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法割断的中国情

2019-10-20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贝聿铭中银新馆

贝聿铭投身建筑事业几十年,美国是他事业的起点,所设计的项目遍布全球各地,可中国是他永远无法割舍的。他对记者说:“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受邀访华。贝聿铭听闻消息后,激动地在工作室里走来走去,他敏锐地感觉到,再过两三年,自己就可以回到中国了。果然,三年后,他受邀访问中国。此时,距离他阔别家乡已有39年。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贝聿铭更被视作中美“文化破冰”的重要橋梁,屡屡受邀重返中国设计标志性建筑。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项目完成后不久,他就获得了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此后,他又设计了香港的地标建筑——中银大厦,北京的中银大厦,以及被他称作“小女儿”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是贝聿铭的故乡,他从苏州贝氏家族走出,博物馆周边的忠王府、拙政园、狮子林,触动了他与过去的联系,他的祖先、他的故乡……尽管此后浪迹天涯,但贝聿铭对故乡的眷恋,始终萦绕心头。所以,即便是在自己宣布退休之后,他也要接手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那一年,他85岁。在新馆设计之初,贝聿铭仔细翻阅了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分类资料,因为他希望为每一件展品的陈列量体裁衣,做出真正符合苏州、符合苏州博物馆的设计。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竣工。开馆仪式上,贝聿铭激动地说:“我71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素材解读】

把苏州博物馆新馆比作自己的“小女儿”,可见贝聿铭的用情之深。在海外游子心中,无论自己飞得有多高、有多远,祖国永远是牵着自己的那根线。如果说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的一部“中国自传”,那么新馆的建造过程正是这位老人一条虔诚的归乡路。

【适用方向】

爱国、奉献、荣誉感……

猜你喜欢

贝聿铭中银新馆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上半年基金成绩单揭晓中银2产品跻身同类前三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要点
林城东路上的贵州省博物馆新馆
贝聿铭的灵感
评说档案30年(之二)
刘金宝:中银副董事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