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复习中习题选择与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9-10-18刘永强
刘永强
【摘要】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是学生解题能力综合提升的关键阶段.本文从如何选择题目的策略入手,阐述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要注意从基础入手、注意题目的变式与拓展、善于综合历年中考真题,从而让学生透过题目领会题目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选择策略;解题策略;解题直觉
习题是数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重要载体.笔者今天下午在这里谈谈我们学校在第二轮复习中如何研究题目、选择题目、改编题目,希望各位教师听完以后能够多给我们一些意见.
首先,我们谈一谈第二轮复习的目的与意义,第一构建基本的数学模型,比如,一线三等角,第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比如,等下笔者要讲到的把翻转转化为圆的思想等;第三是熟练解题方法.遵循着这三个目的,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做到了下面三个原则.
一、选题不能太难
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的延伸与提升,比第一轮要有所提高,但是所选题目仍要面对大部分学生,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课堂不能只面对A、A+的学生,只有基础扎实,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冒出来,A+的学生是需要教师在课后磨出来的.我们遵循着这个原则,平时的考试与作业分层,认真落实基础题的过关训练,每周我们都有一次周测,周测中学生在基础题上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会及时纠正,把相同的题目在周末作业上再做一次.如此,才能够冒出A+的学生.
二、注意题目的普遍性与衍生性
普遍,是指选取学生熟悉的题目,比如,往年的中考题,如此,学生入手快;
衍生,是指题目可以进行改编,生成新的考点与解题方法,这样可以用一个题串起多个知识点,以推进多种解题策略的探究.下面我举一个例子说明.
(2017年深圳)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2经过点A(﹣1,0),B(4,0),交y轴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用一般式表示).
(2)点D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点,是否存在点D使S△ABC=23S△ABD?若存在,请直接给出点D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将直线BC绕点B顺时针旋转45°,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E,求BE的長.
这是17年的中考题,很多教师已经给学生讲过不止一次,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应该很熟悉了.其中第二问通过教师的讲解,班上大部分同学是可以接受的.现在可以在第二问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变式:
(1)P是抛物线BC上方的一点,是否存在P,使的△PCB的面积最大,求出最大面积.
通过变式,让学生掌握面积=12水平宽×铅垂高,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最大面积.
(2)P是抛物线BC上方的一点,求出P到BC的最大距离.此变式,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距离就是△PCB中BC边上的高.当然也可以用相似解决.
(3)D是抛物线上C的对称点,E是线段BC上一点,连接DE,一动点M从D出发,沿线段DE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E点,再沿线段EB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B点后停止,当点E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改编成一个胡不归的问题.胡不归问题在二模刚刚考过.
(1)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请你求出PA+PC的最小值及点P坐标.(2)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请你求出|PB-PC|的最大值及点P坐标.(3)平面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C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通过一个题的背景,学生回顾与熟悉几个知识点与解题方法,省去很多审题的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可能一节课处理不了那么多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选择讲三个或四个是可以的.这样的做法,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出题人的意图,发现去除复杂背景之后的基础数学知识,由此学生的数学能力也随之提高.如果能有个别或者部分学生继续去尝试改编题目,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将变得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