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以Unit 4 Reading 为例
2019-10-17陈川
陈 川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获得了广东省湛江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第一名。由于属于参赛课,本堂课遵守参赛规则,在比赛前一天进行抽签定教学题目和课型,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要完成备课和制作课件等,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是值得肯定并学习的。本课例由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学英语教师陈敏执教,指导教师为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教育局中学英语教研员陈川、王芙蓉和戴富增。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Go for it !)《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eacher? Section B Reading 部分。通过对本单元第3 课时听力和对话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Section B 部分主要围绕“达人秀”话题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对“达人秀”这个贴近生活的话题并不陌生且非常感兴趣。以talent shows 为主线,学习达人秀节目的起源、特点及人们对此类节目的不同态度,鼓励学生针对“达人秀”话题积极发表个人看法,从而强化学生略读、跳读等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品质,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达人秀节目,避免盲目崇拜。
(二)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为借班上课,学生为市直属某校八年级学生。该班学生英语基础好,英语口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区域同年级学生,因此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阅读理解的困难度并不大。同时,该校学生一直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较好地完成本堂课的小组活动。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析,本堂课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略读、跳读等阅读技巧;
2.能准确把握Section B 的文章,并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语篇内容作出思考、判断、分析与评价,进行批判性阅读;
3.能通过深度思考挖掘“追星”这一现象的内涵,并能从个人、社会责任等不同角度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一些歌星及影星”,不盲目追风;
4.能围绕主题,依托语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主题意义的探究与构建,增加阅读成就感,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过程
Step 1:读前巧问,开阔学生视野
由于师生从未谋面,所以上课伊始,教师说:“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You can ask me four questions and I have some gifts for you.”学生问:“What’s your favorite song? What’s your favorite idol?”阅读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主题。
【设计说明】问题的设置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Step 2:介绍导入,引入主题
接着,教师介绍自己的爱好:“I like singing,but I’m not good at it,Wu Yifan is very talented in singing and he joins the talent show.”然后,通过图片展示国内外的表演秀并指出不同之处(见图1),不但引入主题,而且把本单元重点be talented in 与be good at 区分开来,可谓一石二鸟。
图1
【设计说明】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育部2012)。本环节从学生喜欢的明星吴亦凡着手,引出talent shows 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将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融入课堂,为阅读作好准备。
Step 3:以问解题,主题引领
【教学环节1】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文章中找答案,检测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读中追问:
Q1:Which three talent shows are mentioned?
Q2:How are these talent shows getting now?
Q3:Do you like to watch these talent shows?
Q4:What do talent shows have in common?
【设计说明】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教学环节2】
绘制思维导图(见图2—图4)。
图2
图4
【设计说明】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归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的运用既让课堂变得有趣、轻松,又让学生参与具体的教与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付会宁2018)。
【教学环节3】
选段朗读,注重发音。
(Read aloud)
However,not everybody enjoys watching these shows. Some think that the lives of the performers are made up. For example,some people say they are poor farmers,but in fact they are just actors.However,if you don’t take these shows too seriously,they are fun to watch. And one great thing about them is that they give people a way to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设计说明】斜体部分为本课重点词汇,比较难读。教师有意识地标识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文段选读,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语音的美妙,又能让教师及时检测到学生是否掌握了词汇和朗读技巧等。同时,注意语音、语调和阅读速度,让学生的朗读更加抑扬顿挫和悦耳动听。
【教学环节4】
小组合作,培养创新思维。
(Group work)
Read paragraph 3 again,work in groups and design some questions,then ask the students in another group to answer them.
让学生再次阅读第三自然段,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题,然后找其他组的同学回答问题。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问题,再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每个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在完成任务后选派一名成员进行展示。小组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激活了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也让学生有话可说,进一步发散了思维。
四、教学反思
师生第一次见面,教师抓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这一特点,在课前导入环节引导他们向教师提问,使其了解教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的顺利展开作好了充分准备。这是一个有趣又大胆的尝试,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表明了教师的立场,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问题,再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其阅读效率。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能力。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文章内容,并让学生上台复述,检测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勇气和信心。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在“达人秀”上走红的某明星为例,设置情境:如果你获得了“达人秀”的冠军,你将怎么做?你能做些什么?这样,激发了学生自由发言的欲望,并对学生的观点表示认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表达了教师的个人看法,课堂气氛融洽。
虽然小组合作是一种发挥小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的好的学习方法,但要注意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关注任务的完成情况,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本堂课教师还未很好地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需要进一步使检测阅读学习效果的方式多样化。
五、课后评析
本堂阅读课阐释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设计围绕语篇,对文本的挖掘由浅入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发展。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教育部2018)。
(一)教学设计合理自然,一气呵成
本堂课为新授课,从教师设计问题导入到读前巧问引入阅读,再到主题引领找出观点,最后到根据主线找出文章的观点并进行思考和评价,教师根据由国外到国内的现象,由别人到自我的观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带领学生挖掘深层次的文本内涵,逐步引导学生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使得他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淋漓尽致、水到渠成。学生的阅读过程需要教师设计递进式的任务链活动,逐步搭建支架,以帮助他们体验有逻辑的思维递进,并顺着思维的路径反复阅读文本,通过不同思维层次的活动获得、梳理并归纳信息,完成对文本从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的过渡,顺利达到深层阅读的境界。如果在阅读任务的设计中出现内容的碎片式提取、思维的跳跃式深入或能力的突然性跨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支离破碎、断断续续(孟碧君2018)。整堂课脉络清晰、过渡自然,教师对每个环节都把握精确,教学目标高度达成,课堂效率高。
(二)本堂课体现了师生真实互动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单纯地为追求预设而忽略学生灵感迸发的时机,没有为了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而中断学生的思考。相反,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然生成时间和空间,非常认真地倾听学生表达的观点,随机应变、对答如流、收放自如,并对学生在课堂上自然生成进行了及时评价。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立马得到体现。正是这种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信任,不断地涌现出精彩的生成,一次次地把整堂课推向高潮,让思维火花的碰撞到处可见。
(三)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卓越的教学智慧
教师在课堂上地道的语音、语调和简洁明了的课堂用语赢得了学生和现场听课的专家、老师的高度赞扬;教师的随机应变、急中生智给与会专家、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