半年工业企业效益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建材、电力和电气机械等行业。上半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占63.4%。其中,新增利润较多的行业主要是:建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1.9%,电力行业增长1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6.9%。这4个行业合计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6%。
二是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保持增长。上半年,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3%,高技术制造业增长0.4%。
三是私营企业利润保持增长。上半年,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0%。
四是资产负债率下降。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0%,同比降低0.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5%,降低1.1%。
总体看,上半年工业利润有所下降,主要是受汽车、石油加工以及钢铁等少数行业影响。由于市场需求低迷,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利润大幅下降24.9%;受原油和铁矿石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石油加工和钢铁行业利润分别下降53.6%、21.8%。上述3个行业合计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6.3%。(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我国科学家开发聚酰胺6前体氨基己酸合成新途径
据报道,近日,我国科学家在Metabolic Engineering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构建了碳链延伸循环圈,实现了非天然氨基酸6-氨基己酸的生物合成。
重庆大学联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展了6-氨基己酸生物制造的研究,构建整合了含有7个酶的多酶分子机器,结合定向进化策略实现了以赖氨酸脱氨基产物2-酮酸和乙酰辅酶A为原料高效合成3种非天然直链氨基酸,其中6-氨基己酸产量达到47.0mg/L。6-氨基己酸可用于合成聚酰胺6,进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仪表、汽车制造、医疗、轻纺等行业。
该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合成特定碳链长度的非天然氨基酸的生物制造平台,为聚酰胺6的合成开辟了新途径。(科技部)
高强、可拆卸、自修复的动态交联聚氨酯热熔胶开发成功
据报道,近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游正伟教授团队在胶黏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高强、可拆卸、自修复的动态交联聚氨酯热熔胶》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材料化学前沿》。
聚氨酯热熔胶黏剂是一种无溶剂型的绿色胶黏剂,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组装、汽车零部件粘接、木材加工等领域。现有聚氨酯热熔胶主要分为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和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具有线型的化学结构,其粘结强度和耐溶剂性较差;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是由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可以进一步与大气中的湿气反应,最终形成交联的化学结构,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与耐溶剂性,但其固化速度慢,往往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完全固化,并且一旦交联结构形成就很难再拆卸,不可回收利用。这些缺陷限制了聚氨酯热熔胶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