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与同时期相关案例的比较及其启示探讨

2019-10-19张俊峰刘媛美

建筑与装饰 2019年17期
关键词:苏式住宅

张俊峰 刘媛美

摘 要 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五计划中建设的老工业住宅区,具有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的特征,结合其他同为一五时期不同地区的工人新村案例,总体分析1949年初在苏联影响下建设的工人新村建筑特点,对历史工人住宅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向上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工人村;苏式;住宅

1历史背景

1949年初,辽阳市庆阳化工厂在苏联的援助下进行改扩建工作,为了给苏联专家、中国工人管理阶层以及职工提供更便捷的生活,在台子沟地区建设一定规模的住宅区,台子沟街区由此基本形成。1960年到2000年期间台子沟大规模建设相应生活服务设施达到繁荣的顶峰,但从2000年开始,台子沟街区逐渐没落[1]。

2一五时期工人住宅区案例

我国在1949年初开始大规模兴建工业厂区,大量人口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住房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很多地区陆续在厂区及城市郊区周边建立具有工业色彩的住宅区,作者在知网上以“工业遗产社区”“一五时期、苏联、工人村”“一五期间、工人村”为字眼搜索而整理出表1,以下选取有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

(1)上海曹杨新村。曹杨新村是全国第一个建设的工人村,早期规划设计为行列式布局,后期由于国内深受苏联的影响大多运用周边式布局,经过多年发展,曹杨新村已从单一的工人村发展为多元化混合居住区。

(2)长春一汽工人住宅区。东北地区中具有特色又保存较好的代表案例之一,主要分为300街区和301街区,其中301街区不仅体现了苏式风格的特点,还融入了带有中国民族色彩的 “大屋顶”,体现了工人住宅这类特殊住宅在地方的独特性与稀缺性。

(3)沈阳铁西工人区。沈阳铁西工人村是在辽宁省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由于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部分老居住区已经被高楼代替,政府选取7栋比较完整的工人住宅楼改造为工人村生活馆,将工人曾经的生活展示出来,除被改造成“工人生活馆”之外的其余工人住宅楼仍为居住功能。

2.1 同时期案例的普适性特征

(1)建筑规划布局。行列式建筑布局。上海曹杨一村与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皆体现出这种布局形式,建筑呈平行式,造价低施工快,采光效果好。

街坊式(周邊式)布局。代表案例为长春一汽工人住宅区、沈阳铁西工人村与曹杨新村内部分街区都体现出此布局方式,住宅沿着街边进行布置,营造半私密空间的同时也会带来大量朝向不好的房间。

混合式布局。产生更加灵活多样的组合形式,对地形的契合度更高,在三个案例中均有体现。

(2)单体建筑特点。工人住宅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都普遍偏低,空间组合来看,平面布局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职工宿舍的简单联排式。另一种为短廊公寓式,充分采光通风较好,人均设计标准较高。

(3)建筑界面元素特征。一五时期工人住宅区的建筑立面大多以满足基本功能前提下而进行一些装饰,没有过多的凹凸形体变化,主要通过屋顶,楼梯间,阳台,山墙等方面来提高立面多样性。

(4)居民分析。工人住宅区的居民在建成时大多以厂区内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身份入住,带给居民无限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居住区逐渐衰败,如沈阳铁西工人村一些居民将自己的房屋租给外来人员,使原有的居住文化断裂,居民心境由自豪感转为逃离感,工业文化逐渐褪色。

(5)文化特征。大多数的工人村随着工厂的衰落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同时期的其他案例表示,工人村的受重视程度与其是否有足够的地方特色是分不开的,长春一汽工人住宅区的“大屋顶”与上海曹杨新村外观上的红瓦绿窗皆有明显的独特性,因而一直受到相关政府的重视而保存较好[2]。

2.2 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个例分析

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地处的辽阳属于中小型城市,街区内居住建筑类型为工人住宅,建造时与工厂的紧密联系使其位于城市郊区,这两个主要因素使其未与城市的扩张产生接触与冲突,还没有经历沈阳铁西工人村这种位于大城市中从“城外村”逐渐转化为“城中村”的过程,多年来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使街区相对可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从规划布局来看,对比沈阳铁西工人村、长春一汽工人住宅区等大规模的工人村采用周边式布局,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规模较小,核心保护范围为4.22公顷,采用行列式建筑布局,街道空间尺度宜人绿化率较高,住宅区形成的院落空间D(住宅间距)与H(住宅高度)的比值大致在2.2~3.5范围内,围合感适中。

从建筑单体上看,街区内建筑单体体量小巧,造型精美,具有明显的中苏结合的特点。居住建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当时为苏联专家居住的专家楼,另一种是为中国管理阶层以及技术人员建造的住宅楼。建筑空间类型为公寓式,大多一梯两户。两种住宅虽同一时期建造,建筑外观所用材料不同,空间形式也有所不同,为整体街区增添多样性,提高空间识别性。

街区内目前的居住人员保持为工厂原职工以及原职工的直系亲属,对老街区存在深厚的感情,曾经因建造标准过高而产生的家庭合住现象,也因政府的政策而取消,居民保持一家一户不存在公用厨房与卫生间的现象,居民生活满意度较高,尽可能使老街区保留最大的原真性[3]。

3得到相关启示

3.1 工人村发展方向

(1)展示方向。沈阳铁西工人村案例的改造为国内工人村案例的未来发展方向扩宽了思路,将住宅改造为工人生活馆进行功能替换,是国内工人村60多年以来注入新活力的一个大胆启蒙。

(2)养老方向。台子沟街区与同为一五时期的工人村的原住民都为工厂职工,由于工业住区建设年代较早,社区居民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老街区如长春一汽工人住区与铁西工人村采取具有苏式风格的周边式布局,围合出一定的院落感更适合老年人,尽量减少外界交通的干扰。

(3)商业方向。台子沟街区既具有工人住宅性质又有历史文化街区的性质,历史文化街區大多外表破败,如果仅靠政府出资维修等,很难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政府眼中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若使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自己的活力,就需要赋予其一定的商业色彩,推动城市发展为城市获取一定的利益。

(4)旅游方向。台子沟街区不仅自身充满特色,其周边所在地区还有莲花池景区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城市触媒理论,促进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将作为一个触媒点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与辽阳市内其他景区形成文化脉络,造成联动反应从而带动整体城市发展[4]。

(5)多样性方向。工人住宅区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街区内部与外界具有一定的隔离性,工人住宅区本身的功能设施一般都很齐全,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具有土地功能混合性,这一性质表现出工人村发展方向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如商业和居住,文化与商业等,各功能之间要相互获益相互依靠。

3.2 工人村发展模式

结合上海曹杨新村、长春一汽工人住宅区与沈阳铁西工人村,工人村的发展要结合居民的生活需要,尽可能保留工人村内原住民,以微更新的模式循序渐进对老街区进行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按保护类别进行分层次处理。传统风貌建筑群,相关政府已经准备将其中一部分的住宅楼功能转换为游览类博物馆建筑。在余下的传统风貌建筑与历史建筑中,仍应延续原有的居住功能,保留原住民,对原有的居住空间进行以适应现代化需求为目标进行更新。对于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可进行拆除以建设更吸引年轻人与传统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5]。

4结束语

通过对同时期相关案例的对比分析,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结合功能多样化,对于整体历史文化街区来说,不光是保留工人村的居住功能,使工人村街区保护具有原真性,还要适当进行一系列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设计研究,切实探究老街区住宅与现代化住宅之间的差别,以老住民的生活舒适度为标准,使工人住宅更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目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向旋.1949-1978江沪浙工人新村住宅建筑及其户外环境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1.

[2] 蔡春辉,戎誉.“城郊型”工人村改造策略研究——以徐州矿务集团大黄山工人村为例[J].安徽建筑,2012,19(5):40-41.

[3] 徐明.工业遗产视野下工人住宅区保护研究——以我国北方四城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

[4] 孙捷,郭新星.基于原真性保护的历史风貌区旅游开发研究——以三台子工人村为例[J].北方经济,2013,(20):24-25.

[5] 常江,马静.工人村的空间形态探究与改造模式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5,(3):14-17.

猜你喜欢

苏式住宅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即将开启!独墅湖边的“新苏式”工作
明代苏式家具设计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苏式”教育核心价值的研究
“自能”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苏式”力量
“苏式”与“教育”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2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10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