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阜阳市为例

2019-10-17陈松林范海洲

关键词:阜阳市意愿农民工

陈松林,范海洲

(安徽建筑大学 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式发布,标志着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建设道路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政府相关决策的依据。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来,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地方政府出台众多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使得本地化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的能力显著提高,返乡就业、就近就业成为一些农民工心目中的首选。尽管政府希望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返乡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对于长期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的农民工来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返乡意愿并不强烈。因此,研究影响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这对于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1885年,英国人口学家雷文斯坦提出人口的“迁移法则”,后经埃弗雷特·李与唐纳德·博格等人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①。其主要观点是劳动力迁移由迁入与迁出地的工资差别所引起,迁移的推拉因素中除了有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等。在该理论中,人口的流动依赖于两种力量的作用:一股是流出地存在的推动人口流出的力量,一股是流入地存在的吸引人口流入的力量。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凭借着高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好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对农民工的“拉力”;而农村则因为落后的经济状况、恶劣的生活条件、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等因素,形成了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推力”。劳动力的流动是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见图1)。

图1 推拉理论作用机制

根据推拉理论,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作用机制由五种因素构成:来自农村的拉力和推力、来自城市的拉力和推力、农民工个人因素。这五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决定了农民工的返乡意愿以及外出务工意愿的强弱,进而影响到地区间人口的流动与迁移。

国内学者根据中国发展实际,利用农民工流动的社会现实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就农民工的流动而言,影响农民工迁移和流动最主要的拉力因素是城市收入高与外出见世面的需要;而影响农民工迁移流动的最主要推力因素则是农村生活困难及缺少发展机会[1]。其实,除了影响农民工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因素之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作为主体的农民工本身的能力因素。农民工本身是否做好了迁移的准备,是否具备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融入能力,以及农民工对本人及家庭未来的规划能力,都会影响到农民工的流动意愿。

(二)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

在国内关于对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中,部分学者采用推拉理论对农民工回流现象进行了解释,从个人和政府两方面对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因素进行研究。郑红友、俞林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了更多的发展事业的机会,城镇化建设是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出台的针对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等鼓励性政策,对农民工返乡意愿产生影响[2]。张达、王力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善,传播现代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又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创业平台[3]。李强、胡宝荣基于社会制度的研究范式,认为目前我国户籍制度中“嵌入”一系列的社会福利和利益, 使户口呈现出明显的价值化或等级化, 这种户口的“功能超载”已经在整个社会中造成了“社会空间等级”①。在城乡之间形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隔离墙”,将大量农民工隔离在城市之外,极大影响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可能性[4]。黄进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 认为社会网络, 特别是再生性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返乡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5]。周宇飞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种内生的动机,发达的通讯技术缩短了时空距离,冲淡了农村的亲情文化,削弱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6]。吕诚伦发现社会资本满意度、是否参加技能培训、风险态度以及创业成功案例对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意愿有正向重要影响[7]。孙小龙发现态度、社会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政策环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而生存性动机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间接影响[8]。

综合国内学者对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的研究成果,可以总体上将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原因概括为三类:第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影响到农民工的返乡意愿。农民工的创业动机的产生,一是源自在发达地区务工过程中,容易发现更多的商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促进作用;二是受到发达地区民营个体经济创业成功的带动和影响,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愿望;三是在外地的创业经历也是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农民工的个人因素影响着农民工的返乡意愿。如农民工的年龄、身体状况、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务工收入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农民工的返乡意愿产生影响。第三,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实践影响着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扶贫带来更多的就地就业机会,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地方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等等,这些都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平台。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现状

安徽省阜阳市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市,面积约有10 1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 070.1万人(到2017年末),辖一市四县三区,有30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是我国五大民工源头输出地之一。2018年,阜阳市实现GDP总值突破1 700亿元,但是由于人口多,人均GDP非常低,还不到1.7万元,在安徽省排名倒数第一。由于阜阳市人均收入水平低,经济较为落后,阜阳市的外出务工人员多。因此,本文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对阜阳市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018年5月,研究者向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的农民工朋友发放了105份问卷,并对其中部分农民工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结果与问卷调查的结果互相印证。由于在调查期间,大多年轻人均已外出务工,剩下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信息采集较为困难,所以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纸质问卷35份,网络问卷70份,合计回收10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96%。在101名填写问卷的农民工中,男性69名,占68.3%,女性32名,31.7%; 36~45岁占41%,26~35岁占28%,18~25岁、46~55岁各占13%,56岁以上占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0%,高中文化程度占23%,专科及以上学历占17%。总体上看,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男性占大多数,大多为26~45岁的青壮年人群,受教育水平低。

(一)阜阳市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阜阳市农民工务工区域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55%)、珠三角地区(28%)(见图2)。

图2 农民工外出务工区域

从务工行业来看,阜阳市农民工外出务工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两者合计占85%,其中第三产业达47%。虽然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需要大批的建筑工人以及技术含量低的服务行业人员,因此他们主要分布在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见图3)。

图3 阜阳市农民工外出务工行业占比

在务工收入方面,阜阳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大多在3 001~5 000元,占57%,月收入在5 001~8 000元的高收入人群占36%(见图4)。农民工工资在10年间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已经初步赶上社会平均工资,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受访者表示在外务工的收入除去生活成本和子女的教育费用,在大城市生活依然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图4 样本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薪资收入

总体来看,外出务工人员目的地和所从事行业较为集中,多选择外省发达城市的技术含量较低、对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建筑行业、运输业、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月收入水平也难以支撑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在城市的生活压力较大。

(二)农民工返乡意愿

在是否打算返乡就业这一问题上,50.5%的受访者短期内不打算返乡就业,30.69%的受访者有返乡就业的打算,已经返乡就业的人员还是少数,仅占18.8%(见图5)。

图5 被访农民工的返乡意愿

图6显示,71%的被访者选择在省内以及省外务工,选择自主创业的人为17.8%,近11%的农民工选择在老家务农,高达71.28%农民工仍然选择外出务工。

图6 被访农民工的工作意愿

可见,短期内不打算返乡就业,选择在外打工的人数仍然过半。

三、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农民工外出和返乡原因调查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因素都是城乡收入比较的差距。由于与外出去城市务工相比,在家务农收入明显偏低,促使农民工外出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条件。从推拉理论的视角看,在城市工作获得的较高薪酬待遇、更多见闻等因素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拉力;农村地区收入低、就业机会少、眼界不开阔等因素是农村外出务工的推力。这种推力和拉力的叠加,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力和原因。

表1 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排名

与外出务工的原因不同,农民工选择返乡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是照顾家庭,其次是经济因素(如表2所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养老模式还是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而且农民工子女异地上学难及成本较高等。同时,随着来自于城市工作机会的减少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地区的拉力和城市地区的推力渐渐大于城市地区的拉力,而农村地区的推力开始一定程度的削弱。

(二)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因素

1.打工地的推力

(1)新行业岗位就业机会减少

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促进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导致以往农民工所掌握的职业技能难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所对应的工作机会减少,如果转换到新行业、新岗位,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很难在短期内提升就业能力。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这种结构性失业以及就业机会的减少导致了农民工“找工作难”,这成为其返乡的一个推力。

表2 农民工选择返乡原因排名

(2)生活适应困难

离乡背井去外地打工的农民工一方面向往能挣钱、开眼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对家庭成员分离的现实,备受思乡情结的煎熬,在打工地的社交范围有限,很难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圈子,有时会遭遇当地人的排挤,尤其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基本生活在有限的老乡社交圈内,难以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状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加大,在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情况下,他们的返乡意愿日益增强。

2.家乡的拉力和推力

(1)家庭和同乡组织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一般会鼓励农民工外出打工;但当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或孩子上学遇到困难时,家庭成员又会渴望农民工返乡,由此农民工返乡的意愿会增强。对农民工来说,履行家庭责任既是深入骨髓的中国家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压力。

除了家庭成员对农民工返乡产生影响外,在打工地域的同乡组织也对农民工返乡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同乡组织是农民工在打工地相互依靠的社会网络,是游离在当地人之外的社会群体,李强将农民工进城称为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双重二元结构”或“三元社会结构”②,即在传统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出现了新的一极——流动农民工,是一个被排斥在城市居民之外的非正式城市群体[9]。同乡组织一方面介绍用工信息,把老家人带到外地就业,另一方面经常传递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一旦出现部分人返乡就业创业成功的情况,就会带动返乡就业创业。

(2)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显示:2017年阜阳市完成生产总值1 571.1亿元,其中,完成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310.7亿元,完成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637.3亿元,完成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623.1亿元,与2016年相比均有所增长。近年来,阜阳市年生产总值都达1 000亿元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阜阳市吸引务工农民工返乡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见表3)。

表3 阜阳市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数据来源:《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

虽然生产总值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阜阳市仍然是一个发展水平落后的城市。据《安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阜阳市2017年的GDP为1 571亿元,排名全省第六,而人均GDP仅为19 884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一。虽然阜阳市最近几年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工业水平仍然相对落后,2017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为20 449户,合肥市最多,为2 561户,占总数约11.5% ,阜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 623户,占总数约8% ,难以满足阜阳市800多万常住人口的工作需求。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家乡就业机会少是阻碍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第一因素。

此外,阜阳市的农村发展也较为落后,《安徽统计年鉴(2017)》显示,2017年安徽省各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 863元,农村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万。马鞍山为19 873元,阜阳市收入仅为10 748元。在阜阳市的绝大部分县区,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还存在原始的人力畜力种植和采收方式,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量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已经不局限于自给自足,其中很大一部分要以未经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而这些产品相较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而言,他们的产品质量较差,供货也不稳定,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因此,相对于经济更好的本省或者外省的其他城市,阜阳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外出务工而非从事务农,因为外出务工一是省心、二是收入相对稳定。

可见,阜阳市的经济状况对农民工的影响较大,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既具有如阜阳经济迅速发展的拉力,又存在阜阳市工作机会少、务农收入少、农产品价格低的推力。

(3)阜阳市教育水平的影响

阜阳市的教育资源和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准,对于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就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成为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推力。就业能力低、缺少社会竞争力成为低学历劳动者的普遍状况,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着诸如保安、餐饮服务人员、道路清洁人员的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这些基层岗位人员的就业能力要求也在提高,不适应新要求的农民工只能选择返乡,家乡的低工资就业成为返乡的拉力。

(4)阜阳市相关政策的影响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做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就地)创业的意见》从多个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一条返乡创业的道路。《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阜阳市将进一步补足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调整优化结构、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和完善惠农政策,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加,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是阜阳市对于务工农民工的一项重要拉力。

四、增强农民工返乡意愿的政策建议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妥善做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既能吸纳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又能维持城乡社会的稳定。要做好农民工再就业,最重要的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针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弱化流出地的推力,以避免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另一方面要强化流出地的拉力,让外出农民工感觉到,走遍千山万水,“最美还是家乡水”,以吸引农民工返乡。

(一)弱化流出地的推力因素

1.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在我国农村地区,乡镇企业是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吸纳农村留守人员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较好的乡镇企业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倾听具有返乡就业意愿的农民工的心声,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各乡镇政府可以给予在当地创业和建厂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此换取一些工作机会和相关技术,对于新兴的乡镇企业采取宽容的态度,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扶持,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延伸,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2.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务工农民的收入

阜阳市传统的农业模式绝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不仅收入少,而且难以应对突发的市场风险。因此,可以尝试采取承包制,由当地乡镇政府牵头,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与方式,组织和支持当地有能力的个人或组织向村民承包土地,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再雇佣和培训留守的劳动力和返乡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使农民、企业、政府三方都能得到利益。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

要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率,技能培训必不可少。首先,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类渠道和各种或新或旧的媒体,使农民工了解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其次,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当地产业的特点和农民工的数量,安排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工业技术,还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比如:向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类时下新兴的生产技术培训,如开办农用机器操作培训班、开办农村淘宝网店培训班等。另外,互联网就业也是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后就业的一个方向,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互联网知识,甚至很少接触计算机,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对返乡农民工进行互联网知识培训,让农民工返乡后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强化流出地的拉力因素

1.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阜阳市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需要承担起其宏观调控的责任,重视发展阜阳市的特色产业,形成具有阜阳市特色的工业经济体制。

近年来,阜阳市的工艺品制造、服饰制造业发展迅速,这些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且从业人员不必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非常适合缺少技能的返乡农民工。鉴于此,阜阳市政府可以重视相关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和布局,通过依靠政府提供的便利和自身优势,将具有特色的企业保护起来,在发展传统的医药产业、服饰制造业的基础上,兼顾工艺品制造和服装制造等产业,形成具有阜阳特色的产业集群,让这些特色的产业企业成为推动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引擎。

2.加大返乡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一直缺乏的先进技术,还可以为当地的其他组织和个人起到示范作用。政府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平台。首先,要为其提供各项扶持政策,地方各级政府可以与当地的财政部门合作,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资金支持,如低利息甚至无息的银行贷款。其次,为想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场地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帮助。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专题研讨会、邀请知名企业家开办讲座的形式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技术支持和灵感创新,激发更多农民工创业的激情,并以此带动更多农民就业。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返乡就业环境

既然大部分务工的农民工都因为社会关系网和亲缘关系有返乡的意愿,当地政府就要强化他们的这种意愿,吸引农民工返乡。在现阶段,通过不断地提高农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不仅可以吸引农民工返乡,还可以吸纳大量返乡农民工从事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设施建设,如城镇化建设中的建筑工人、运输司机等。除此之外,提高村镇的基础设施水平还可以吸引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来落户,正如现在很多企业愿意将目光投在中西部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城镇上。企业选在村镇落址一方面能够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另一方面对于缓解大城市的拥挤和巨大的压力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注释:

①地理学家约翰斯顿将社会空间定义为“社会群体感知和利用空间”,该空间能够反映出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偏好和追求等。

②农民工长期被城市区隔和另类标签,导致其仍然停留在“半城市化”状态,在城市继续形成了“都市里的村落”或“都市里的村民”,从而在原有城乡二元差距转变为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

猜你喜欢

阜阳市意愿农民工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习近平视察阜阳市白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