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原版听力与绘本构建多元策略型课堂

2019-10-19郭笑峰

考试周刊 2019年71期
关键词:教材整合绘本

郭笑峰

摘 要:原版听力(英文动画音频故事)和绘本有别于教材,故事活泼有趣,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原汁原味,主题广泛丰富,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而且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潜移默化帮助他们学习标准地道的语言,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学说,唤醒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用三年的课堂实践,着眼于教材整合,在保留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引入原版听力和绘本,整合多元教学资源,有效控制教学各个基本步骤,灵活教学,力求尽量实现教学双赢。

关键词:原版听力;绘本;教材整合;多元课堂

随着世界日趋扩大的交流合作,我国不断扩大英语教育规模,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不过,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如下缺陷:教学形式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材料内容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教学目标缺乏趣味性和吸引性。原版听力(英文动画音频故事)和绘本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学习地道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如何把原版听力和绘本与我们的教材有机整合,富有成效地上好我们的英文课呢?我们用三年的课堂实践摸索学习,收效良好。

“The mediocre teacher tells. The good teacher explains. The superior teacher demonstrates. The great teacher inspires.”——William Ward從根本上说:教育就是要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唤醒兴趣,唤醒思维”这一目标?20世纪70、80年代,语言学家Krashen.S.D.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对英语教学做出理论指导。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体现有效意义;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只要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就可能学得目的语。基于这一理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要在教学中践行生活英语、文化英语和思维英语,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学习运用英语,感受锻炼思维,培养学习自然兴趣,养成自然学习英语的习惯,回归“唤醒”的教育本质。

在教学实践摸索中,我们锁定两套英语原版材料Peppa Pig和Good English,听读结合,步步相扣,层层推入,从培养孩子兴趣出发,通过课前跟读,课上模仿,课后巩固,围绕提高语音语调这一目标,注重孩子语音语调的模仿和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和绘本书籍提高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经过“挖掘资源,课堂架构初探;深化研究,课堂架构优化;教学相长,课堂架构升级”三个阶段,基本实现多元课堂的构建。

一、 第一阶段:挖掘资源,课堂架构初探

对于原版的教材和听力,我们做如下整合处理:

听力:初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环境,具有强大的求知欲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我们强调对语音的模仿,从课前的自主听读、跟读到课堂上的全文跟读和精彩段落模仿,孩子们兴致很高、模仿生动活泼到位。

每天课前观看一集Peppa Pig,回家听音频两遍。重复输入语音材料,每周三上课完成配套的Peppa Pig校本作业,每周五课堂展示配音表演,目标设置逐步深入。

绘本:一周一本Good English绘本,每天回家阅读听读朗读,绘制mind map;课堂根据mind map复述故事,节选精彩片段表演展示。

教学的课堂表现方式,我们分为如下形式:朗读、复述、表演与游戏。

(一) 朗读“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对语言学习很重要。刚开始朗读一篇故事时,因为理解模糊,孩子们读起来磕磕绊绊;但随着朗读的深入,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慢慢沉浸其中,理解深入,读起来就顺畅了。“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 课堂上,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接龙等互动游戏调动孩子朗读积极性,并将作品发群上共同欣赏。

2. 回家后,有布置的家庭朗读作业:班级孩子分四组,建群,每天要求把朗读的内容语音录入上传到群里,小组同学之间看看谁读得更好。怕自己读得不好没面子,学习积极性被调动。

3. 鼓励孩子们参与“英语趣配音”“英语魔方秀”。

注意事项:朗读熟读一定要建立在听录音模仿的基础之上。在听录音模仿基础上的朗读,一方面能帮助孩子习得地道的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标准的发音示范。

(二) 表演

科学家研究发现,热衷艺术课程及活动的孩子,学业成绩往往更胜一筹。《典范英语》故事丰富有趣,情节跌宕起伏,特别适合作为表演的素材。Peppa pig故事生活化,和日常生活合拍,也适合表演。通过表演这种具有艺术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对角色关系、动作和语调设计来检测孩子于绘本的理解程度,而且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实质的作用。

1. 对于刚刚尝试故事表演的孩子,我们先让孩子分角色扮演,一步步来。

2. 培养自信后,鼓励独角戏表演。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兴趣能力同步增长。我们把课堂上孩子们的表演录下来,传到群里,爸爸妈妈们很感兴趣,会对表现好的孩子赞不绝口,对自己的孩子也会有促进。

(三) 游戏(听力)

1. Listening Bingo

让孩子画出有六个格子的表格,并告诉他即将听到的材料的主旨大意。然后请孩子们根据主旨大意,写下他们认为材料中可能会出现的词汇或词组。然后开始放录音,孩子每听到一个自己之前填在表格中的词汇,就将其划去,当所有的单词都被划去后,就可以大声喊出“Bingo”。慢慢增加所填单词的个数来增加难度。这个游戏通过以主旨大意为基础预测文中词汇,将整体掌握文章大意和具体把握细节相结合,让孩子锻炼听力理解能力的同时,又不失乐趣。

2. GapFill Game

将听力材料中的段落挖空,并让孩子边听边填写空出的单词。这个方法让孩子以篇章结构指导,同时又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训练把握住细节的能力。

(四) 复述

从美国的Benjamin Bloom教授的教育目标分类框架Blooms Taxonomy中,我们可以看出,“思维有6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这6个层级循环往复。通过让孩子复述来检测记忆,促进理解,实践运用,分析评估他人,反省自身,最后达到表演创造。复述前,孩子们自己绘制mind map,然后复述故事,口头和笔头齐头并进。孩子复述能力慢慢提高之后,我们引导孩子续写故事,改写故事,达到Blooms Taxonomy金字塔中的creating 的高度。

二、 第二阶段:深化研究,课堂架构优化

本阶段除了继续强调课前听读、跟读外,我们增加书面作业“英语专用摘抄本”,在课堂上完成一半“填空式summary”的大意理解及复述,另一半“好词佳句,摘抄翻译”作为课后作业继续巩固。该阶段注重引导孩子对语篇的理解和大意的分析,引导孩子在summary的基础上,寻找文章的精彩环节,并鼓励孩子绘制“线索图”或“情节图”,让孩子对复述型写作有清晰的概念和充分的了解。在原有课堂语音语调模仿、课文大意填空的基础上增加好词好句摘抄翻译及全文大意复述任务,培养孩子的阅读梳理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本阶段教学的课堂表现方式,我们除了保留原来的朗读、复述、表演和游戏形式,新增了写作。

写作:王初明教授说:“语言使用能力只能在创造内容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不是光靠学语法、背单词、练句型学会的。”写作过程就是孩子的内容创造过程,完成的寫作习作既体现了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也体现了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 写读书摘要。有助于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掌握关键的语言表达,是检测孩子对文章消化吸收程度的好方法。

2. 写读后感。引导孩子结合自己读完之后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检测孩子书面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注意事项:循序渐进,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可以先做一些看图写词、看图写句子、组词成句的写作小练习,慢慢从写句子过渡到写短段落,再到小文章。或者孩子先仿写或者改写绘本里的故事内容,有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和基本的输出练习,再开始更高阶段的写作练习。

三、 第三阶段:教学相长,课堂架构升级

作为初三的孩子,经过两年来的学习和积累,初三年将牢牢巩固初二培养的阅读能力和初步总结概括能力,努力转化成初三年的中考话题写作能力。通过对已经学过的材料的重新翻阅整理,朗读背诵,课堂的分析仿写,课后的限时作文完成,把孩子学过的知识重新复习翻新,温故而知新,巩固提升英语综合学习能力。

本阶段教学的课堂表现方式我们延续原有的5大形式,着重于阅读和写作。

为了实现不同的课堂建构以及丰富个性的课堂教学,我们努力整合课程教材和原版听力绘本故事,经过三年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初见成效。

孩子的学习能力因其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的条件因素而各不相同。在课堂的内容设置时我们根据优等生、中等生、暂时落后生三个层次进行课堂内容设置——既让优等生有发挥的空间,又能让落后生在努力后能够得到成就感。对于优等生的课堂要求,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跳出所学材料,就所学的内容改编演绎,情景再现);对于暂时落后生则偏重于基本知识表达的巩固积累(简单场景表演);中等生则介于这两者之间。让孩子从相同的课堂学习后,选择不同的成就诠释,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孩子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在原版听力和绘本营造的趣味氛围下,我们基本实现根据孩子能力的差异建构课堂。

孩子在心理和智力水平上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强项,每个人都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老师在课堂的建构时,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发展。比如,让爱好表演的孩子根据所学的绘本课文内容大胆表演,在语言学习之余,融会贯通,并且发展自己的表演能力;让爱好编剧的孩子用手头所学材料大胆改编创造剧本……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源于孩子兴趣和特长建构的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寓学于乐,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课后,我们让孩子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作业方式如下:模仿配音,片段个人表演,小组分工角色表演,绘本自制书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孩子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效果很理想。在原版听力和绘本教学的辅助下,我们基本实现根据孩子的兴趣及特长建构课堂。

总之,经过三年的教材整合实践,孩子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状态轻松有效,主动学习给他们的综合能力带来飞跃。语言表达更地道,表演更生动。通过阅读《典范英语》中多种题材多种风格的文章,孩子不仅开拓了文化视野,也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信息量和阅读技巧,考试成绩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学习《典范英语》中所提炼的各类阅读重点段落,孩子逐渐掌握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不同写作方法,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色不少,写作能力得到加强。

老师们也是感触良多。在寻找对比原版教材时,我们涉猎了广泛的原版材料,了解国内外语言教学的情况,开阔眼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对教学的理解。通过有效的材料整合,从语言习得的要求上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孩子跳一跳都能够摘到苹果——只要吸引住孩子,课堂就能顺畅开展,良性循环,这样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从心理到生理的解放。我们觉得,通过原版听力与绘本构建多元策略型课堂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Christina f.van Kraayenoord.Story construction from a picture book:An assessment activity for young learner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6.

[2]Kathryn L.Fletcher,Elaine Reese.Picture book reading with young children:A conceptual framework[J].Developmental Review,2005.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4]窦瑾,张敏,王泽农.唤醒与转化——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东北师大出版社,2014.

[5]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

[6]黄学敏.借助“英文绘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J]快乐阅读,2012(34).

[7]牛晓颖.问题与策略:解读雅斯贝尔斯的唤醒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1).

[8]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社,2008(10).

[9]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85-217.

[10]孙群英.基于英文绘本的儿童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建构[J].外语研究,2012(1).

[11]王林、余治莹.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2]王燕.电子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

[13]Roderick Hunt & Alex Brychta等.典范英语[M].中国青年出版社.

[14]杜丹.小学高段英文绘本阅读教学的实施.知识文库,2016.

[15]王初明.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16]陈敏,毛来顺,李卉,柳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J].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

[17]李雪燕.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猜你喜欢

教材整合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巧用教材,初中语文主题整合教学的别径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