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2019-10-20李德安
李德安
摘 要: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初始阶段,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重视对学生文化领域的培育,使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培养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小学教育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阐述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的意义,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教学 文化底蕴
在传统文化视域下,现代教学在技术设备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和改进,但是现代教育对于文化底蕴的重视不足,这就造成学生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学到很多新知识,但是对于传统文化观念了解得却不够多,因此学校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在融入过程中,传统文化会给当代小学教育带来一些启示,对于优化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进行教育改革,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使传统文化为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中国经历五千年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保存下一批具有价值的文化宝藏,除了一些历史文物外,更重要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品德的结晶,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巨大的,因为历史的原因,一些传统文化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其丰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现代人学习和了解,并且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1]。
(二)传统文化具有丰富性。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时间久远,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当代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时代宝藏,对当代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对于文化的兴趣。对于当代教育来说,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就是利用传统文化完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更好地学习。
二、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传统文化之所以对于教育领域非常重要,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即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更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品质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正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虚心接受。同时,传统文化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注重礼节的,这一点至今仍然需要学习。例如,在“孔融让梨”中,年幼的孔融知道将大梨让给大人吃,自己选择小梨。这是基于传统文化中对于长辈和后辈之间的礼仪进行教育的结果,孔融在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尊重长辈,将好的东西留给长辈,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孩子思想道德培育的结果[2]。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难免养成自私的习惯,需要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以往的小学教育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升,缺乏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思想道德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因此选择老师时要严格筛选。“孟母三迁”讲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过三次搬迁从嘈雜混乱的街道搬到安静的村落,周围的邻居和睦,这对于孟子的学习和品行的完善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重视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就是学校内环境不断净化,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场所。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铭记优秀传统文化,开创美好未来。
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明白如何正确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更加明白传统文化的意义,并将这种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这是学生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品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如“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革命精神”等,都是对于历史的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更加具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当代社会的学习中充分贯彻这些伟大的精神,为给国家做贡献而努力学习[3]。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一)普及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要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就要利用一些传统文化加持教育领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的教育方针进行引导,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挖掘出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故事,帮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普及历史传统文化,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尤其对语文课堂和历史课堂等来说,老师讲解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例如,“子游治武城”,孔子的一个弟子叫子游,他遵从孔子的教导,在治理武城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而是利用礼乐教化城中的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学生在了解故事内涵后,学习子游遵循师教,将学到的道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学习优秀的文化内涵。
可以开设一些专门学习传统文化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学习传统知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一些人生道理,帮助学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有用之才。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深入了解优秀文化内容,有助于学生以史为鉴,以历史人物为榜样,更加积极地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在学习“井底之蛙”的故事时,学生懂得一个人身处自己的眼界范围之内只能看到很小范围的世界,可能误认为这就是全世界,需要拓宽视野,启示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成为博学多识的人。
(三)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完善当前的教育模式。
老师应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点,将这种优势与现代文化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例如,古代传统文化教导人们应该事事顺从父母的意见,这放在当代就是一种“愚孝”,应该被淘汰,但是对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美德,需要老师根据现代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例如,老师可以布置家庭任务“给父母洗脚”“帮父母做家务”等,使学生充分理解尊老的内涵,对于年龄比自己小的孩子,应该予以帮助和爱护,这都是学生应该明白的道理。教学模式不能单纯以说教为主,而应该结合具体行动,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阶段教育的影响,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将给小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发挥重要作用。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知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讲解,还可以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优秀文化。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发掘出更加出色的教学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改善教学风气,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孙振杰.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7):36-38.
[2]张若青,甄彦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教学研究”的思考[J].学周刊,2017(31):127-129.
[3]柳文茂,柴春华,张海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