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2019-10-20杨国燕
杨国燕
摘 要: 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本文借助一个阅读课例,探讨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设计过程,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高的目的,同时结合课例研究分析,从文本解读、问题设置及知识迁移三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思维品质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将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不变的是教材,变化的是理念,一线教师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正逐渐从以往的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设计转向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对文本的深层次思维解读、教学思维目标设计、思维问题链设计等过程,扎实推进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笔者将以一堂阅读课为例,从思维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基于初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设计。
二、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此课例内容是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8中Section B的阅读课。该单元话题是“recent events and experiences”,单元的语法内容是现在完成时,此单元围绕中心话题借助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而展开,其中Section A围绕外国文学作品展开,Section B 围绕音乐话题展开。本节课是Section B的阅读课,标题是“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讲述了一个名叫Sarah的女孩前后变化的过程。远在异乡的她由于听了一首关于思乡的乡村音乐而改变了对家人的态度,也让她爱上了乡村音乐。
(二) 学情分析。
通过Section A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和基本用法,扫清了Section B阅读中语法内容的障碍。本课时是围绕音乐话题展开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产生共鸣,但是文本中出现的乡村音乐并不一定被学生了解,究竟是怎样的一首歌曲可以让一个孩子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读懂文本。
(三)思维目标。
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根据思维品质内涵进行思维目标的设计,通过一系列连贯性的活动与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提高。
1.学生理解文章,并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如读前预测、指代关系、归纳段落大意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学生感知音乐对人的影响,理解生命中一些事会对人的一生发生作用,借助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迁移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设计
(一)读前活动:热身导入,培养学生预测判断性思维。
1.热身互动,导入生词。
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能帮助学生预先感知即将学习的文本内容(温爱英,2016)。此课时的话题是音乐,教师希望在课前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谈论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生词,扫除之后阅读中的障碍。由此,教师借助音乐,导入目标词汇remind of及belong to country music。接着从谈论Justin Bierber的音乐导入several million records。教师给出的图片是一张专辑照片。师生就音乐类型进行free talk。
【设计说明】为了激活学生旧有知识,教师直截了当,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Baby”,一步一步顺利导入词汇,在轻快的聊天氛围中,学生不觉得突兀,为之后的阅读提供时间。
2.预测判断,激发兴趣。
(1)借助图片和标题,预测阅读内容。
从谈论音乐自然导入文本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标题“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及观察图片,借助追问,如“What happened to her?”等,鼓励学生预测阅读内容“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he title. Can you 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设计说明】读前预测文本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信息及分析信息是课堂教学活动前期的重要环节,这是思维品质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2)活跃图式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一首乡村音乐可以永久(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的forever)改变这个女孩,这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教师在学生预测阅读内容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Have you known any facts(事实) of country music?What is country music?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about country music?
【設计说明】教师没有在学生们预测后直接进入文本阅读,而是引导学生谈论关于country music的已知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回忆旧有知识,同时为下一步阅读后的对比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中活动:读懂文本,培养学生逻辑创新性思维。
1.获取段落大意,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利用阅读策略,即浏览每段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获取段落大意。第一段为something about Sarah,第二段为something about country music,第三段为something about Sarahs dream.
【设计说明】在本阅读课时中,学生要掌握的阅读策略为“Summarizing”,即“While reading, make notes or underline the main ideas in the text”,段落大意的归纳概括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获取信息后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分析与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2.搜寻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带着导入环节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寻找有关country music的信息,是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能力体现。阅读,不仅仅是完成相应阅读任务,更是借助文本材料,真正将内容为学生所理解,让学生读有所获。
【设计说明】此为书本上的练习题(如图2),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后进行填空,并注意关键词的理解,如where,kind,place等。利用关键词寻找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理解指代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在对第一段的处理中,教师明确抛出了三个问题:What problem did Sarah have when she was a teenager? Where is she from? 及What kind of music does she like?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他们认为的重要代词“I think there are some good pronouns. Can you find them out?”并理解指代意思。
【设计说明】教师借助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帮助其理解文本意思。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在文中找出相应依据,如回答Sarah来自哪里,文中有两个地名,England和the US,教师引导学生理解study abroad 和back in the US,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同时,针对学生阅读理解中的薄弱环节——代词的理解与运用,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代词,并通过前后文阅读,找到代词指代的意思,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前后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4.提取图示信息,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学生阅读第二段落,教师引导学生“Can you read and then tell us what you have found?”进入主动阅读并获取信息内容的过程。在师生对话中,教师逐一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获取的信息点,如阅读句子“Country is a traditional kind of music from the southern states of America.”,学生知道了“what is country music?”;读到“Nashville, Tennessee is the home of country music.”学生知道了“ Whats the home place of country music?”,等等。
以下为课堂实录片段:
T: Now we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country music. But what is this part about?(呈现文本)
S4: Its about many songs these days.(学生自主寻找)
T: What are these songs like?
S5:...
T: What does the writer prefer? (通过however,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力量)
S6: The writer prefers country music.
T: Great! But what do you prefer?
S6: I like country music,too. Because they bring us back to the good old days.
S7: I like many songs these days. ...
(开放的答案)
...
【設计说明】在一般careful reading 中,教师通过不断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在此课时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反向思考:关于乡村音乐,我读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本,是真正阅读的过程,为今后学生独立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图示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指的两种不同时期的音乐特征,更是帮助学生慢慢理解阅读前的困惑,即“How can a song change her life forever?”为后文理解Sarah的梦想做足思维铺垫。
5.赏析优美文字,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朗读该段文本,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有学生说,喜欢最后一句“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laughter, friends, family, and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countryside.”教师追问“Do you agree with it?What is free in our life?”,有学生说:“Love and happiness are free in our life. ”也有学生说:“Sunshine is free in our life.”
以下为课堂实录片段:
T: Can you read the paragraph again, and find out a sentence you like best?
S8: I like this sentence: Country music brings us back to the “good old days”...
S9: I like the last sentence: 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开放的答案)
T: What other things are free but are the best in our life?
S10: I think air is free in our life.
S11: Love.
【設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喜欢的句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富有特性的个体当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没有强加的最爱的句子,也没有强加的观点,学生的思考将课堂推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正是思维课堂想要实现的目标,再一次为下文做了铺垫。
6.形象感知音乐,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能力。
文本第三段讲述的是Sarah的梦想,她想去Nashville,但是“Whats special about Nashville?”,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Nashville特色?直接抽象提问还是借助文本具体提问?教师采取具体提问,并现场让学生感知Garth Brooks的音乐,帮助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能力。
图5 第三段的处理
以下为课堂实录片段:
T: Paragraph 3 tells something about Sarahs dream. So what is her dream?
S12: She wants to go to Nashville one day.
T: Wow, you noticed the word “there”. Yes, thats her dream. Then why does she want to go to Nashville ?(比问what special 更能与前文连贯)
S13: Because there is a ...museum....(教师展示了博物馆的照片)
T: Who is Garth Brooks?
(播放Garth Brooks的一首歌曲)
T: Sarah wants to see him sing live one day. What about you?
...
【设计说明】Nashville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这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文化意识。教师现场让学生欣赏Garth Brooks 的音乐,让学生有一个短暂的感受,并问学生的想法,虽然这只是文化意识的引领,但也许能引发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行更多更深的拓展,拓宽学生国际化思维,帮助学生在后续多学科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融会贯通。
(三)读后活动: 建构导图,培养学生批判创新性思维品质。
在对文本有了具体了解之后,教师给出了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即“How did the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 Sarahs life?”和“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telling Sarahs stroy? ”,但是对第二个问题,教师通过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呈现Sarah前后变化过程,引发学生思考。
以下是课堂实录片段:
T: When Sarah was a teenager, what happened?
S14: She used to fight with her family.
T: Then what happened?
S15: She heard a song and she came to realize she missed her family and friends.
T: Yes. At that time, she studied in England. What about now?
S16: She dreamed to go to Nashville.
T: Thats right. This is her dream. Then what can we write here?
S17: (In) The future.
T: What will happen to her?
S18: She will go to Nashville.
T: Yes. And maybe she will be a singer one day. Everything is possible.
...(将阅读文本进行了延伸)
T: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telling Sarahs story?
S19: Youll never know what will happen unless you try to make it happen.(学生进行了知识的迁移,想到了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的精神)
S20: Dont give up. Something may happen in your life.(同样出乎意料的回答)
...
【设计说明】学生感受到的东西不会局限于“音乐带给我们很多,音乐很重要”。他们的思路被打开了,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出乎老师意料,这正是阅读课要带给学生的东西。阅读不仅仅是了解文本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产生共鸣,这样语言才能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阅读才能发挥对个体的作用。
四、思考與建议
以一课窥全“豹”,对课例的深入研究并非只实现某一课时的目标,本文借助一个课例,反思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过程,思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预测文本内容、归纳段落大意、进行图示比较分析、联系学生实际发表评论等,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及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实现以上目标,本文从文本解读、问题设置和知识迁移等三个方面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一)文本解读:注重行文逻辑关系。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学生作为读者,要知道作者写作的前后逻辑关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理解文本逻辑关系,读后能理解作者意图。在本课例中,标题本身便引发了学生很多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可以永远地改变了一个人?带着这样的疑问读完第一段,疑问是继续加重的,因为“When Sarah was a teenager, she used to fight over almost everything with her family.”。五年后,情况是完全相反的。第二段实则具体透露给读者原因,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对比,让学生感知两种不同音乐的强烈差别,帮助学生理顺阅读过程中的逻辑关系。由此,读完全文,分析Sarah未来走向时,学生是可以判断的,不难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问题设置:聚焦思维品质目标。
在整个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文本提出系列问题,因此,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提出:教师的问题不在于掌握一个主题,而是将一个主题调整为对思考的培养。学生在接触这个主题时要做哪些准备?我应该将他们的注意力带到什么主题上?我应该做哪些比较……在此课例中,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段落时,如果只是带着“学生能理解文本”这样的目标,那么,很有可能设置传统的阅读理解问题,比如:“What is country music?Whats the home place of country music?”等等。然而,当教师聚焦思维品质目标时,问题的设置是“Can you read and then tell us what you have found?”,需要学生借助阅读进行归纳总结。
(三)知识迁移:指向阅读实践应用。
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的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中,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思维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加以训练的,通过本课例及更多课例的学习,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读前预测、理解代词指代关系、对文本进行分析批判等。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因为,学生阅读的不仅仅是内容,还有方法和思维。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设计,应指向学生阅读实践的具体落实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张建.用“有声思维法”探讨初中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邢文骏,蔡蕾.基于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3).
[3]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4]王海燕.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2019(1).
[5]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哈默.朗文英语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