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及价值思考
2019-10-18冉启飞
摘 要:高中是学生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和教师在开展文化课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的提升。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推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信息,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同时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和教师除了开展教学以外,还必须做好德育工作,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相互融合,保证高中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020-02
德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用是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使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避免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差异,但联系也比较密切,在高中生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它们进行融合,从而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1]。本文对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把两种教育方法进行融合的相关策略。
一、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1.德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点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共同点。第一,这两种教育针对的人群和教育要求是一致的,都是针对高中生开展的教育,而且目的都是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它们都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开展个性化教育。
2.德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包括:第一,两种教育方法理论基础不同,德育的主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论是心理学;第二,两种教育方法评价标准不同,德育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人文关怀,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没有心理问题,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同,德育方式主要为劝导、说服教育对象,具有强制性;而心理健康教育要让教育对象自我恢复,具有自主性。
二、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1.相互补充进行整合
学校可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各自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整合目的。第一,德育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德育,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重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可以运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开展教育,比如,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评价学生的心理情况,掌握学生自身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发展,从而增强德育有效性[2]。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德育作为教学目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德育理念,培养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第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要求是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最终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2.整合学科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中学校的德育课程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但这两门课程的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多采用灌输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情况的评价依赖教学成绩。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没有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灌输式的德育存在很多问题,不适合目前的教学。要想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需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实现德育的创新,推动学生身心发展。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听讲的方法不能满足当今教学要求,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可以融入课堂,主动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开展德育,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和行为改变法。角色扮演法来自社会心理学,主要内容是通过行为模仿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表现,借助表演的形式使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和心理状态表达出来,目的是认识自我,起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行为改变法主要依据行为强化理论,对学生的行为采用奖惩制度进行强化,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教师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3.做好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增强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推动者是教师,他们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高中要做好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构建高效优秀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教师要多参与教学培训活动,學习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好地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好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文化课学习,还要补充学习心理学知识。只有心理保持健康状态,才能保证学习成绩获得提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和学习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通过养成式教育,开展活动训练教育模式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而交往过程中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由社会实践活动演变而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高中生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对社会具有贡献的人才。高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养成式教育方法,它的特点是具有计划性,目的是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高中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过程,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避免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从而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5.开展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他们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阶段,关系到高中生未来人生发展。高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充分了解,对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融合时,要对学生自身特点和思维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要做好出现心理问题学生的疏导,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个人隐私做好保护。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学校在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家访、电话回访、组织家长会等方式,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学生情况详细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方法做好调整,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高中教师要做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情况做到充分了解和掌握,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如何把高中德育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融合起来,使两者能够相互补充,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完整人格,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健.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37-39.
[2]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2013(11):140.
作者简介:冉启飞(1979—),男,广西凤山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