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食用菌产业突围

2019-10-18邱胜

当代贵州 2019年30期
关键词:菌棒食用菌贵州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邱胜

作为食用菌资源大省,贵州食用菌有22个科72个属268种,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贵州精准扶贫的新抓手,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

位于梵净山脚下的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走在了前列。2016年10月5日,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在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调研时点赞这里的蘑菇为“梵净仙菇”。

木黄食用菌落地生“金”。木黄镇种植大户张仙发说:“我现在一年保底收入10多万,食用菌不仅改变家庭,也改变了村落,更改变了这里的环境。”如今的木黄,大伙一心发展食用菌,不再上山伐树,绿水青山又回来了。

食用菌作为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产业,已成为贵州精准扶贫的新抓手,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

贵州是食用菌资源大省

贵州发展食用菌的底气在哪?

“贵州具有丰富的菌材资源。”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徐彦军说,在贵州,茶园、经果林等修剪的枝条每年约有200万吨,秸秆等原料近4000万吨,这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原料。

撕膜、灭菌、采摘……记者走进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菌棒生产车间,30余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制作茶树菇菌棒。

依托食用菌专业技术支持,基地把木屑、棉籽壳、秸秆等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发展茶树菇、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产业,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基地负责人李春学说,基地日生产食用菌8万棒,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润2500万元以上。

“竹荪、冬荪、香菇、羊肚菌、牛肝菌、鸡枞菌、蜜环菌、桑黄菌、金针菇、海鲜菇、杏鲍菇……贵州是我国菌类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巨大开发潜力。”贵州省科技厅农业农村科技处处长项志宏说,食用菌种植周期短,产生的效益高,推进贵州食用菌裂变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食用菌资源大省,贵州食用菌有22个科72个属268种,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仅次于云南,采收期在4至11月,较云南长2个月。

“这些丰富的资源决定了贵州可以建成以竹荪、冬荪为代表的珍稀特色食用菌抚育基地。”贵州科学院院长谭红说,要驯化培育更多贵州特色优质菌种,推动贵州食用菌产值不断增长。

依托先天的优质资源,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各高校科研人员积极探索解决食用菌发展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合作社、农民为主体,以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规模化种植食用菌。

截至2018年年底,贵州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0.3万亩,产量89.6万吨,产值101.5亿元,连续3年实现倍增式增长;销售量达85.6万吨,商品率95.6%,销售收入96.9亿元。

“贵州生态好,长出的野生菌无污染”几乎成为共识,贵州野生菌知名度逐步提升。“织金竹荪”“大方冬荪”“黎平茯苓”……一个个食用菌品牌相继出现。

食用菌成富民产业

时下,正处于各种菌类快速生长期。

在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内,农户正忙着产菌棒、养菌丝、上菌棒,为新一年的香菇丰收季做准备。

招堤街道铜鼓井村的精准贫困户罗安义正在棚里挨个撕掉菌棒的外膜,他家今年种了6个大棚的食用菌,预计一年能挣七八万。

目前,安龙县打造了“一园一镇九区”(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园、蘑菇小镇、9个镇办小区)的食用菌产业布局,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从2016的200亩扩大到如今的13000亩,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群众发展15306户69036人。

“菌群产业”富千家,百姓欢乐笑哈哈。水城县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引领农业发展的新兴产业。

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来,就业有门路,收入有保障,脱贫致富有希望。

水城县菌种场入驻姬官营村后,顾明凤一家用一部分土地入股菌种场,另一部分种植了杨梅、樱桃等果树,如今成了“工资族”,日子越过越红火。

“菌种场建在家门口,不用外出就有班上,每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能够拿到100元工资。”姬官营村土桥组52岁的贫困户顾明凤边拣菌棒上架边说。

贵州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在各县广泛推广。如今,小小的食用菌为全省贫困户增收撑起了“致富伞”。

“玉米每亩产值约680元,而种植食用菌的每亩产值是玉米的46倍。”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昌鹏说,“计划到2019年,贵州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将从现在的10亿棒增加到40亿棒,产量240万吨,产值300亿元,累计带动50万人脱贫。”

破解人才发展难题

上世纪80年代,贵州科学院的食用菌专家攻破竹荪人工栽培技术难题,掀起了全国食用菌研究热潮。

作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王英杰、胡宁拙、张雪岳、何绍昌等为贵州食用菌作出巨大贡献,他们当年培养的技术人才,现已成为贵州食用菌产业的中坚力量。

他们化身“科技特派员”走进基层,在贵阳、毕节、铜仁等地开展服务,为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出谋划策,为当地菇农、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与咨询服务,3年来累计服务2000余次,培训700多人。

大型真菌分类专家邓春英,近5年来带领团队走遍贵州省9个市州,开展了月亮山、思南、印江、草海等地的大型真菌本底调查,收集、分离并保存了20多种珍稀的野生菌菌株。

为了第一时间了解食用菌种植情况,邓春英不仅在每个种植冬荪的基地将自己的个人电话公开,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只要种植户有疑问,她会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解决。

“童茸出土后,用湿润腐殖质直接覆盖在上面。”

“在虫害防治中不宜使用化学农药。”

“采摘的要及时平放于透气的竹筐和熟料框内。”

5月10日上午,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正开展野生菌资源调查及保育知识培训,深入浅出地向学员讲解了野生菌分类、资源分布、调查及采集方法,还有松茸和松乳菇保育、采收规范以及松露等野生菌仿野生栽培、产品生产等知识。

曾任云南楚雄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推广部主任的杨彝华,2018年2月,作为高层次人才被贵州科学院引进到贵州省生物研究所工作。

在铜仁市、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等地,杨彝华和她的团队建立了4000亩野生菌保育示范基地,3年内计划推广到50000亩。

在贵州,像邓春英、杨彝华这样的食用菌专家常年奔走于全省的食用菌基地和山林,围绕食用菌资源收集、品种选育、种植、示范到深加工,整个产业链不断开拓创新、攻克难题,多项关键技术取得进展。

剑河县“一县一业”南高食用菌基地。(贵州图片库供图)

猜你喜欢

菌棒食用菌贵州
香菇高温期不同模式管理要点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陈孟谈:发展食用菌助农脱贫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