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初探

2019-10-18房伟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房伟锋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发了教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的探究.教师探索有效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体验互动和参与的课堂学习过程来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掌握数学方法,实现课堂的优化和高效课堂的实现.本文主要探究了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思维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满足未来的基本数学需求,能够在学习中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1].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他人的互动学习来改变学习方式,参与学习过程,达成学习目标.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采用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策略,会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来提高问题意识,学会思考、学会判断,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公式,把握数学规律,提高学習能力.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策略

(一)学生先学,了解课堂学习内容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设计,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先学,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后,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讨论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分析,在交流中完善认识,理解知识,实现课堂对知识的生成和获得.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学生首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对“二次函数的图像”进行探究和分析,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的绘制方法.但是对于如何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特点,学生还是会处于一定的困惑状态,不能够完全学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交流中相互沟通,在沟通中完善认识提高理解程度.

(二)教师后教,指导点拨课堂难点

当学生存在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和点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通过“后教”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规律,掌握数学本质.教师在学生的“先学”和教师的“后教”过程中,要掌控课堂进程,关注课堂细节,同时恰当评价学生[3].在本课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教师可以为学生借助生活情境来创设知识连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新知识.如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某种药品现价每盒26元,计划两年内每年的降价率都为p,那么,两年后这种药品每盒的价格M(元)和年降价率p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问题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使学生找到了探究的方向,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交流知识,从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角度去探究,进而更好地理解函数关系,写出关系式.学生在沟通中通过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会开阔视野,活跃课堂氛围.有的学生还会模仿一次函数的性质去分析和探究,总结二次函数的特点和性质,写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学生的沟通,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探究中深化认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探究中,进而更加主动地进行概括和总结,明确知识规律,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三)当堂训练,巩固强化课堂要点

当学生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后,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堂练习,通过“当堂训练”的方式来完成对新知识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本课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鼓励学生去探究二次函数的基本表达形式以及性质.如教师提供表达式:① y=2x2,② y=-x2+3,③ y=15x-1,④ y=(x+1)2+2.鼓励学生去说明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为什么?练习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理解规律,实现对知识本质和规律的理解.练习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进学生将知识融入学习情境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二、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一)情境设置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教师要通过“情境——陶冶”的教学方式来点燃学生的学习动力[4].通过给学生提供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目光,用精巧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主动地进行探究拓展,在情境中产生学习欲望.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情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主动思考,进行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前准备小棍,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做手工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动手做手工对学生来说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他们会积极动手,主动感知和体验.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用小棍拼装成一个长方形,之后将长方形的两边进行平移,将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中,学生会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构成,从而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进而在趣味动手中理解新知识,学到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情境设置具有思考性,鼓励学生探究规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思考的原动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性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科学化和明确化,用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思考.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用以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产生几个角?怎样描述这些角的位置关系呢?教师提出问题会促进学生参与到对三线八角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化认识,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中丰富的信息和规律,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三)情境设置具有生活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时要关注知识的生活性,通过真实化的情景和生活化的应用来指导学生探究知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为了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主动探究,教师可以提出生活性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一家商店将刚刚生产出来的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进行定价出售,当顾客购买的时候会给8折优惠,这样每件衣服会赚15元,请计算服装成本是多少元?生活性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融入情境中,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自己的推理和判断来获得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一)示范公式,明确来龙去脉

数学公式是非常抽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通过教师具体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地分析來理解,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5].为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可以通过灵活演示的方式来示范数学概念的产生,数学公式的由来,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通过教师的示范,其中融入适当的提问和巧妙的引导点拨,会促进学生质疑问题,积极地对数学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示范后,要引导学生模仿,通过模仿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巩固,达到更好的理解记忆,形成自己对知识的总结反馈.例如,在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时,对于扇形的面积公式的记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公式获得的过程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促进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示范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扇形面积的大小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通过思考和谈论会认识到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有关,与半径的长短有关.通过教师一步步地示范,学生会认识到,如果用字母S表示扇形的面积,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r表示圆半径,那么扇形面积就可以轻松地求出来.教师的示范促进了学生对公式的掌握,明确来龙去脉.

(二)示范定理,学会推理判断

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模范和榜样,也是学生对于知识探究过程中的领路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指导来带领学生走上对于数学知识探索的道路.教师的示范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参与到对定理的推理和判断中,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做一个绘画练习,通过绘画的示范方式来使学生明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师首先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一个三角形△ABC,之后在白纸上画另一个三角形△A′B′C′,使纸上的三角形A′B′=AB,B′C′=BC,A′C′=AC,之后带领学生共同剪下△A′B′C′,把它放到原来的三角形上,看看是否全等.动手绘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和经历的过程,使学生可以主动地融入课堂探究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来感悟知识.这种示范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可以在动手中感悟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明确定理的应用,提高认识.

(三)示范习题,掌握步骤方法

学生对于数学习题解题方法的掌握,最初就是从模仿的基础上获得的,学生在模仿中会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关注解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模型.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讲解时要通过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解题的思路和通性通法,达到在自己解题的时候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题,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解因式,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示范中,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关键字来引导学生思考,掌握解题的关键和方法.如“一移”“二分”“三化”“四解”.教师要一边示范,一边给学生解释,使学生明白这几个关键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习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3x+2)2=4(x-3)2.向学生解释:这里的“一移”指的就是方程的右边为零;“二分”就是方程左边进行因式分解,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三化”就是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会方便计算,将二次项系数降成一次,使问题变得容易解答;“四解”就是将方程的解计算出来.通过教师的示范,一步步地解释和说明,按照严谨的步骤进行书写和计算,学生会在模仿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进行逻辑推理过程中的严密性和细致性,进而促进学生认真分析问题.

总之,不同的教学策略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在数学课堂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挖掘数学“金矿”的钥匙.学生在体验中会系统化知识,建构出自己的知识框架、解题思路和解题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进而实现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罗震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8(66):97.

[2]林小龙.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途径分析[J].教育观察,2018(8):98-99.

[3]高钰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17):64-65.

[4]贾玉霞.如何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下),2016(06):148.

[5]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42-243.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