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2019-10-20
如果说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让贝聿铭闻名全美,那么卢浮宫则让他闻名全球。
始建于1204年的卢浮宫,是法国人心中极具纪念性的建筑。1981年,法国新任职的总统密特朗出台了卢浮宫的扩建计划,并邀请了全球15位知名的博物馆馆长参与讨论,结果有13位不约而同地推荐了贝聿铭。两年后,密特朗将选定贝聿铭的消息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法国唯一一项没有通过竞标就直接指定建筑师来设计的国家工程。
由一位来自美国的中国设计师,重新设计代表着法国文化与文明最高荣耀的卢浮宫,法国人过不了民族情感关,大嚷着“贝聿铭会毁了巴黎”。面对铺天盖地的反对声,贝聿铭没有妥协。他不止一次地保证说,自己来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一定会尊重法国的文化传统,并自信地公布了自己以玻璃金字塔入口为代表的改建工程设计图。殊不知,迎接他的反对声浪更高了。
在当时的沟通会上,法国文化部长甚至公开批评这座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并认为这“比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英国人企图从卢浮宫抢走艺术品的暴行更令法国愤怒”。愤怒的话语把贝聿铭的翻译给说哭了,但贝聿铭依旧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旁人接受不接受对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接受不接受比较重要。”他说。在他看来,在广场上修建一座玻璃金字塔,视线上尽可能不影响主体建筑,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可以衬托卢浮宫的庄重与威严,并跟凯旋门与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为巴黎的中轴线锦上添花。
随后,贝聿铭开始了反攻。他公开游说称,“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他还主动与密特朗的主要政敌——当时的巴黎市长希拉克探讨,“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并争取到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卢浮宫竖起同比实体模型,接受公众的检验。最后,大约有6万民众参观了这一实体模型,并像总统选举一样进行了全民公决。模型最终征服了希拉克,也征服了法国人。
他在设计中并没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幾何形态,用了玻璃材料,塔面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
1989年,以玻璃为主体的金字塔在卢浮宫落成。到了1993年,扩建卢浮宫计划也基本完成。参观的人绕着拿破仑庭院整整盘了两圈,原先反对贝聿铭的人纷纷改口称赞:“这个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就这样,曾经被反对的玻璃金字塔成了法国人的新骄傲。1998年,密特朗在金字塔里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勋章。在后来回卢浮宫进行的一场讲座中,贝聿铭说:“建筑师要坚持自己,如果成功了,很好;如果不成功,就再试一次。”说完从容地笑了,眼睛在圆圆的镜片后面眯成一条缝。
【素材解读】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贝聿铭也不例外。贝聿铭清楚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才敢于坚持,敢于辩解。征服,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嘴皮子。
【适用方向】
成功贵在坚持、实力是自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