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世界交往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2019-10-18李彤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

摘 要 马克思世界交往的理论发挥重要作用,世界交往理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生活中延伸了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世界的发展走向,与马克思世界交往有着紧密的关联,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关键词 世界交往 世界历史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 全球治理体系

作者简介:李彤,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50

交往在马克思的经典论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我们的日常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在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来的,在现实中得到了实践,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人性化。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

世界历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也是世界交往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促进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不可阻挡的,积极参与全球变革,坚持世界交往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努力承担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

世界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的,是很多国家一起进行大规模的交流与合作,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世界历史的产生起源于人的劳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他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整个世界历史的存在发展有着它自身的规律性。科学地理解和观察着世界历史本源。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的内涵

世界交往是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必须遵循的实践活动在世界交往广泛存在的,自觉遵循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马克思世界交往是具体历史的现实性活动,马克思的世界交往在本质具有实践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这个有直接的、现实的人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前提的,都发生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世界交往和生产力相互构成了社会实践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世界交往虽然也带来了对方的一些不易显现的变化,但更多的是细微的、不留痕迹的变化,在实践的过程中。在马克思的角度去思量,随着民族交往向世界交往的跨越,体现了世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是推动世界交往的“两个车轮”。马克思把这个生产理解成更加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认同生产力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在这里交往被赋予了独特的力量和含义,人的交往也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实践,经过人本身的力量进行交换、交流带动更深层次的交往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生产的长足发展,社会发展的进程开始加速。

(二)“世界交往”的类型

世界交往的存在是在特定或者固定的发展阶段或者时期,不同的主体之间发生的交流合作,从而进行的活动,更多活动体现在生产力发展上。马克思指出,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 也可以说交往是失去了中介不可存在。就此来说,人类社会是随着人类社会交往不断深化、拓展发展的。物质生产是一般性活动,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进行的根本性活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物质生产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交往形式的多变化。

我们可以把交往分为个人交往、国家交往或民族交往。此外还有精神交往,精神交往一般具有显著的特色。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精神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更加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物质交往的更加深入了解交往的更加细化和深入。交往在人类社会中,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交往的重要手段。大部分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开始短暂的交往,随后生产力得到发展和提升交往活动的范围开始扩大。在社会关系中进行交往活动的个体构成了交往的共同体。交往一般是人类社会存在方式的重要表现,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各种社会关系的主要社会活动创造出单独的社会关系体系的活动。交往最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它的社会功能,更多的是体现在交往的存在为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准备了良好的交往基础,并促进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國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经济交流,国家与国家进行文化的交流,促进国家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推动各国的生产力得到发展和提升。随着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和频繁,交往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交往的范围从之前的地区性交往开始扩展,范围得到扩大。

到今天的世界性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变化发展并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无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交往,这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进行的,同时交往也可以让生产力得到进步发展。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这正表明了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并且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身,不应该作为单独个体独立的存在,应该与其他人交流沟通联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完善单独个体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得到了发展,推动社会生产的进步。人的自由并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世界交往下的交往更加深度化,去理解真正意义上的交往,并非是单独个体的交往。在今天交往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加表现在交往方式和手段上发生的变化,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随着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社会交往的扩大成为各种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变革的内在动力。

(三)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具体内容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交往普遍存在于人类和人类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到深入再到深化这三个阶段,从对物质性利益难题出现的思想及反问到在劳动过程中发展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的思量到最终明确人与人交往的实质。随后马克思开始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批判,马克思顺利完成了对世界交往规律的转化和认识确立了关于世界交往根本性观点。随着对世界交往的深刻思考和研究,马克思指出人类与社会变化之间发展存在的密切联系。

马克思也旗帜鲜明的指出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世界的大分工慢慢建立推动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间通过经济、文化、政治、人口迁徙等交往方式,促进了世界大融合。世界交往不断发展至现今,呈现出多层次下不同国家、民族、利益之间交往的形式和范围在扩大。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关键性因素。在马克思看来,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最有力的因素。马克思的思想被视为时代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时代下带领人们理性认识发展遇到的新问题。世界交往更是植根于现实的人的劳动交往,众所周知,世界交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多个个体进行交流,促进单个人在广泛的社会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属性,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的交往,也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广泛性的生活方式。

(四)马克思“世界交往”的意义

认真研读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更加深刻学习理解马克思的时代精华。世界交往与社会紧密相连,在世界文明中扮演重要角色,世界文明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的视域下,世界交往是马克思的重要内容,更加细心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交往,更加丰富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学说。我们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刻挖掘马克思的相关学说的思想精华,并不断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进行建构研究。更好的了解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传递中国的世界交往思想,在马克思世界交往下,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实践交往活动中,并指导人类的实践交往活动。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各民族之间密切的交往蕴含着文化的交往,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形式,推动了世界交往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形成过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具体实际和重大决策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制定并提出来的,有着深刻的意义。吸收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的精髓,结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更加体现了世界交往的深层内涵。

(二)在马克思交往理论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马克思世界交往下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马克思世界交往来看很多生产关系进行交往,更加充分显示了人的属性,并不断推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关系的深化。世界人民秉持合作交流建设美丽世界,促进了世界交往朝着普遍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交流深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有着深远的联系。他们在具体道路上具有一致性,随着普遍性交往关系的确立,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在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在现今继续传承与发展拓新,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建设平等共商共建营造共同的新型合作关系,更加关心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是对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的实践和发展,包含着中国希望世界更加美好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内涵,遵循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并有着深度的契合和紧密的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把握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希望各国人民一起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提供指导。人类交往就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手段,那么最突出的就是单个人,众所周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交往,人具有社會性,在日常的交往中实践推动历史发展。

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相同的方向和价值取向。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创造出多种社会关系形式去体现人的内在本质。大部分人会在交往活动中展示其自身特点,进而社会关系获得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认为人的发展都依赖社会关系的转变,并非是这些社会关系本身,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而平等的实现,需要生产力高度发达,并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相连。

人类命运共同体同现在结合和未来相应,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构建平等的新型大国关系,处理好世界的关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高速发展,展现“中国智慧”、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国将自身命运和世界相融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篇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形成了一个彼此联系的共同体。中国与世界交往更加注重交流合作,加快和世界的交往。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在增强,更需要我们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遵循世界发展的趋势,推动全人类向共同发展、均衡发展。

三、世界交往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上并没有普遍通用的交往模式,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要尊重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单一模式的孤立机械式的共同体,是建立在尊重多样性注重平等交往的共同体。从全球治理的视野来观察众多国家面临的千差万别的问题,然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去寻找方案。提倡平等观念,坚持国家之间合作共赢 ,树立正确意识,结合国家与世界的发展,走正确的前进道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利益共同体。在经济上促使世界各国的贸易交往,各国间的利益交织。世界人民共享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推动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构建利益共同体,不断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的交融,推进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不管世界各国之间制度的不同我们始终坚持互利合作。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孤立的存在,人民生活在一个地球,一个世界,一个家园,利益交融,命运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指导行动更多表现在实践中,多种渠道进行传播,达成国际共识。更加注重传播语境建设,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不断丰富其内涵,传达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呈现出交往的范围扩大,在世界交往下,所有国家为了利益都自觉加入到全球化中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正确把握时代脉搏而提出的,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交往形式丰富多彩。自觉担负起大国责任,更好的去应对时代难题。世界各国交往密切,各国之间利益相连,建立命运共同体是各国必然的选择。交往的扩大带来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世界各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进行交往,连成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理解。生态环境与我们紧密相连,世界各国对自然造成的破坏最终会危及我们自身。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世界各国的发展,一起推进人类社会进步。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衔接

面对世界历史,这个时代在呼唤开启人类新的发展空间。在这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出现了,在这个时期,随着地域历史被取代,世界交往的扩大,世界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完善。世界形势发展到今天最普遍的形式是全球化,社会交往更进一步的深化,进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历史早已经进入全面交往时代,渗透到军事、科技、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中国国情与世界情况出发,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

中国不是孤立的去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为基础,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世界交往下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深入的实践活动。在今天的世界,全球化势不可挡,世界交往走向世界化不可避免,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深刻挖掘它的深层规律,努力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来看世界交往的必然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交往的发展不可分离,深刻阐释交往,帮助人们更好地解答时代之问。立足中国实际和世界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借助世界交往理论进行诠释,让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李维意,赵英杰.论马克思世界交往的本質、特征及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6):37-40-60.

[2]王萍.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杨潇.论马克思“社会五形态说”与“社会三形态说”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8.

[4]段光鹏.《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双重逻辑与构架[J].重庆社会科学,2018(12):96-104.

[5]朱明强.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研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9.

[6]徐芹.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小农经济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月刊,2019(3):13-19.

[7]周晓涛.马克思法哲学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8]刘欣宇.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9]刘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12):44-46.

[10]卢根源.人的本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J].海派经济学,2018,16(4):40-61.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