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经验及对龙岩的启示
2019-10-18邱晓霞
邱晓霞
摘要:浙江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湖州市发展最为典型,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湖州之路”。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其他地区具有有益的启示,一是注重特色差异化发展;二是注重文创文旅融合;三是重视基础设施投入;四是重视政策扶持;五是重视多元投资;六是重视通过旅游发展富民强市。通过学习借鉴湖州市发展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的经验和做法,本文提出龙岩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创新机制体制;二是出台扶持政策;三是强化顶层设计;四是提高财政预算;五是构建联动体系;六是拓宽融资渠道。
关键词:湖州经验;乡村旅游;民宿产业;龙岩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9-0064-03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正确决策。乡村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如何因地制宜、长远发展乡村旅游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浙江是最早發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也是乡村旅游发展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发展过程中,浙江通过不断创新平台和理念,借力借势借智,结合科学规划、文化挖掘、产业支持、公共服务等旅游功能的打造及完善,乡村旅游向着更绿色、更和谐、更活力的方向发展。在浙江,湖州安吉、德清等地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的发展最为典型。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发展已成为湖州德清、安吉等地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
福建省龙岩市森林覆盖率达78.9%,长期以来位居福建首位、全国前茅。拥有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交通便捷。为学习借鉴湖州德清、安吉等地发展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的成熟经验和做法,进而为促进龙岩市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对龙岩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湖州安吉、德清等地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湖州市号称浙江省“乡村旅游第一市”,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量在浙江省十一地市中列第二位,占全省接待量的13.6%: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在十一地市中列第一位,占全省总收入的27.6%:乡村旅游经营净收入在十一地市中列第一位,占全省经营净收人的21.6%。湖州德清莫干山和安吉县,曾经是浙江省的落后地区,安吉县还是浙江省最落后的25个县之一,通过坚持“两山理论”。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乡村振兴。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德清县2018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10.5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3亿元。以“洋家乐”为代表的150家高端民宿接待游客51.03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6.22亿元。安吉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积极发展品牌旅游产业,着力将观光、休闲型乡村农业发展为新农村旅游业的亮点,2018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1914万人次,旅游总收人258亿元。
二、湖州安吉、德清等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
湖州市得到县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在机制体制、用地许可、业态引导、管理创新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先行先试,具有较为先进的做法。
(一)科学统筹规划。引领产业集聚发展
湖州市旅游部门先后编制了《湖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湖州市休闲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两个总体规划,制定了《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湖州市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湖州市旅游交通建设专项规划》等八个专项规划,全面构建乡村旅游规划大体系。安吉县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编制形成以全域旅游总规、“十三五”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为龙头,集乡村旅游、运动休闲、水上旅游、重点招商为一体的“3+4”旅游规划体系。德清县结合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县旅游总体规划、“十三五”旅游专项规划,按照高端、生态、精致、特色的休闲度假发展方向,专门编制民宿旅游项目专项规划,推动产业集聚,形成板块效应。
(二)全域改革创新,推动旅游要素保障
聚焦安吉、德清,放眼湖州,湖州从市到县十余年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倾心打造美丽乡村,依托乡村休闲旅游,让风景变产业,使美丽焕生机,创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湖州样本”。
1.体制机制方面
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行政管理体系、部门联动体系和行业协会自律体系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管理的“大体制”。
2.旅游用地方面
编制《湖州市旅游用地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加强乡村旅游发展用地保障的指导意见》,开展“坡地村镇”“点状供地”等用地改革。
3.证照许可方面
出台《湖州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实行联合审批机制,各县区出台相应的民宿管理办法,如德清县成立由公安、消防、卫生、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民宿联合审批小组,定期开展民宿证照办理前审批工作。
4.人才培养方面
湖州组建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和浙江省首个地级市国际旅游学院,德清县成立全国首家民宿学校——莫干山民宿学院,为本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宿业主提供交流和培训基地。
(三)制定产业标准,引领产品个性发展
2015年,湖州市制定出台了《湖州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试行)》,近两年又先后牵头制定并实施《国际乡村度假目的地》标准和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示范村、示范农庄、示范农家、休闲农场、乡村民宿、生态度假庄园等8大地方标准。德清县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已立项成为国家民宿标准。湖州市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民宿管理办法以及各项认定办法与标准,引导乡村旅游个性发展、差异竞争、特色生存。
(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湖州从市到县很重视加大投入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全市全面推进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实施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鄉村旅游厕所、通景公路和标志标识。德清县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进环莫干山异域风情观光线和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将各民宿连接成片:同时建设户外运动体验中心、环莫干山自行车绿道等一批具有鲜明特征的旅游配套项目,逐步形成西部慢行系统等。
(五)引入多元投资,激发旅游发展活力
安吉、德清坚持主场主导,通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民资、外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旅游部门还与农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政战略合作,创新推出“门票贷”“林权贷”等金融产品,助力全域旅游发展。通过引入多元投资,安吉、德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投资模式,如以安吉帐篷客为代表的工商资本投资模式、以德清莫干山“洋家乐”为代表的外商投资模式,以及以安吉鲁家村为代表的“公司+村+农户”投资模式等。
(六)精准市场定位,找准旅游发展卖点
,
湖州安吉、德清等地从市到县、从宏观层面到具体产品都对市场有着精准的定位。如。湖州市重视疗休养市场的培育发展,2017年市旅游部门会同市总工会在浙江率先推出“1511”工程,整合推出“湖州2000——菰城之旅”旅游惠民产品,有力推动湖州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综合性职工疗休养胜地和重要目的地。德清莫干山“洋家乐”针对跨国公司高层和都市白领等高端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突出文化特色,提供管家式、一站式的高品质服务,全力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的高端品牌。满足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
三、湖州德清、安吉等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体会
通过考察,笔者深感湖州市十多年来从市到县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重要思想,致力于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优势,真正走出了一条从“扶贫”到“富民”再到“扶贫富民强市”三位一体和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到“乡村度假”及正在向“乡村生活”发展的“湖州之路”。
(一)注重特色差异化发展是成功的关键
安吉、德清等地依托“绿水青山”优势。积极引导乡村旅游个性发展、差异竞争、特色生存,乡村旅游已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安吉模式、以“洋家乐”带动的“洋式+中式”德清模式,形成了针对高端、中端和大众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体系。如德清已有外国人士及国内投资者开办的“洋家乐”150多家,彰显了德清乡村旅游高端度假的主题;以安吉乡村度假为主体的“两山民宿”,集聚了1183家民宿。实现了从一代普通农家到二代、三代特色乡村住宿产品的换代升级。
(二)注重文创文旅融合是成功的基础
莫干山庾村文化市集、安吉帐篷客微目的地文创产业发展较为典型。莫干山庾村发展乡村旅游主题突出,充分挖掘民国建筑、工业气息、乡村元素等在地文化特色,打造了一座含文化展示、艺术公园、乡村教育培训、餐饮配套、艺术酒店等在内的特色文化市集,成为推进城乡互动发展的乡村枢纽。安吉帐篷客将土鸡蛋、笋干、白茶等当地土特产进行文创设计,变身为有故事的“篷友三宝”,经文创后的土鸡蛋一个均价可达7.8元以上。白茶价格也比市面价翻了3倍。
(三)重视基础设施投入是成功的保障
得益于湖州市、县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大手笔投入,德清、安吉等地的乡村不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而且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非常完善。对旅游配套设施的投入建设提升了当地的旅游环境和旅游品质,同时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又带动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农村的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还提升了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使湖州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四)重视政策扶持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湖州从市到县针对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力度较大。湖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民宿规范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州市全域旅游“个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和《湖州市本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奖励补助(八条)细则》等政策文件,致力在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用地许可、业态引导、管理创新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出台旅游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筹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上亿元。其中80%用于乡村旅游。安吉县出台《加快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500万元,并逐年保持增加,整合各类涉旅资金2亿元以上,撬动上百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产业。德清县近几年也不断创新政策标准。出台系列推进旅游业、乡村民宿发展的改革性扶持措施,有力助推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五)重视多元投资是成功的有力推手
德清、安吉民宿产业发展的旅游市场化程度很高,已通过引人多元投资实现从招商到选商的华丽转身。以德清为例,德清全县特别是环莫干山区域吸引lO多个国家的投资者举办“洋家乐”,全县共有不同主题的乡村民宿项目690个,其中精品民宿项目150余个,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达660万元,不同特色的项目带来了不同的经营理念,均由当地居民和外来投资者自发经营。德清县还制定了高端民宿产业准入门槛,提高“亩产”收益,确保有限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六)重视旅游发展是富民强市的长远举措
安吉的鲁家村2011年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是浙江的贫困村,自2011年起开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后依托家庭农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促成三农联动。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短短几年间,村集体经常性稳定收入从2011年的1.8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335万元左右,村集体资产也从几十万发展到1.5亿元左右。农民纯收入从2011年的14700元增加到2017年的35600元,解决贫困走上致富的村民反过来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力军。德清县于2005年开始实施西部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关闭、搬迁原有工业企业,有效保护了环莫干山区域的青山绿水,吸引了10多个国家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据不完全统计,德清县乡村旅游共计带动农民财产性收入近亿元,特别是税收方面,2017年莫干山裸心谷纳税金额达1300余万元,121个茅草树屋床位,铺均税收达10万元。
四、对龙岩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与安吉、德清等地相比,龙岩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乡村数量众多,多数村落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条件。近年来,龙岩市在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旅游产品打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浙江湖州等地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龙岩市旅游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新形势下,龙岩市旅游产业发展应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全省乃至全国全域旅游发展积累经验、做出样板、提供示范。建议龙岩市委市政府加大重视程度,在政策扶持、机制体制创新、提高财政预算、加大基础设施投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而为龙岩市早日实现文旅康养产业千亿元目标创造条件。
(一)创新机制体制,健全旅游管理体系
学习湖州做法,建议龙岩市进一步推动旅游体制改革创新,实现旅游机制新突破。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市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文旅产业提升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县级层面,成立旅游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并设立旅游管理办公室。乡镇层面,设立旅游办。村级层面,特色旅游村设立旅游服务站(点),构建旅游四级管理体系。
(二)出台扶持政策。有效引导产业发展
湖州安吉、德清等地乡村旅游发展能走在全国前列,归功于当地党委、政府大刀阔斧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为此,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深入学习湖州等地做法,牵头制定一套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领旅游要素创新发展。引导旅游产品个性发展。
(三)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全域旅游规划
学习湖州等地做法。构建包括旅游集聚示范区、旅游交通、旅游产业用地等在内的龙岩旅游规划大体系。形成“以龙头旅游区带动‘一县一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同时,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以旅游集聚示范区产业规划为指导,推动乡村旅游景区化建设,在保留村落特色、保持原生态特色的基础上,坚持“因村施策”“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引导村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建成若干条乡村度假精品旅游线路,以景区化理念引导乡村旅游向集聚区集中,引领全市乡村旅游向个性化、集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提高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旅游投入
针对龙岩市目前旅游财政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切实提高文旅产业资金预算。加大对引进星级酒店奖补、旅行社地接奖补、过夜游、旅游品牌创建以及旅游宣传推介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五)构建联动体系,开展旅游规范提升
强化部门联动。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农业农村、公安、自然资源、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卫生等部门出台《龙岩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同时,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民宿规范提升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规范推进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在解决制约乡村民宿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借鉴德清等地做法,设立民宿联合审批小组,由公安、消防、环保、卫生、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对乡村民宿项目的报批建设进行前期的综合预估与评价,联合检查和审批,解决办证难、发证难等问题。此外,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旅游集聚区、示范农庄、休闲农场、生态度假庄园等旅游新业态产品标准,积极引导旅游个性发展、差异化竞争,全面推进龙岩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六)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发展瓶颈
建立完善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一是整合扶贫、旅游、城建、水利、环保等项目资金,对支农项目梳理整合、分解安排。由文旅、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美丽乡村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审核把关。二是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民宿贷”、奖补结合等手段。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引导村企共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游客服务中心、標识标牌系统、停车场、精品度假酒店、乡村民宿和各种休闲设施项目。三是加快招商引资力度,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和引导有经济实力,资源掌控能力、项目运营能力强的企业家,把龙岩优质旅游资源变成优势旅游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