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增长路径分析*
——基于三元边际分解

2019-10-17杨朝英谢向英

关键词:边际数量茶叶

杨朝英,谢向英

(1.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 管理学院(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中国是茶叶原产国及世界茶叶出口大国,茶叶出口由2001年的世界出口第四位增长至2017年的世界第一位,出口总额增长了4.7倍。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茶叶出口表现更为出色。2001—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茶叶出口总额增长了6.85倍,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1.14%增长至2017年的13.19%。本文运用三元边际框架和中国2001—2017年茶叶贸易出口数据探索中国茶叶出口增长路径(低价数量增长路径还是产品种类增长扩张路径)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利得提供实证基础和参考依据。

一、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相关研究综述

学界针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众多,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性贸易壁垒[1-4],如农药残留、微生物标准的提高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二是茶叶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5-9],主要是通过茶叶竞争力指标的测算,如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专业化水平等,探寻影响竞争力的因素。随着中国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对贸易增长结构性分解成为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有部分学者运用CMS模型(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将茶叶出口额分解为结构效应和竞争效应,分析我国茶叶出口增长结构[10-12],试图探究我国茶叶贸易增长的源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CMS模型的一个前提假定条件是出口国在目标市场的出口份额不变。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这一假定不容易满足。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新贸易理论为贸易增长的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Hummels 和 Klenow运用新新贸易理论将126个国家的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价格与数量边际(三元边际),认为集约边际对贸易增长的贡献更为突出[13]704,施炳展的三元边际分解表明中国贸易增长以数量边际为主,扩展边际次之,价格边际的贡献很小[14]1311。还有学者认为出口边际的分解对理解我国贸易增长路径有重要意义[15]161,不仅如此,边际分解亦有利于政府制定更加具体的贸易政策[16]67-68。因此,有许多学者开展了贸易增长的边际结构研究,但总体而言,多数文献是就二元边际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如钱学锋和熊平[17]65-79、史本叶和张永亮[18]73-82、袁德胜等[19]42-50人的研究,贸易三元边际结构分解的文献较少[20]167。

从现有的研究结论看,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贸易三元边际分析尚未开展。鉴于此,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运用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对我国茶叶出口增长进行结构分解,探讨我国茶叶出口增长路径,为我国茶叶贸易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更好地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参考依据。

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特征的三元边际分析

(一)三元边际分解框架

本文借鉴Hummels 和Klenow的分析框架,扩展边际按国家层面的种类进行界定,考虑不同品种产品之间的权重问题,对我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增长进行分解。产品的扩展边际[(1)式]和集约边际[(2)式]定义如下:

(1)

(2)

其中,j、r、m分别表示出口国(中国)、参考国以及进口国,这里的参考国指的是“世界”(此处借鉴施炳展的分析框架,以整个世界为参考国[14]1316),进口国则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Ijm和I分别指j国和参考国(世界)向m国出口的茶产品集合;pjmi与xjmi分别表示j国向m国出口的第i种商品的平均价格和数量,prmi与xrmi分别表示参考国向m国出口的第i种商品的平均价格和数量。

扩展边际经济意义为j国(中国)向m国产品出口的种类丰富程度,EMjm值介于0~1之间。集约边际(IMjm)的经济意义表示j国(中国)向m国出口的茶产品种类占世界向该国出口的同样种类产品的比重。该值越大,表示在与世界出口种类重合的商品中,中国出口所占份额越大,表示中国向m国出口的茶产品深度越大,当IMjm取值为1时,表示中国茶叶出口总额占据了该国茶叶进口的全部份额。

在此基础上,又可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与数量的乘积,其权重根据Feenstra[21]157-177的理论进行测算。如(3)式所示:

IMjm=Pjm×Xjm

(3)

(4)

(5)

其中,pjm、Xjm分别表示产品的价格与数量边际,wjmi表示j国出口到m国的第i种商品权重,sjmi表示j国向m国出口的第i种商品所占份额,srmi表示世界向m国出口的第i种商品所占份额。因此,根据价格与数量边际的计算公式,二者实质上也是相对于世界平均出口价格和出口份额计算的指数。

根据上述公式,集约边际可以分解为价格与数量边际,分析出口国相对于世界对进口国的价格与数量比值变化,最终三元边际可以分解为:总比例(市场份额)=扩展边际×价格指数×数量指数,即:

R=Pj×Xj×EMj

(6)

(二)数据来源

使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1—2017年HS6分位茶产品贸易数据,涉及“一带一路”63个国家(删除了数据缺失的不丹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其地理空间包括:东盟、东亚、中亚、西亚、独联体以及中欧、东欧七个区域。茶叶出口涉及的品种包括在HS0902代码下的4个品种数据。其中,世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总额是根据全球向该国出口的数据汇总得到。

(三)三元边际测算分析

根据前文所述测算框架,先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作为一个总体测算其三元边际(表1),以观察我国茶叶出口贸易边际的整体变动特点。根据表1报告结果,我国茶叶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我国茶叶出口增长以集约边际增长为主,即我国茶叶出口扩张主要来自于原有出口品种贸易额的扩张而不是种类的扩展。2002年以后我国茶叶贸易扩展边际波动范围几乎维持在0.3和0.4之间,集约边际则保持了向上的增长趋势。

第二,茶叶出口市场份额、集约边际变化呈现阶段性特征。2002—2010年,中国“一带一路”茶叶出口占世界对这一区域的出口份额维持在5%左右,市场份额变动不大;2011—2016年市场份额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17年市场份额有所回落。2002—2010年,集约边际年均增长为1.67%,扩展边际同期为负增长;2010—2017年集约边际年均增长18.82%。由于2010年以后集约边际的快速增长,中国茶叶的市场份额也由2010年的5.09%增长至2017年的13.19%。这表明中国茶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扩张主要来自于2010年以后。

第三,价格边际增长速度平均高于数量边际增长。2010年以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增长沿着低价数量扩张路径实现(价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以后出口扩张则不再走低价增长路径,同期出口价格高于世界平均价格,且数量边际也得到了快速增长,表明这一时期我国茶叶集约边际增长依赖于价格和数量的双增长。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逐步走上既重量又重质的良性发展路径。

表1 2001—2017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茶叶出口的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

为能更准确地反映“一带一路”地区三元边际的动态变化,本文在测算总体三元边际基础上,根据中国出口的63个国家数据绘制了核密度图,观察随时间变化茶叶出口的广度、深度、价格以及数量的动态变化(见图1)。(a)图显示随时间推移茶叶贸易扩展边际呈现向右移动的趋势,与2010年相比,2017年有更多的市场品种达到峰值,表示随时间推移,中国对更多的国家实现了茶叶全品种的出口。(b)图的变动情况显示在相同种类上,茶叶出口份额增加。(c)图和(d)图是(b)图集约边际的分解。(c)图显示价格边际具有随时间推移向右移动的变化特征,且2017年价格指数大于1的比重增加,但价格的变异程度增大。表明中国在更多的市场上茶叶出口价格高于世界平均价格,但各市场间的价格差异程度增加。(d)图表明随时间推移,数量边际在较低的水平上峰值降低,并且出现厚尾,表明在更多的市场上实现了出口数量增长。动态演进图表明在总增长中价格与数量均对茶叶出口增长有推动作用。

图1 2001—2017 年中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展、集约、价格以及数量动态演进

(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三元边际分解

由于“一带一路”区域上包含许多国家且分属不同地理位置,各区域的文化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本文将该区域按照所属地理区域分成七块①,分别测算各区域的三元边际,以分析中国茶叶出口在各区域呈现的特点。

根据测算结果可以发现,虽然总体上中国茶叶出口价格超过世界平均价格,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这是加权综合的结果,实际上各区域变动特点不尽相同(见表2)。

表2 中国对七个区域茶叶出口的三元边际分解

注:市场份额指中国出口占世界向该市场出口比例。

首先,在产品出口广度上,西亚和中亚实现了一定程度出口种类的扩展,独联体、中东欧及南亚出现产品广度下降。其次,在价格边际上,总体价格水平趋于上涨。2017年茶叶出口价格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区域包括东盟、南亚、中亚和西亚4个区域,其中出口独联体价格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东亚和中东欧市场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次,从数量边际上看,除中亚略有波动外,其余6个区域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7个区域中,中国对独联体和中东欧的出口数量边际增长幅度最大。最后,就市场份额而言,只有在中东欧区域,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份额出现了下降,其他区域均实现了增长,其中东盟增长的幅度最大,市场份额也最高,可见东盟是中国目前茶叶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国在中亚和独联体的市场份额也有相当程度的增长;西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市场份额较低。

三、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一)计量模型构建

关于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分析现有文献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线性引力模型。估计方法主要为最小二乘法,然而由于出口贸易数据存在大量贸易零点,现代计量经济学认为仍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将不能得到一致的估计量。另一种是使用Tobit 模型。鉴于线性模型的缺陷,Chaney认为由于零贸易流的存在,归并的引力模型将是更好的选择[22]1713。由于茶叶贸易中也存在零贸易流,一般线性估计模型无法很好解决该问题,因此采用左设限Tobit 模型,将零贸易流作为左设限观测点,参照新新贸易理论框架,构建模型如下:

Indexit=β0+β1lnavait+β2lnch_avait

+β3lngdpit+β4lncostit+β5freeit

+β6netit+β7FTAit+εit

(7)

其中,Index为前文测算出的扩展边际、价格边际与数量边际,由于模型中存在大量贸易零点,因此本文没有对边际取对数。

(二)变量确定及数据来源

在贸易流量的研究中,已形成的共识是贸易流量与进口国经济规模成正比而与双边距离成反比。新新贸易理论框架纳入了可变及固定贸易成本,认为二者均是企业出口的影响因素[23]1480-1481。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结合茶叶贸易出口特点,对变量因素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影响因素如下:

1.人均农业增加值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专业化分工促进了贸易增长,新新贸易理论则融入了生产率因素(人均GDP增加值),认为生产能力的提高对促进贸易增长有重要意义[23]148。Hummels 和 Klenow分析证实出口国人均GDP增长对扩展边际以及集约边际增长有促进作用[13]1-3;Lipias则发现出口国人均农业增加值对促进农产品出口有重要意义[24]1-4。由于本文考察的是茶叶,因此,选用人均农业增加值作为衡量进出口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预期人均农业增加值(ava)越高的国家进口农产品数量可能越少,参数预期为负值;出口国(中国)的人均农业增加值(ch_ava)越高出口能力越强,参数预期为正值。人均农业增加值来自世界银行网站。

2.可变贸易成本

贸易成本高低影响双方贸易行为,贸易成本降低有利于降低企业出口门槛从而促进贸易增长[23]1480。可变贸易成本多数使用首都之间的距离作为代理变量[20]170,然而距离不随时间变化,进行面板固定效应估计时容易被剔除,因此,本文可变贸易成本借鉴蒋冠宏和蒋殿春的处理方法,使用两国首都之间的球面距离乘以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可变贸易成本代理变量(cost)[25]27。距离数据来自于国际贸易数据库(CEPII),油价数据来自于美国能源信息署的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对贸易增长的影响为负。

3.固定贸易成本

钱学峰和熊平认为固定贸易成本主要来自于出口目的国的制度、体制、非关税壁垒以及行政干预的影响[17]72。基于此,本文选择商业自由度得分作为固定贸易成本的代理变量,数据来自美国遗产基金会。该指标用于测量一国或地区监管和相关制度基础设施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的商业运作效率,取值范围为0~100,用于评价商业运行的自由环境和市场开放程度,可以更综合反映出口目的国的商业环境、监管情况以及交易成本。一般而言,市场开放程度越大,他国商品进入程度较容易,但产品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商业自由度指标(free)对扩展边际、价格以及数量边际的影响不确定。

除开放程度之外,出口目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也间接影响贸易成本,如通讯设施和互联网普及率等对信息成本产生影响。交流手段的便利化和可得性有益于双方了解协商,促进贸易增长[23]1491。每百人互联网使用人数(net)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每百人互联网使用人数越高,表明该国信息化程度越高,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越好,对贸易影响预期为正。

4.经济规模

经济规模越大,通常表明进口国市场容量越大。本文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进口国的经济规模,测算经济规模对进口边际的影响,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预期进口国的经济规模(gdp)对贸易增长的影响为正。

5.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促进区域内部双边贸易往来无疑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变量,若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则FTA=1,未签订则FTA=0。协议签订情况来自中国自由贸易服务区网站。

(三)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Tobit模型估计出的模型系数的经济意义难以解释,本文测算了Tobit模型估计的边际效应(见表3)。为能进一步对T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更换了经济规模变量,用进口国的人口规模(lnpop)替代国内生产总值(lngdp)以观察原模型中的其他变量是否发生显著变化。之所以选择出口目的国人口规模(lnpop)这一变量,原因是它与国内生产总值(lngdp)均可以反映进口国的市场规模,其次人口规模对贸易流量的增长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与经济规模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方向相同。模型Ⅰ为模型(7)的边际效应,模型Ⅱ为稳健性边际效应,模型Ⅰ与模型Ⅱ变量均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根据检验结果,模型Ⅱ与模型Ⅰ较为接近,人均农业增加值、可变贸易成本、固定贸易成本的影响方向一致,且估计值差异不大,表明模型Ⅰ的估计是较为稳健,下文主要就模型Ⅰ的估计结果展开分析。

表3 三元边际回归边际效应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括号中值为标准误差。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进口国农业人均增加值对数量边际及扩展边际的影响显著且为负值,与之前的预期一致,但对价格边际的影响不显著。边际效应为负值表明进口国的人均农业增加值越高,越不利于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量扩张和出口种类增长;与之相反,我国人均农业增加值的提高则会推动出口价格指数增长,但对扩展边际及数量边际的影响不显著。这与Hummeld和Klenow以及Pete Liapis的研究结论一致,他们认为人均增加值或农业增加值越高的国家越富裕,越易于在出口中获得更高的出口价格[13]2-3 [24]3。就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而言,中国农业人均增加值不断提高,不仅可以反映农业创造财富效率的增加,同时可以反映从事农业的人均收入增加,但对出口企业而言则表现为工资成本的上升,成本的上升最终推动出口价格指数上涨。当然,这也可能是中国茶叶出口质量提升的表现(Hummeld和Klenow认为越富裕的国家提供的产品质量越高,价格与质量成正比[13]2)。

经济规模、距离成本估计结果也与预期一致;同时,进口国经济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中国茶叶出口种类增加及获得更高的出口溢价,但对出口数量的影响不显著。贸易成本对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影响均显著,且为负值,表明出口目的国越远,对茶叶出口的种类、价格会产生不利影响。

商业自由度对数量边际影响显著,为正值;其对价格边际的影响为负。这表明市场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中国茶叶出口数量的扩张。每百人互联网使用人数对扩展边际及数量边际影响显著,表明进口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发达有利于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品种的扩张和数量的提升,但对价格边际影响不显著。

理论上自由贸易区协定应对降低产品成本促进出口有帮助,然而研究结果并没有支持这一假定,其对茶叶出口的影响不显著。现有的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是否促进贸易增长研究方面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虽然双边贸易关系的改善有利于成本的降低,然而如果进口国与中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其他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一样,那么就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出口国(竞争者)位于同一起跑线上,则中国在这一方面并无优势可言,出口的增长实质上取决于中国茶叶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这导致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中国茶叶贸易出口作用不显著。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Hummels 和 Klenow的分析框架对2001—2017年中国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茶叶贸易增长进行三元边际分解,研究中国茶叶出口的贸易增长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及建议如下:

(一)结论

第一,茶叶出口增长路径由低价数量扩张演变为价格与数量并重,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中国茶叶贸易扩张早期主要沿低价数量扩张的路径进行,2010年以后演变为价格和数量并重,价格和数量的双增长共同推动了近年来的茶叶贸易增长,扩展边际变化较为缓慢。茶叶贸易增长路径研究结论揭示:现阶段中国茶叶出口不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位置。

第二,茶叶出口贸易主要来自于邻近区域贸易增长。从各区域情况看,中国茶叶在东盟的市场份额最高,尤其是近年来出口价格及数量边际均有显著增长,东盟成为中国茶叶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其次是中亚市场,但中亚市场近年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扩展边际的增长而不是集约边际。中国茶叶在中东欧、西亚以及南亚市场份额较低,同时这三个区域中国出口的茶叶产品种类指数也相对较低。

第三,茶叶出口扩展边际、价格及数量边际的影响机制各有特点。数量边际的扩张对进口国的人均农业生产率变化敏感,而价格边际对经济规模、出口国人均农业增加值及成本变化敏感。中国人均农业增加值水平的提高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价格水平的提高,这表明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价格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领域成本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四,扩展边际对进口国的市场规模的变化敏感,同时还受进口国网络基础设施使用情况影响。贸易成本均对边际变化有负面影响,成本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总体上看,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茶叶出口地区结构。无论是在出口的广度还是深度上,中国茶叶出口在周边区域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市场拓展和深化,但在西亚、南亚以及远东市场占有率仍较低。因此,在积极稳定东盟、中亚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关注西亚、南亚以及中东欧的市场需求,扩大茶叶产品出口种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茶叶贸易市场。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出口市场布局和规划。

在成本的控制上,运输成本仍是影响中国茶叶出口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远程贸易的运输成本是茶叶出口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国家商业自由化程度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同,可能会对茶叶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将有利于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和促进信息流动,因此,中国企业应在对各市场政策和制度积极调研的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拓展出口市场。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注重产品质量,走以质取胜的道路。中国茶叶生产在扩大产品出口份额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注释:

①东亚国家为蒙古国;东盟国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菲律宾;南亚国家包括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印度;西亚国家为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沙特、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塞浦路斯、埃及、阿富汗;中亚国家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独联体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中东欧为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黑山、塞尔维亚和马其顿。

猜你喜欢

边际数量茶叶
随身新配饰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统一数量再比较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香喷喷的茶叶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