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OE策略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20奚天雪

中学生物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蚯蚓概念实验教学

奚天雪

摘 要 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过程中,巧妙运用POE策略,发展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的科学思维,优化演示实验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科学概念。

关键词 POE策略 实验教学 蚯蚓 概念

预测一观察一解释(Predict-Observe-Explain,POE)是在探查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的,渗透有建构主义、观察渗透理论哲学观念、前概念和概念转变等教育教学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现代教育研究的教学策略。运用POE策略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提供问题情境和提示信息,促进学生通过前科学概念预测可能的发展和变化;然后,学生观察与记录实际的发展与变化;最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释观察现象,并解释预测结果与观察结果的一致性或差异性。

苏科版《生物学》中“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为第二课时,以“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为主,“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为辅,以“特征”知识为基础来理解“关系”,在探究能力上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技能,且生活中已认识蚯蚓并有强烈的探究欲。但是,由于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探究,学生对蚯蚓的适应性特征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

下面以“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为例,运用POE教学策略,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优化。

1 预测

I.I 创设情境

教师提供在三种土壤中(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土壤、一般土壤、植被破坏干旱土壤)每亩地蚯蚓数量的数据资料,提问: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土壤环境中?学生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已有经验,说出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教师继续提问: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有何适应性的特征呢?

1.2 预测提示

教师提供学习单,展示实验任务。

分组实验一:看一看、摸一摸蚯蚓。学生肉眼观察并借助放大镜观察蚯蚓的体形、体色和体表结构,区分蚯蚓的前后端,并记录观察结果。教师提问: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有什么感觉?来回抚摸蚯蚓的腹面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演示实验:观察蚯蚓的运动。教师提问:光滑和粗糙两种表面,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运动呢?为什么?

分组实验二: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用玻璃棒分别轻触碰蚯蚓身体的前端、中端和后端,观察蚯蚓的反应。

1.3 学生预测

分组实验一:看一看、摸一摸蚯蚓。根据生活观察的经验,学生能描述蚯蚓长圆柱形的体形,颜色呈现暗红色或者灰黑色,体表“一圈一圈的”(環状体节),向前运动的一段是前端(前端有口和环带)。部分学生曾摸过蚯蚓,感受过湿润、黏滑的感觉,个别学生曾让蚯蚓在手心爬过,有痒痒的感觉,预测蚯蚓的腹面有“刺刺”的特殊结构(刚毛)。

演示实验:观察蚯蚓的运动。在光滑的地面上,学生根据滑出一定距离的体验,预测蚯蚓在光滑的表面蚯蚓的“滑”出距离。

分组实验二: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通过对生物基本特征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生物对外界环境能做出反应。参考人的特征,学生进一步预测,蚯蚓的“头部”(前端)对外界刺激更敏感。

1.4 教师分析

分组实验一前,有过生活经验的学生能够有效预测,但是个别学生对蚯蚓知之甚少,没有预测的根据,这样更加激发了他们实验探究的兴趣。演示实验前,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但是也暴露了知识关联的偏差,暴露了有问题的前科学概念,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将出现矛盾,在冲突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构建科学概念。分组实验二前,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能够说出蚯蚓对触碰刺激的反应,习惯性地认为前端的反应一定是灵敏的,但还需要进行观察和实验,提供事实和证据验证。

2 观察

做出预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亲自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观察变化和现象,在头脑中与原有的预测进行比较分析,帮助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分组实验一中,教师选用威廉环毛蚓(一般体长90-250 mm,便于观察)作为实验材料,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蚯蚓的体形、体色和体表结构,鼓励学生借助放大镜进一步细致观察,使学生能够全面观察获得比较完整的观察结果。在摸一摸环节中,用轻轻触摸蚯蚓表面、让蚯蚓在手心里爬和来回抚摸等不同的方式,学生获得有差别的体验。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语言描述,通过即时的问题和提醒引发学生进一步观察。

观察蚯蚓的运动教学中,教师提前准备演示实验并录制成视频。选择常用的黑板贴作为材料(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将两块黑板贴紧贴平放(光面在前),用两根玻璃棒固定蚯蚓的运动轨迹,下面摆放好长尺。选择5条赤子爱胜蚓,分别测量其在光面和糙面运动5 cm所用的时间。学生仔细观察并在表格中记录5组时间数据,计算平均值。

在分组实验二中,学生用玻璃棒或者手轻轻触摸威廉环毛蚓的不同部位,观察并记录蚯蚓的反应。为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用3条以上的蚯蚓分别实验并观察,触碰可以是一种刺激,当然也可以尝试其他的刺激,如干湿刺激、光刺激。教师通过实验前后对比图,演示蚯蚓对干湿刺激的反应。在解剖盘中均匀放入适量干燥的土壤,在左侧土壤中喷洒适量水分保证湿润,立即在干湿交接处放入10条赤子爱胜蚓,每隔5 min拍照记录。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演示图片,描述现象并思考。另外,可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实验,探究蚯蚓对光刺激的反应。

3 解释

在得到实际观察结果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预测结果和观察结果,判断两者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能有效加深概念理解,提供有效的事实证据;如果不一致,则创造了有效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欲,帮助概念转变。

教师提出问题:光滑和粗糙两种表面,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运动?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视频时,发现5条赤子爱胜蚓在光滑表面上运动5 cm上平均耗时14.6 s,而在粗糙表面运动需8.8 s。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蚯蚓适合在粗糙的表面上运动的结论,与预测结果有矛盾。学生发现,通过生活体验提出的预测有偏差。这时,教师也可从生活体验入手帮助学生纠正,以光滑的地面上很滑也往往会打滑,短跑运动员穿钉鞋跑步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解释现象。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蚯蚓哪部分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因为触碰力道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开始对第一条威廉环毛蚓进行实验时,出现蚯蚓尾部触碰后反应激烈的现象,组间交流后有矛盾。这时,各小组团结合作,教师引导各小组讨论,最终一致同意再对其他威廉环毛蚓进行平行重复实验,避免操作不当带来的实验偏差。在统计多组观察结果后,小组内尝试解释可靠的实验结果,并解释偏差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实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4 教学反思

POE策略在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中都有极好的运用价值。相比于传统的DOE策略(演示一观察一解释策略),POE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宄欲和求知欲,当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出现偏差时,认知冲突和矛盾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经验。新课标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实验中得到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江鸿,史小梅,李春密.预测一观察一解释——一种基于现代教育研究的演示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5):54-57.

[2]White, R., Gunstone, R..Prohing Unclerstanding [M].Rout-ledge Falmer, 1992: 44-64.

[3]王健.用“预测一观察一解释”策略进行“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二氧化碳”的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2(8):14-16.

猜你喜欢

蚯蚓概念实验教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幾樣概念店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