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贻弓家训:喜欢并坚持

2019-10-20玄圭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北京电影学院上海

玄圭

吴贻弓(1938年12月1日~2019年9月14日)祖籍浙江杭州,生于重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电影代表作《巴山夜雨》《城南旧事》。

2019年9月14日上午,中国电影第四代代表人物之一、导演吴贻弓在上海离世,终年80岁。他一生导演的作品不多,却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8年,吴贻弓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曾拜师李叔同,受其影响而喜爱电影。父亲的爱好也影响了吴贻弓,他很小就梦想要当导演。10岁那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吴贻弓随家人迁居上海。工作之余,父亲最喜欢的事就是看电影。当时的电影院不多,看电影的机会远非今天这么多。也许正因如此,每看一次电影,吴贻弓都非常投入,看完后还会和父亲讨论情节。

后来,吴贻弓自己在家布置了一个小型“电影院”—在硬纸盒的底部挖个小洞,然后在洞口插上一只手电筒,上下各装一根细铁丝,“放映机”做好后,他再将平时收集的烟盒外层的玻璃纸首尾连接,用毛笔在上面画出一个个有趣的人物,“胶片”也就有了。每次晚饭后,父亲问“今晚演什么”,吴贻弓便搬出他的家什,关了灯,把“胶片”卷在细铁丝的轴上逐格拉去,手电的光把那“写意”影像投到墙上,他一边像模像样地“放影像”,一边念念有词地为片中“人物”配音。没有谁能想到,儿时过家家的游戏,却成就了吴贻弓以后的人生。

“我觉得,一个人,只要认真地去做一件他认为有意义的事,做成了,就什么都有了。这是父亲教给我的道理,我也一直这么教育儿子天戈。”这是当了导演后的吴贻弓说的话,他也一直记得年少时,父亲曾多次对他说:“喜欢比什么都重要。你喜欢的事情,就要一直坚持做下去。”

1956年,吴贻弓同时被北京电影学院和复旦大学两所大学录取。父亲虽然培养了他的电影兴趣,却担心他掉进大染缸,所以希望他上复旦大学歷史系。吴贻弓却说,他想读北京电影学院,因为他喜欢电影。父亲也不再反对,只是再三叮嘱他:喜欢电影,就要一辈子坚持下去。

19岁那年,吴贻弓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大木匠》。但之后20多年里,因为社会大环境的特殊,他的导演才华一直没有充分展现,执导的电影不多且多为助理导演或副导演。更有近10年时间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电影,但他记住了父亲的话:“喜欢的事情,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1980年,吴贻弓执导的电影《巴山夜雨》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两年后,他执导的电影《城南旧事》荣获了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这让他成为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之后多年,吴贻弓先后出任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上海电影局局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工作极其繁杂的他不再有时间拍戏,但他从未放弃电影梦。1989年,他主导创办了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一有时间,吴贻弓就会参与电影的导演或制作。

退休后,吴贻弓还创建了“申江小吴”的新浪博客,坚持多年写了近800篇文章。儿子吴天戈说:“父亲是第四代导演,但真正被人熟知却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正是第五代导演红火的时候。但他一直坚持自己,从不跟风,其他导演都学好莱坞拍商业大片时,他却专注于小题材。”

受父亲影响也成为导演的吴天戈,执导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像春天一样》《暖冬》。他也一直铭记着父亲经常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喜欢的事情,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北京电影学院上海
北京电影学院艺考有考生称“被交卷”
北京电影学院决定了我的一生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欢乐上海迪士尼
解构二次元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北京电影学院·雅马哈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