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氏庄园影壁艺术特征及当代价值刍议

2019-10-20胡建华胡新华

文教资料 2019年21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胡建华 胡新华

摘    要: 影壁作为传统建筑空间中的独特形态,承载着传统历史文化的独特内涵与价值。本文通过魏氏庄园影壁艺术基本特征的分析,阐述民居影壁艺术形态、色彩、空间中的人文精神,提出保护和传承影壁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魏氏庄园    影壁艺术    当代价值

影壁作为传统建筑空间中一种独特形态,承载着传统历史文化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民居影壁无论是艺术造型、色彩表征,还是空间意象,都表现出独有的作用。唐宋以降,影壁在传统民居中被广泛应用,除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壁艺术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学上的概念,而是富有文化内涵、文化传承力、地域特色显著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一、影壁释义

影壁,民间俗称“影背墙”“迎门墙”。我国古代,影壁有多种称谓,如萧蔷、树、屏、塞门、罘罳等[1]。凡此种种,皆指设置在门内外特定位置的影壁,只是存在社会等级和所处位置的差异。《辞海》对影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墙壁上的浮雕;二是指正对大门起到遮蔽用作的照墙。

作为传统建筑空间中重要的单元或独立存在形态,影壁与屋宇、宅院、环境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有机建筑文化空间生态体系。影壁在物理功能上的作用主要是遮蔽、防卫、聚气、营造小生境,并且明确空间维度,界定空间秩序。在精神层面具有“意境栖留”的人文心性,表现为烘托宅院氛围,增强屋宇气度,传递出内敛含蓄的道德礼俗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象。影壁的形态与纹饰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双重意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魏氏庄园的建造环境及影壁的基本形态

1.魏氏庄园的人文历史环境。

魏氏庄园位于山东惠民县魏集镇魏集古村落,距黄河北岸十余里。惠民历史悠长、民风淳朴,地处齐鲁文化传播的核心区域,融汇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的特征。此地历代文化名流辈出,诸如孙武、展子虔、杜受田等。明清以降,魏集民间广泛流传着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惠民泥塑、惠民制鼓、手扎灯笼等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魏氏庄园建筑体系提供丰富的文化给养。

魏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治家理念和“以义取利”“以德经商”的儒商精神,使之成为鲁西北一带的名门望族。魏氏庄园古建筑群落由树德堂、福寿堂、徙义堂三部分组成。树德堂城堡建于清光绪十六至十九年,建造者魏肇庆集官宦、地主、商人、文士于一身。庄园建筑由宫廷营造师设计,又体现在鲁西北、晋中地区和江南阁楼建筑的巧妙融合。城垣吸纳了宫城建筑的“雉垛”形态。魏氏庄园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集民居建筑文化、军事兵学文化、儒商文化、民俗文化、庄园文化等多元文化特征,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魏氏影壁的基本形态。

庄园三组建筑群中有6幢影壁,型态有两种:一字型和靠山型,皆以硬山式建筑为仿样。树德堂现有4幢影壁,分别是城堡外桥侧依墙影壁、城堡内迎门一字壁、客厅院东厢房南墙靠山壁及城墙碉堡上的圆形壁。

城堡外桥侧依墙影壁,下碱与台明石衔接,“壁顶”即当护栏墙,柱式边框起线,青砖砌成“十字锦”壁芯,素雅古朴,集装饰与实用于一体。

城堡内迎门相对“一字壁”,壁顶青瓦起脊,筒瓦密檐,挑出铺首瓦当,檐椽下置,排列有序。须弥座壁基,其下部台明石雕刻“朵云纹”;壁身“缠枝纹”岔角,壁心一尺二见方的“炕面子”(即大青砖)45度磨砖对缝干摆拼砌;壁芯盒子为高浮雕“花开富贵”图。此幢影壁应对城门内开阔的大院,体量高大、形态阔绰。

客厅院东厢房(私塾)南墙影壁为靠山影壁,与宅门相對,形成与门楼建筑空间的“共体关系”。影壁下碱与墙基互为一体,距地坪约0.50米;线纺子雕嵌一周208粒连珠串饰;“炕面子”一尺见方,45度斜拼干摆,青身素面、简洁大方;壁顶合瓦花脊,檩、椽、瓦当等构件与壁身形成疏密对比关系。

城墙碉堡上的圆形壁是一处极为罕见的特例。形制与一般“靠山影壁”并无多大区别。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巧妙地附嵌于圆形碉堡墙身,更具有视觉上的张力,冲破“壁框”的限定。在空间对位上,与城堡院内“花开富贵”一字壁又形成上下呼应、方圆匹配的关系。在心性上隐喻“以圆比天、以方喻地”“天地人和”的理想。

徙义堂大宅门内设一幢体型较高大的“一字壁”。壁顶筒瓦覆盖,砖椽托起挑檐,砖柱子边框内砖雕“线纺子”两道,其中一周“连珠”纹饰。“炕面子”斜角拼砌、壁芯盒子为浮雕“三多有象”浮雕。“三多有象”图为大象背驼桃子、佛手、石榴、葡萄、柿子,寓意幸福长寿、人丁兴旺、景象繁荣;下碱为须弥座、青石雕作。与“三多有象”影壁相仿的东院影壁,壁芯盒子雕饰有“蝠在眼前”图案,同样寓意着现实主义色彩。

三、魏氏庄园影壁的艺术特征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成为魏氏庄园影壁艺术的显性符号,也是庄园主人的文化心性表达。由于家族的社会地位、社会阅历与理想诉求,决定了庄园影壁艺术的文化特质。魏氏影壁艺术特色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地域特色的综合性。

一是突出鲁西北民居建筑艺术的典型性,将民间实用美术与技艺充分展现。二是兼具江南的秀雅精致、晋中的华丽丰满和鲁西北民间艺术的豪放舒展,融合多地壁雕艺术的特质。

2.内涵丰实,寓意深厚。

庄园影壁内容和形式上满足了主人对文化生活的审美需求。影壁内容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审美的寓意是由艺术化的主题纹饰和雕塑形式表达出来的,如“花开富贵”“三多有象”“蝠在眼前”等,表达了生活愿景的寓意。

3.雅俗共融、粉饰门第的文化心理。

“贵精不贵丽、朴素而典雅”是影壁建造的指导原则。宫廷营造师的设计理念、魏氏的裕富、风雅与民间艺术共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另外,“筑城堡、仓廪实”设计思想折射出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历史形态,同时反映出官、商、地主阶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的心性特征。为树立“富贵显赫”的社会形象,利用影壁巧妙地喻示“门当户对”的世俗,为子女联姻豪门、步入仕途垫石铺路。

四、魏氏影壁艺术形态、色彩、空间的人文精神

林语堂说,中国人在本性上是道家,文化上是儒家。魏氏家族因复杂的历史社会阅历和儒商的心性特征,使影壁艺术在形态、色彩与空间上具有多重性人文精神。

1.庄园影壁在形态上表现出“中规中矩”的“中和”之道,“方正”和“圆通”是其基本形态。“方正”的本意为“堂堂正正”。树德堂“迎门一字壁”位于前大院东西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上,“堂堂正正”的形态注入了“礼、义、信”的内核。“圆通”(圆形壁)形态寄予了主人“以智创业,以义取利,以德经商”[2]的儒商文化。

2.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魏氏家族以“正色”之“礼”,维系着他们的心灵德行和行为标准。影壁色彩的处理上丝毫没有僭越“青赤黄白黑”五色之“正”,反而以“见素抱朴”的自然“本色”演绎砖石影壁的“大美”之道。老庄的色彩观为“知白守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素淡—黑白之色“以柔为盛”被赋予视觉形象的观念象征,还原朴素之美。“黑+白”派生出“道”的一切色彩。道家色彩思想直接影响民居建筑的色彩价值趋向,并奠定“灰色系”在魏氏影壁艺术中的核心地位。

3.魏氏影壁在位置上的设定并非只是占有某一特定空间,实际上开启一个“有意味”的理想境域,起到“遮蔽—解蔽”二重性作用。表面上看,魏氏影壁在多个空间位置上与大门、院落之间的关系上属于物理层面的隐蔽化和秩序,具有组织空间、遮蔽视线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其空间组织路径:影壁(外)—宅门—影壁(内)—庭院—厅堂的有机组织,体现出庄园整体空间“遮—解”转换、互动通连的和谐关系。在文化层面影壁空间“解蔽”了伦理秩序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魏氏家族以影壁为伦理标识,将院落空间区分外院、内院和后院,视为“三纲五常”的外化存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为营建适宜人居的文化生态境域。“凡入门处,必有小曲,忌太直”“直来直往损人丁”。影壁空间位置的设定起到“曲则有情”的功用。符合老子“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的空间论。

另外,魏氏影壁空间位置、朝向的设定,是一种“有意味”的“真实空间”的存在。如“东厢房(私塾)南墙影壁”“它是把一种自由之境聚集在自身周围。此种自由之域允诺各个物以一种诗意的栖留,允诺在物中间的人以一种诗意的栖居”[3]。这一点映印了魏氏家族“书香门第承天地灵光”的理想境域。

影壁艺术形态、色彩的本真性存在于真实空间,这个“真实空间”其实就是生活空间、生活体验及情感驻留。影壁艺术内涵脱离了“真实空间”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影壁的人文精神回归到“真实空间”才能发挥其存在的艺术本性。

五、乡村影壁艺术的当代价值

村落中影壁的存在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范式。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维系着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民间智慧。面对行将消失的“乡村记忆”,当代人有责任积极地保护和传承,并在新农村文化景观建设中发挥独有的魅力。这些价值可以在魏氏影壁中得到有益启迪。

1.影壁艺术是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

影壁不仅是建筑空间的构成形式,还是民间文化重要载体之一。一方面,汲取民间艺术创作智慧,融合皮影、剪纸、雕刻、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集民间技艺和创新思想于一体,是传承乡村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承载民俗文化、民间信仰和伦理价值,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内涵,表现出乡村社会憧憬美好生活的人文思想。

2.美化乡村文化生态环境。

影壁在物质形态上归属于乡村基础设施、生活空间环境建设等内容,同时属于“文化场域”的范畴。如同“二重性存在的真理”的“空间化”作用,是为实现乡村文化生态整體构建服务的。影壁的本质是营造和谐淳朴人文景观,美化乡村文化生态环境。这一“文化场域”内容包含农耕文化、孝善文化、乡贤文化、家风文化等文化生态要素,以此实现良好民风民俗教化功能。

3.发展乡村影壁文化产业。

乡村影壁具有物质和文化形态的双重属性,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影壁文化具有浓厚的市井、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社会需求空间巨大。但当前这一古老建造技艺却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以往师徒相授的方式不仅使之发展缓慢,而且工艺流程复杂、耗时长,加之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即便各地相继出现以影壁设计制作为主的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依然无法满足乡村社会需求。究其原因,一是除乡村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外,尚未形成以市场化、创新驱动为主导的产业机制;二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尚未引起各级主管部门足够重视,缺乏相关保护性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三是缺乏创新模式的专门人才培育机制。

面对乡村文化产品的广泛需求,传统影壁首先要实施技艺创新。要从优秀传统技艺“基因库”中汲取智慧,将民间传统“工匠精神”与当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需求。其次,要适应新时代乡村人文精神的需求。用传统的影壁形式演绎当代先进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主题。结合乡土特色、地域特色,丰富“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满足人们追忆“乡愁”的需求。再次,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民俗特色,发展乡村影壁文化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种方式,创新产业模式,发展新产能,提高乡民收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总之,乡村影壁艺术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的发展要紧随时代节奏和当代审美价值取向,从内容与形式上寻找适合影壁艺术发展的方向。“一影一风景、一壁一世界”,影壁艺术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可以赋予平实无华的村容村貌以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场域”可以使传统聚落“扮靓美丽乡居、永驻乡愁记忆”,营造出诗意的栖居地。

参考文献:

[1]荣斌.影壁考[J].东南文化,1988(Z1):107-108.

[2]张建国.魏氏庄园文化的奥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08):07.

[3]赖贤宗.论《艺术与空间》的造型艺术美学及其对老庄思想的发挥[J].兰州学刊,2015(01):07.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