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能”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苏式”力量

2018-04-18钱晓雯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苏式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钱晓雯

[摘 要]“自能”课堂既有“苏式”课堂的细腻从容、缜密精巧,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本”的育人观。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是达成“自能”发展目标的关键,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与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自能”课堂;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苏式”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9002502

叶圣陶先生是从“苏式”课堂走出去的教育家,可以说,他既是“苏式”教育的创始人,又是“苏式”教育品牌举足轻重的“代言人”。基于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我校提出进行构建小学“自能”课堂的实践研究,这是对落实“苏式”课堂教学理念的主动探索,也是对构建“苏式”课堂的积极回应。

一、寻味“自能”课堂

“自能”课堂传承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把促进学生“自能”发展作为教育的本质诉求,以师生“自能”发展的同构共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愿景。因此,“自能”课堂别有一番寻味。

1.“苏式”味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需要教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自能”课堂注重启发,所以教师需要“温婉地示弱”“智慧地后退”,这样以退为进自有“苏式”课堂的细腻从容。

谈及教师怎样使学生自觉地动脑筋,叶圣陶先生说过“如若没有一定的功底或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备课,你这个‘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是会时时处处出洋相的”。“自能”课堂关注细节,所以教师应精心安排教学环节,运用准确的教学语言,这样精雕细琢自有“苏式”课堂的缜密精巧。

2.“素养”味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主张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育人观。“自能”课堂的教育目标,即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主动境界,培养出能够依靠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精干”之才。

我国当前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自能”主张一脉相承,皆是致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本”的育人观,直指“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国内数学教育界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兴未艾。有的学者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思考,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确立数学核心素养的标准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有的学者则从“大教育”的视角来思考,认为“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会造成学科思维的局限性,而“通过数学学会思维”是更为恰当的理念。

作为数学教育一线的实践工作者,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数学核心素养表层概念的辨析,而应明确数学核心素养被提出的意义并以之正确地指导教学实践,这才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归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弥补课程标准在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缺憾,目的是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数学对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数学学习是习得新知、经历探究、形成智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如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模型、数据分析等能力,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与健全的人格,包括数学自信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等。

三、例谈“自能”课堂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能自决、能自辨、能自奋、能自探”是“自能”课堂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不仅将学会学习等关键能力凸现出来,而且将人格发展纳入其中。小学数学“自能”课堂发展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在“自能”课堂中,进行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良好的数学品格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亲身经历数学活动

“与其说学数学,不如说学习数学化。”这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的观点,道出了数学学习的本质——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从数学内部发展再到现实世界的全过程。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才能真正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为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不能依赖课堂上单纯的教,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自我建构;不能依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学生的感悟与思维,依赖学生自己思考的经验积累。如教学数学的公式法则、运算律等内容时,教师可将“大胆猜测,小心论证”“定性思考,定量把握”作为典型的数学思维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算理的逐级抽象过程,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和体验,逐渐形成相应的数学核心素养。

此外,“自能”课堂依托于数学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顺着他的欲望的趋向,作为教育的入手方法,使他们如愿以偿”。

2.长期从事数学活动

钟启泉教授强调:“人格在活动中并且只有唯有通过活动才能得到发展。”数学教育家格涅坚柯也指出:“数学内容本身无疑会激起正直与诚实的内在要求……教师本身酷爱课题就会使他去积极培养学生类似的感情……这不由地参与到形成学生道德基础的过程中去了。”

长期从事数学活动有助于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等品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丰富的数学情感及意志力,同时这些心理品格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吴正宪老师在她的讲座中讲过一个关于圆周率的教学案例,案例中的教师没有提出“看谁测量得准”这样的要求,而是提出“实际测量结果是多少就说多少”,宽容地接纳误差,引导学生客观地正视误差。实事求是的教育就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在师生真诚的交流中,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了数学探究的真谛——求真、求实。

盲从、听话是中国教育的弊端之一,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应具有批判态度,要有挑战权威、传统的勇气,更要有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在“自能”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宽松、自由的探究环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比单纯地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同时为学生科学探究态度的形成打下基础。

“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是蘇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梦,而打造“自能”课堂是我校每一位教师的梦,这既是对构建“苏式”课堂的积极回应,又是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思想的主动传承,更是对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本”育人观的深入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徐龙年.语文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2] 孔凡哲,史宁中.中国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概念界定及养成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7,(6).

[3] 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2).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苏式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乐学· 自主·分享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