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正新闻”的内涵及发展

2019-10-18◎姚

新闻前哨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舆论社交

◎姚 娟

2018年3月23日,专栏作者陈季冰在《腾讯大家》中刊发 “真正的新闻正在死去,更可怕的是无人在意”一文。文中提及年初发生的两次公共事件。一次是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比较严重的全国流感事件;另一次是伊朗油轮和中国货船的相撞事件。作者提出,对于这两起突发灾难事件,国内媒体少有详实报道,公众也没有参与关注和评论,当时,一些明星热点的娱乐新闻却占据版面头条。由此,作者认为真正的新闻正在死去。

对于真正的新闻,作者解释到,它们并非是“迎合受众非理性情绪的无聊的所谓热点”,而是各种事关重大公共利益的新闻事件。这些新闻事件组成了社会概貌,人们通过社会概貌来了解全世界、整个国家,以及自己生活的城市和社区的状况。但现在,新闻媒体在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事件报道方面的能力,已经严重衰退,因此,真正的新闻也就不复存在。

该论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真正新闻的含义;第二是真正的新闻是否在消失?首先来看前者,从文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新闻应该是各种事关重大公共利益的新闻。新闻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报道重大公共事件,这已然成为共识。在新闻传播知识、普及教育,提供娱乐、丰富生活等众多功能中,社会监测与服务是新闻最为重要的功能;第二,真正的新闻是否在消失。应该说,陈季冰提出“真正的新闻正在死去”这一论断,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当今属于互联网社会,各种自媒体、社交媒体不断涌现,改变了媒体格局。在海量信息和碎片化内容中,受众注意力已被分散。

但是,由此简单地判断真正新闻正在消失,并不符合当今新闻存在的真实状态。真正的新闻的确在减少,但为什么会减少?最终会消失吗,当今复杂而多变的媒介环境中,真正的新闻生产、传播又是怎样的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历史视野中的真正新闻

在新闻的发展历程中,与公共利益相关、能勾勒社会概貌的新闻一直被认为是真正的新闻。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段话就明确指出新闻的社会监测功能。

纵观中西新闻发展历史,真正的新闻总是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梁启超就提出“报馆有益于国事”的新闻观念,要求报纸上登载的新闻上有所措置,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能告之君,使新闻有助耳目、喉舌之用,以求有开塞求通之效。新中国成立之后,新闻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为指导,提倡新闻的喉舌作用。正如马克思1849年2月在《新莱茵报审判案》一文中说:无产阶级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西方各国报业大多经历过政党报刊到大众化报纸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前期,报业为不同党派宣传政见、争取舆论,在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之后报业开始商业化。商业化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新闻报道时,多采用揭露丑闻或渲染色情的“煽情”的报道手法,从而增加新闻报道的娱乐性。

不管西方报业如何发展,新闻专业主义一直被新闻业所倡导。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业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并遵循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工作原则,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在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一点上,中西新闻业基本一致。新闻与社会紧密相连,真正的新闻应该为社会公众服务,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

二、“真正新闻”减少或死去?

作者提出真正的新闻在减少和死去,原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因为娱乐新闻报道增多;二是因为传统媒体衰落。事实是否如此,文中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来谈谈娱乐新闻报道。大众传播媒介拥有不同功能。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对前人理论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把传播的功能归纳为监视、指导、管理和娱乐四个方面,应该说,在大众传播多种功能中,娱乐功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从报纸到广播电视以及当下的网络时代,传播渠道和报道方式开始变得多元化,受众不仅可以通过文字阅读,还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去感知。当互联网出现以后,受众的互动性和选择性加强,更能够满足自己精神愉悦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可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越富足,媒体传播的娱乐性功能就越突出。因此,娱乐新闻报道增多是正常现象,它展示了新闻功能的多元化,也是真正新闻的补充。

其次,传统媒体衰落导致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减少。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被挤压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在市场和资金的压力下,报纸的市场份额减少,不少报纸纷纷倒闭,其拥有的调查记者和深度调查报道也开始式微。调查记者曾经是公共新闻的生产者,调查新闻报道因其紧扣热点、反映现实,以揭示真相为主旨,是公共新闻的主要载体,因此,调查新闻报道缺失是导致真正新闻的消失的部分原因。

从上述分析可见,相对于娱乐新闻报道,传统媒体的的衰落对真正新闻的生产略有影响,但公众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关注却有增无减。近十年来,从早期的孙志刚事件、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以及拆迁事件,到近期滴滴顺风车事件、疫苗事件,公共事件的舆论热度一直高居不下,这说明公众比原来更加关心社会上发生的公共事件,而且由于网络的便捷,公众还能通过参与互动评论、人肉搜索等方式,直接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因此,只要社会存在,真正的新闻就不会消失。我们虽然怀念调查记者的时代,但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媒体已经不可能复原。但失去传统媒体和调查记者,社会仍会自发建立新的舆论监督机制,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

三、社交媒体时代“真正新闻”的特征

社交媒体时代的真正新闻,已经成为新的舆论监督机制中的组成部分,即新闻舆论化。这些新闻的作者不再是调查记者,而且众多网民,他们撷取身边新闻,并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一旦有话题触动整个社会神经,就会进行病毒式传播,瞬间形成舆论风暴,并在全社会的讨论中推进,直到权威部门介入,暂时和解。这些公共新闻,涉及到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或者引起网民深度共鸣,并且能促进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公平正义,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真正新闻。

社交媒体时代的真正新闻与以往不同,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互动方式多样,网民能参与整个事件中,并通过线上和线下行为促进事件的发展与解决,因此,舆论化是社交媒体时代真正新闻最重要的特征。

新闻舆论化的表现有:一是公共事件的发布者主要为事件当事人或者网民,不再是传统媒体时代的调查记者;二是公共事件发布之后,网民会自动的补充事实,参与事件讨论,形成舆论,并在舆论中并推动事件的解决和发展;三是公众关注热点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改变。

当然,舆论伴随新闻产生,新闻与舆论互为依托。因为舆论产生的源头,新闻也能通过议程设置来引导舆论,因此新闻与舆论二者不可或缺。但只有在社交媒体时代,网民被赋予话语权时,新闻和舆论才能真正互动,新闻事实在舆论的推动下而愈加明朗,舆论则因新闻事实的变动而不断反转,舆论化是社交媒体时代真正新闻的特征。

那么什么样的话题才能触动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舆论由舆论主体、舆论客体和舆论的存在形式三种要素组成。其中舆论的客体是社会现实、以及各种现象、问题。客体具有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三个特征;公共性指的是发生的新闻事件与社会公众利益、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社会公共问题等相关;冲突性和反常性即指舆论关注的是对象往往是一个打破常态性问题的问题,由于它的冲突性和反常性引起公众的关注。

也就是说,只有当是社会现实、以及各种现象、问题具备这三个特征,才能成为成为舆论客体。

可见,前文所提的两起公共事件并不具备引起舆论的特征。它们突发灾难新闻,但相关联的人群范围不太广。更重要的是,两起公共事件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冲突,所以不能够进入网民视野。与之相反,另一篇与流感相关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却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流感直接导致的家庭经济危机以及中产阶级应对疾病的困窘,比流感本身更能引起人们的深度共鸣。

随着社会现实与公众身份的转换,公众关注焦点其实有所变化。且来看看2016至2018年三年中发生的舆论事件。从“雷洋事件”、“魏则西事件”“于欢故意伤害案”,到一系列校园性侵事件、两起“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疫苗事件,可见,公众开始从“从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矛盾转向了保障个体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改善民生等议题上来”。这正是因为不断壮大的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网络主体,他们的诉求主题是更多的是安全、稳定、秩序。因此近几年来,司法案件、食品安全问题、教育、医疗、环境一直是舆情爆发的主要领域。其中有对基层权力部门的过度执法、医疗监管漏洞等窗户纸、何为正当防卫的各种公共话题的思考,每个公共事件的解决都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四、结论

新闻舆论化是社交媒体时代新闻的重要特征,也是新闻的主要趋势。互联网社会,信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传播渠道以及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网络舆论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舆论是新闻传播的驱动力。

新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但总趋势是回归新闻本位。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媒介的便利性,网民自主发布信息和互动评论成为常态,一件新闻事件,如果展示了社会矛盾,就会引起舆论普遍关注,形成公共话题,在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公众的积极讨论中,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制度完善、重塑道德观与价值观。互联网形成了新的舆论监督机制已经形成,真正的新闻正是其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舆论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