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软实力评估:比较的视角

2019-10-17时宏远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际形象实力印度

时宏远

【内容提要】虽然软实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印度的软实力比不上西方主要国家,也不如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评估机构的排名本身存在瑕疵:国际评估机构立场明显偏向西方国家;国际评估机构选取的指标不利于印度。二是印度软实力确实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论文化和民主制度,还是外交和海外印度人群体的影响都存在一些缺陷。此外,与主要大国相比,印度的硬实力不够突出也制约了印度软实力的提升。印度要想成为一个软实力大国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软实力的概念是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率先提出来的。根据奈的观点,实力 (power)是指做事和控制别人的能力,使别人去做他们不得不做之事。①Joseph S.Nye,“Soft Power”,Foreign Policy,No.80,Autumn 1990,p.154.而软实力则指一个国家在不使用强制命令的情况下使其它国家主动去做其想做之事。②Joseph S.Nye,“Soft Power”,Foreign Policy,No.80,Autumn 1990,p.166.软实力概念的提出,纠正了国际社会过于注重硬实力的情况,为评判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提供了新的衡量标准,为解决国际矛盾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法。然而,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却非常难以量化。这也使得很多研究者不太注重软实力的作用。对印度而言,要想对其软实力进行准确评估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更是十分困难,因为印度的国情异常复杂。本文力图通过国际机构对印度软实力的排名和印度近年来的国际形象变化对印度的软实力进行整体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国际机构对印度软实力的评估

国际上明确对各国软实力进行评估和排名的主要有四家机构:一是英国的政府研究所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二是俄罗斯的斯科尔科沃—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 (Skolkovo-E&Y Institute);三是西班牙艾尔卡诺皇家研究所 (Elcano);四是英国的波特兰公关公司 (Portland)。其中,前三个机构的排名涵盖了印度,波特兰公关公司的排名未包括印度。

(一)政府研究所对印度软实力的评估

政府研究所是英国的一家智库。该智库负责软实力项目的是乔纳森·麦克格罗瑞 (Jonathan McClory)。该研究所2010年发布了世界第一份测量软实力的综合报告。之后,又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布了两份软实力报告,涵盖的国家最初只有30个,2012年则增加到40个。

政府研究所在软实力方面选取了五个一级量化指标,分别是政府、文化、外交、教育和商业/创新。政府指标包括了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政府有效性、个人自由、民主制度、智库影响、影子经济、社会暴力、政府责任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死刑、政府信任、收入不平等。文化指标包括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游客花费、政府资助的媒体机构覆盖范围、外国驻本国记者人数、使用的语言、上一届奥运会金牌数、音乐市场、全球录音带销量、艺术馆参观人数、世界遗产数、在国际足球中的地位、在电影节上取得的成就。外交指标包括对外援助情况 (与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对外援助总额、免签证旅游情况、驻国外文化代表团数量、驻外使团数量、全球外交足迹、在多边组织中的外交代表数量、全球网络、环境意识和行动、对寻求避难者的开放程度。教育指标包括中小学质量、大学质量、外国留学生人数、学术出版。商业/革新指标包括国际专利数、商业竞争力、腐败程度、创新情况、外国投资、互联网连通情况。①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England),The New Persuaders III:A 2012 Global Ranking of Soft Power,pp.17-22.

政府研究所的软实力指数30%基于民意调查,70%基于具体的统计数据。采用10分制,指数越大,软实力越强;反之亦然。②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England),The New Persuaders III:A 2012 Global Ranking of Soft Power,pp.17-22.按照上述指标和计算方法,2010年印度的软实力指数为0.6,在30个国家中排名第23位;中国的软实力指数为0.8,排名第17位。①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England),The New Persuaders:A 2010 International Ranking of Soft Power,p.5.2011年,印度的软实力指数为2.64,在30个国家中排名第27位,中国的指数为3.74,排名第20位。②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England),The New Persuaders II:A 2011 Global Ranking of Soft Power,p.15.2012年,印度的软实力指数为2.776,在40个国家中排名36位,中国的指数为4.237,排名第22位。其中,软实力指数最高的是英国,为7.289;美国排在第2位,指数为6.989。除中国之外,日本、韩国、土耳其、新加坡、泰国都排在印度之前,甚至南非和阿根廷也排在印度前面 (见表1)。

表1 2012年印度软实力在全球的排名

如果分项来看,在政府方面表现最好的是挪威,没有发展中国家进入前10名。在文化方面,美国表现最好,中国位居第6,韩国位居第10。在外交方面,法国表现最好,没有发展中国家进入前10名。在教育方面,美国表现最好,中国位居第5,日本位居第6,韩国位居第9。在商业/创新方面,芬兰表现最好,新加坡位居第3,日本位居第7。在这五个一级指标中,印度没有进入任何一个指标的前10名 (见表2)。无论总体还是分项,印度的软实力都比较弱。

表2 各国在五个一级指标中的表现

(二)斯科尔科沃—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对印度软实力的评估

俄罗斯的斯科尔科沃—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是一家专门研究新兴国家问题的智库。其评估软实力使用的是三个一级指标:全球形象;全球诚信 (global integrity);全球一体化 (global integration)。全球形象指标包括媒体出口、美国大学中招收学习另外一个国家语言的人数、过去两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时代》杂志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上榜人数、《财富》杂志最受尊敬公司上榜数量;全球诚信指标包括法律规则、自由度、投票结果、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全球一体化指标包括接纳移民的数量、接待外国游客的人数、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以及英语流利程度。

斯科尔科沃—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于2012年春天发布了新兴国家软实力报告 (迄今只发布过一份这样的报告)。该报告首先对新兴国家的软实力进行了比较,然后比较了新兴国家与七国集团之间的软实力。斯科尔科沃—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的研究对象并未覆盖世界所有国家。

该研究所采用了百分制,指数越大,软实力越强;反之亦然。根据斯科尔科沃—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的测算,印度的软实力在2005年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在新兴国家中排名第3位;2006年仅次于中国,居第2位;2007年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排第3位;2008年仅次于中国,居第2位;2009年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居第3位;2010年仅次于中国,排第2位。整体来看,2005-2010年,印度的软实力在新兴国家中稳居前3位 (见表3)。

表3 印度在新兴国家软实力中的排名

如果跟七国集团相比,新兴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指数超过七国集团。不仅如此,新兴国家与七国集团的软实力差距还非常大。以2010年为例,软实力最强的是美国,软实力指数为87;中国的软实力指数是30.7,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见一斑 (见表4)。

表4 新兴国家与七国集团软实力比较

具体到印度,在十三个二级指标中,印度表现最好的是名人上榜人数和美国大学中招收学习印度语言的人数,2010年这两项所占比重均为17.7%;其次是法律规则,2010年所占比重为15.6% (见表5)。中国同年这三项所占比重分别为1.4%、8.5%和10.4%。中国所占比重最高的三个项目分别是最受尊敬公司上榜数量、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和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均为20.9%。①Ernst&Young,SKOLKOVO Institute (Russia),Rapid-growth Markets Soft Power Index,Spring 2012,p.20.印度在这三个项目上所占比重分别为2.6%、2.6%和0% (见表5)。由此可见,印度与中国的软实力优势是不同的。

表5 印度各项指标所占比重 (%)

(三)艾尔卡诺皇家研究所对印度软实力的评估

艾尔卡诺皇家研究所是西班牙的一家智库,主要研究世界各国在全球的存在情况。该研究所2011年发布了第一版全球存在指数报告,对2010年54个国家的全球存在进行了详细比较。之后,该研究所每年都发布这样的报告,并将国家数量增加到100个。2015年,该研究所邀请了150位各大洲著名智库的国际关系专家参与评估。

该研究所选取的一级指标有三个,分别是全球的军事存在、经济存在和软存在 (软实力)。经济存在指标包括能源产品出口、初级产品出口 (不含石油出口)、制造业出口、服务业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军事存在指标包括部署在国际任务和海外基地的军队人数、军事装备情况;软存在指标包括年中 (半年)接纳的移民人数、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在国际足联中的排名和夏季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文化产品出口、在国际主要通讯社中被提及的次数、技术进步、科学成就、高等教育中外国留学生人数、接收的官方发展援助额。①Elcano Royal Institute(Spain),Global Presence Index 2017,p.50.

根据该研究所的测算,2016年美国在全球的存在是最高的,指数为2456.9;其次是中国,指数为729.6;第三是德国,指数为623;印度居第13位,指数为188.5。虽然中国仅次于美国,但指数与美国相差非常大,印度与美国的差距则更大。不仅如此,印度在全球的存在也不如日本和韩国。日本排名第6位,指数为466.2,韩国排名第11位,指数为223.6(见表6)。

表6 印度2016年在全球存在中的排名

总体来看,印度在全球的存在是不断上升的,尽管幅度不是很大。1990年,印度在全球的存在排名为世界第15位,2000年下降到第18位,2010年上升为第16位,2016年继续上升到第13位。尽管如此,印度在全球的存在一直不如中国、日本和韩国这几个亚洲国家。中国1990年居世界第11位,2000年居第10位,2010年居第5位,2016年居第2位。中国的上升幅度非常大,而美国则始终高居榜首,日本始终排名第6位 (见表7)。

表7 印度在全球存在中的名次变化

具体到软存在,印度2016年的软存在排在第15位,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英国,中国排在第3位。美国在综合存在指数、软存在、经济存在、军事存在方面均居世界第1位;中国的经济存在居世界第2位,军事存在居世界第4位;印度的经济存在居世界第17位,军事存在居世界第7位 (见表8)。从软存在角度,印度不及中国、日本、韩国这几个亚洲国家。不仅如此,印度的软存在甚至连沙特都赶不上。

表8 印度2016年在全球软存在中的排名

(四)波特兰公关公司对印度软实力的评估

波特兰公关公司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公共外交中心合作,从2015年开始发布全球软实力排行榜 (A Global Ranking of Soft Power),对30个国家的软实力进行排名。该项目负责人是曾在政府研究中心研究软实力的乔纳森·麦克格罗瑞。不过,波特兰公关公司对政府研究所的指标进行了调整,将一级指标从五个增加到六个,分别为政府、文化、教育、参与度 (engagement)、数字和企业。①Portland (England),The Soft Power 30:A Global Ranking of Soft Power 2017,pp.143-145.

政府指标包括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得分、自由之家指数得分、国家智库数量、性别平等指数得分、经济学人民主指数得分、影子经济占GDP比重、平均谋杀率、世界银行话语权和问责制指数得分、死刑执行情况、收入不平等情况、世界经济论坛政府信任指数得分、媒体自由度指数得分、世界银行政府有效性得分、世界银行善治管理质量得分、世界银行善治法律规则得分。文化指标包括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每位游客的平均花费、在主要电影节参展的电影数量、外国驻本国记者人数、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世界前100个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音乐市场规模、在外国前10名音乐专辑中被收录的音乐数量、奥运会奖牌数、在国际足联中的排名、国际航空运输质量、米其林星级餐馆数量、语言能力指数。教育指标包括经合组织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科学、数学和阅读的平均分数、大学的毛入学率、全球顶尖大学的数量、科学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外国留学生人数、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参与度指标包括对外援助情况(与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对外援助总额、驻外大使馆数量、外国驻本国大使馆数量、驻外总领事馆数量、多边组织中常驻代表数量、成为国际组织成员情况、环境条约签署情况、每千位居民中寻求庇护人数、驻外国文化代表团数量、免签证旅游情况、国际广播每周听众人数、环境表现指数。数字指标包括国家领导人在脸书上的外国 “跟随者”数量、外国 “跟随者”在脸书上为国家领导人所打分数、外交部长在脸书上的外国 “跟随者”数量、外国 “跟随者”在脸书上为外交部长所打分数、每百位居民中互联网的使用人数、每百万居民中安全网络服务器数量、每百位居民中拥有手机人数、宽带千兆位/秒情况、政府在线服务指数、电子政务参与指数、每百位居民中固定宽带订购人数。企业指标包括全球专利申请情况 (占GDP比重)、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指数、外国直接投资占GDP比重、经济自由度指数、腐败指数、研发占GDP比重,全球创新指数、中小企业占比、世界银行经商报告、失业率、高技术占制造业出口比重、人均商业启动成本占人均国民总收入比重。

波特兰公关公司2018年的软实力指数由两部分组成:30%来自对25个不同国家的民意测验数据 (1.1万份调查问卷),70%基于具体统计的数据。该公司软实力指数采用百分制,指数越高,软实力越大;指数越小,软实力越小。

根据该公司的测算,2018年软实力最强的是英国,软实力指数为80.55;其次是法国,指数为80.14;美国居第4位,指数为77.80;中国居第27位,指数为51.85。在前30个国家中,没有印度。这说明,印度的软实力还比较弱,未能进入前30个国家之列。不仅如此,印度的软实力还不及日本、韩国、新加坡。这几个国家分别居第5位、第20位和第21位 (见表9)。

表9 2018年软实力30强国家

除上面提及的四家机构对各国软实力进行排名之外,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008年还与韩国东亚研究所联合发布过亚洲国家软实力排名。但该排名只涵盖了美国、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和印尼六个国家,未涉及印度。不仅如此,该排名也没有使用一些量化数据,更多的是进行民意调查,所以对本文的参考价值不大。

二、国际机构对印度国际形象的评估

一个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不仅要接受其国内民众的检验和评判,也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检验和评判。国际形象就是国际社会检验和评判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越好,其软实力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尽管有很多机构都发布过国际形象的调查报告,但本文选取了全球扫描 (GlobeScan)和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测验结果。因为这两家机构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民意测验对象还涵盖了印度,能够起到评估和比较的作用。此外,本文还选取了北京大学 “我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研究”课题组的民意测验结果。

(一)全球扫描对印度国际形象的评估

全球扫描是加拿大一家著名的民调测评公司,其所做的国际形象调查是基于英国广播公司的委托而进行的。全球扫描发布的国际形象民调影响很大,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特别是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根据全球扫描发布的数据,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存在一定的起伏。其中,最好的是2006年,排在第5位。不过,这一年参评的国家比较少,只有9个国家。从2010年起,参评的国家一直保持在17个,印度排名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这一年,全球扫描对19个国家的1.8万名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37%的受访者对印度持积极印象,39%的受访者对印度持消极印象 (见表10)。与2014年相比,2017年印度提升了3个名次,这很大程度上与莫迪政府的执政有关。莫迪政府不仅倡导 “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清洁印度”和 “智慧城市”,而且还使印度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在国际上,印度积极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并奉行 “邻国优先”政策。所有这些都为印度赢得了其他国家民众的好感。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与2014年相比,2017年对印度持积极印象的比例稍有下降,2014年为38%,2017年为37%;相比而言,对印度持消极印象的比例则有所上升,甚至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其中,2014年为36%,2017年为39% (见表10)。

表10 印度历年国际形象排名

印度的积极印象下降,主要与德国和巴基斯坦对其积极印象不高有关。德国是对印度积极印象最低的国家,只有1%,巴基斯坦也只有11%。而中国对印度的积极印象为35%。在欧洲,只有英国对印度的积极印象超过了消极印象,印度在英国最受欢迎。印度在印尼也比较受欢迎,达到了50%。印度在非洲的两个国家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的受欢迎程度都比较高,分别为48%和47%。印度最不欢迎的国家是巴基斯坦,高达62%;其次是巴西,为47%;然后是中国,为56% (见表11)。这几个国家对印度消极印象较高,直接导致了印度整体受欢迎程度的下降。总之,在受访的18个国家中 (包括印度),有9个国家对印度的积极印象超过了消极印象,有8个国家对印度的消极印象超过了积极印象。加拿大则大致持平,说明其民众在如何看待印度上存在较大分歧。①资料来源:https://globescan.com/sharp-drop-in-world-views-of-us-uk-global-poll/.

表11 印度2017年受欢迎程度

2017年,中国受欢迎程度位列17个国家中的第7位,日本居第3位,巴西居第8位,韩国居第9位,美国居第12位 (见表12)。也就是说在亚洲,至少日本、中国和韩国的国际形象要好于印度 (虽然韩国与印度并列第9位,但对韩国持消极印象的受访者比例要低于印度)。美国的国际形象大幅下滑,主要与特朗普的执政风格有关。特朗普不仅性格多变,经常口出狂言,而且还坚持退出 《巴黎协定》和其他多个国际组织,国际社会感觉难以对之信任。2017年,加拿大是最受欢迎的国家,对其持积极印象的比例高达61%,对其持消极印象的比例仅为15% (见表12)。

表12 2017年各国国际形象排名

在受访的19个国家中 (包括中国),有9个国家对中国的积极印象超过了消极印象,有9个国家对中国的消极印象超过了积极印象。澳大利亚则大致相等。中国最受欢迎的三个国家为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肯尼亚,分别为83%、63%和63%。这也说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影响比较大。对中国持积极印象最低的国家是西班牙,只有15%;其次是印度,为19%;对中国持消极印象最高的国家是美国、西班牙、法国和印度,分别为70%、68%、60%和60%(见表13)。

发达国家普遍对中国的消极印象比较高。这说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持续快速崛起比较担心,认为会威胁它们的利益。印度则因与中国存在边界争端也对中国抱有戒心。

(二)皮尤研究中心对印度国际形象的评估

皮尤研究中心是一家美国著名民调机构。2015年,该中心对10个亚太国家和美国发放了15313份调查问卷,就亚太国家如何相互看待对方进行了评估和分析。①Pew Research Center(U.S.),How Asia-Pacific Publics See Each Other and Their National Leaders,September 2015,p.2.

根据该中心的民意测验,日本获得的积极印象比例最高,为71%;其次是中国,为57%;印度居第3位,为51%;韩国为47%。在获得的消极印象方面,中国最高,为33%;其次是印度,为31%;韩国为23%;最低的是日本,为13% (见表14)。

表14 中日印韩的积极印象和消极印象情况

具体而言,印度在越南最受欢迎,为66%;其次是韩国和日本,分别为64%和63%。印度在巴基斯坦和中国最不受欢迎,受欢迎的比例只有16%和24%。中国在巴基斯坦最受欢迎,欢迎程度高达82%;其次是马来西亚,为78%;然后是印尼,为63%。中国在日本最不受欢迎,受欢迎程度只有9%;其次是越南,为19%;然后是印度,为41%。这三个国家均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对中国都抱有很深的戒心。日本在马来西亚最受欢迎,受欢迎程度高达84%;在中国和韩国最不受欢迎,受欢迎程度只有12%和25%;韩国在越南最受欢迎,受欢迎程度为82%;在巴基斯坦和日本最不受欢迎,受欢迎程度只有15%和21% (见表15)。

表15 中日印韩在亚太国家中的积极印象比例 (%)

(三)北京大学课题组对印度国际形象的评估

北京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我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研究”课题组也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过大规模的民意调查。虽然主要是调查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问题,印度并不是重点,但其中涉及到了印度。在2011年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 “你最喜欢哪个国家”,选项包括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日本和印度。问卷调查在除中国之外的五个国家进行。问卷的内容包括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灿烂文化、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平外交、公民素质高以及其他。结果显示,美国的受欢迎程度居第1位,为31%;日本、德国和中国基本差不多,日本略高一点,排名居第2位,为24.6%,德国和中国分别为24.2%和23.6%,印度排在第5位,为10.1%,俄罗斯垫底,为5.5%。喜欢印度的国家先后是俄罗斯 (12.6%)、德国 (11.1%)、日本 (9.3%)、美国 (7.5%)(见表16)。

表16 五国受访者喜欢各国的比例 (%)

2013年,该课题组在日本、韩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四国进行了问卷调查,候选国从6个增加到14个,分别为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法国、巴西、印尼、韩国、沙特、南非、英国和越南。问卷的内容保持不变。结果显示,日本最受欢迎,受欢迎程度为18.2%;美国其次,为16.2%;中国居第3位,为11.6%。印度排在第10位,为2.2%。印度的受欢迎程度既不如日本、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德国,也不如韩国和俄罗斯。喜欢印度的国家先后是印尼 (3%)、韩国 (2.8%)、越南 (1.8%)和日本 (1.4%)(见表17)

表17 四国受访者最喜欢的国家

2017年,该课题组又对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五国的5046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问卷,候选国增加到17个。结果是美国最受欢迎,其次是英国,然后是意大利,中国排在4位。印度受欢迎程度仍不如美国、英国、意大利、中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但好于韩国和俄罗斯。①游国龙:《软实力的评估路径与中国软实力的吸引力》,《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9期,第20页。

三、评估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评估结果

综合上述不同机构的各种评估,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一是印度的软实力不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和西班牙这些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亚洲,印度的软实力不如中国、日本和韩国。无论哪个国际机构的评估,印度的软实力与这些国家都存在差距。至于与其他国家如印尼、新加坡、南非、巴西、俄罗斯相比,不同机构的评估结果有所不同。印度的软实力可能比这些国家强,也可能比这些国家弱,不易下定论。

二是在国际形象上,印度不如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2017年除外)和意大利。在亚洲,印度的国际形象不如中国和日本,无论哪个机构进行的民意测验,结果均是如此。与韩国相比,不同的机构所测结果不同。这说明,印度的国际形象与韩国大致相当。

三是国际机构对软实力和国际形象评估使用的方法不一样,对软实力使用的主要是量化模式,根据指标逐项计算得分,并结合民意测验,对每个参评国家进行评估。对国际形象则使用的是民意调查模式,由民众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判。实际上,国际形象既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如果将国际形象融入软实力,印度的整体软实力大致是,不如主要的西方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也不如中国、日本和韩国这几个亚洲国家,与巴西和俄罗斯相当,与其他国家则难下定论。

(二)原因分析

印度的软实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排名却不高,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评估机构的排名本身存在瑕疵。这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评估机构基本上都是西方国家的,带有感情色彩,立场明显偏向西方国家。这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排名均比较靠前,甚至欧洲的一些小国如瑞士和比利时,都排在印度甚至中国前面。像爱尔兰和捷克也位于印度之前。最为明显的是,由于是一家英国公司,波特兰公关公司2015年和2016年连续将英国的软实力排在所有国家的最前面,2017年则将英国排在第2位。政府研究所2012年同样将英国排在第1位。尽管英国的软实力比较强,但排在首位还是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在斯科尔科沃—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给出的排名中,英国的软实力则与美国相差很大。在艾尔卡诺皇家研究所的排名中,英国也远不如美国。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排名对印度和中国都非常不利。在北京大学课题组的国际形象调查中,中国的排名就比较靠前。二是虽然国际机构选取的指标不尽相同,但均有利于西方国家。对印度而言,有些指标是严重短板。例如,将过去两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作为衡量标准,印度无任何优势可言。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体育强国。1984-2008年奥运会,印度总共只获得了1金1银4铜的成绩。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印度仅获得了2银4铜,共6枚奖牌,排在奖牌榜的第55位。中国获得了38金27银23铜,共88枚金牌,仅次于美国,排在第2位。印度与中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韩国则获得了13金8银7铜,共28枚奖牌,排在第5位。日本获得了38枚奖牌,排在第11位。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印度仅获得1银1铜,共2枚奖牌,这与中国26金18银26铜,共70枚 (排奖牌榜第3位)不可同日而语,与日本和韩国的41枚和21枚奖牌 (分别排奖牌榜第6位和第8位)也相去甚远,排在奖牌榜的第66位,不如很多小国。相比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印度的足球在世界上更没什么影响,基本都排在100名之后,有时还排到160名之后。这大大拉低了印度软实力的平均得分。

再如,虽然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培养的学生众多,一些特色学院知名度也很高,但在世界知名大学排名中,印度却表现不佳。《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在77个国家的1000所院校中,印度只上榜了8所大学,且无一所大学进入前250名。排名最高的是印度科学院,排名从上一年的201-250位下降到251-300名。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从前一年的351-400下滑至501-600名,而坎普尔分校也从401-500降至501-600名,孟买分校351-400的排名区域保持不变。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大学则上榜了60所,更有7所位列前200名。根据QS世界大学2018年排名,在1000所大学中,印度大学上榜20所,排名最高的是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排在第172名,印度技术学院排在第179位,印度科学院排在第190位,其余的全部排在200名之后。而中国内地大学上榜39所,前100名中有6所。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教授马修·哈特利 (Matthew Hartley)表示,印度政府的政策严格限制了在印度留学的国外学生人数,并且阻碍了国际学者受雇于长期的教师职位。”①杨旭编译:《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行榜:印度高校排名下滑》,《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第21期,第72-73页。大学在世界中的排名较低,同样对印度不利。

第二个原因是印度软实力确实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像印度国内一系列负面事件如种姓制度、教派冲突、贫穷、腐败、宗教极端主义等,都严重影响了印度软实力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不仅如此,在文化方面,虽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相比英国文化协会、法语联盟和孔子学院,印度的文化关系委员会在国外只有36个文化中心,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②Harsh V.Pant,“Is India Developing a Strategy for Power?”,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38,No.4,2016,p.105.宝莱坞的电影产业无论规模和影响范围也都比好莱坞要小得多。对此,研究印度软实力的著名学者达雅·屠苏 (Daya Kishan Thussu)表示,“表面看,印度好像比中国在全球拥有更具吸引力的媒体文化,但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今日中国》和新华通讯社正在把中国的烙印深深镌刻在全球各地,影响力远超印度。这主要因为中国政府在对外宣传上进行了大量投资。”③Cherian George,“Soft Power:Looking beyond American Hegemony”,Media Asia,Vol.43,No.2,2016,p.80.他还说,“尽管有400多个24小时不间断播放的新闻频道和一支熟练使用英语的新闻记者队伍,但除了在海外印度人中拥有影响之外,印度在国际新闻和当代事务媒体中的存在几乎微不足道。全印电视台在全球市场中仍是拥有很少可用新闻网络的国家电视台之一,这无法跟中国相比。至于私营电视频道,如印度新闻18(News 18 India)、24小时不间断播放的新德里电视台、今日头条,也主要是为了迎合海外印度人的喜好。印度私人新闻网络在全球的扩展也非常有限。从市场角度,印度新闻拥有的观众和听众都相对较少,广告收入也不可观。”①Cherian George,“Soft Power:Looking beyond American Hegemony”,Media Asia,Vol.43,No.2,2016,p.80.他进一步评论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英文新闻市场之一,就如同其电视新闻频道使用英文播放一样。这些新闻媒体拥有全球扩张的雄心,但缺少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所以不可能获得成功,更何况当今全球新闻市场角色众多,竞争激烈。而世界顶尖新闻网络都是由各自政府鼎力资助的。像中央电视台,法国24小时电视、BBC(政府间接资助)、德国之声、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均是如此。②Cherian George,“Soft Power:Looking beyond American Hegemony”,Media Asia,Vol.43,No.2,2016,pp.80-81.

至于印度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也是不完善的。2016年,印度在167个国家中,民主表现仅得分7.81分 (满分10分),在57个国家中 (第二类国家)排第32位 (见表18),被列为有缺陷的民主国家 (所有国家被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完全民主国家,有19个;第二类是有缺陷的国家,有57个;第三类是混合政权国家,有40个;第四类是专制政权或独裁政权,有51个)。2016年,日本排在第20位,韩国排在第24位。③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Democracy Index 2016,p.3.2015年,印度排在第35位,2014年排在第27位 (见表18)。对于印度的民主表现,有分析家指出,只有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政治参与和代表变得更加包容,当前的政治文化有所改变,印度的民主才算完全成功。④Arun Kumar Nayak,“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India:An Investigation”,World Affair Winter,Vol.18,No.4,2014,p.69.

表18 印度的民主表现

外交上,即使在被认为是印度的 “势力范围”的南亚,印度的软实力影响也难说就在中国之上。虽然南亚与印度享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印度在南亚的海外印度人也要多于中国在南亚的侨民,但南亚国家普遍对中国抱有好感,愿意与中国进行合作。分析家认为,这存在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虽然印度认识到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像中国那样竭尽全力且有效地去做;二是软实力与硬实力是相结合的,印度的硬实力与中国相比显然处于下风。①Obja Borah Hazarika and Vivek Mishra,“Soft Power Contestation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in South Asia”,Indian Foreign Affairs Journal,Vol.11,No.2,April-June 2016,p.147.印度著名智库全球关系研究委员会 (Gateway House:Indian Council Of Global Relations)2012年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主题是印度在南亚的软实力影响和国际形象。结果显示,不丹和阿富汗的民众对印度的印象是积极的,而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民众抱怨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存在信任赤字。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民众则批评印度在自己的国家充当 “老大哥”角色。这说明,印度在南亚国家中的形象并不好。②Obja Borah Hazarika and Vivek Mishra,“Soft Power Contestation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in South Asia”,Indian Foreign Affairs Journal,Vol.11,No.2,April-June 2016,p.147.究其原因,还是印度的睦邻政策没有得到邻国的认可。

莫迪执政后虽然实施了 “邻国优先”政策,但要想扭转邻国长期形成的对印度的负面印象是十分困难的。不仅如此,印度的睦邻政策还把巴基斯坦排斥在外,印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 “古吉拉尔主义”明确不包含巴基斯坦。1997年,印度推动成立了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组织 (BIMSTEC)。最初成员国包括泰国、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度。2004年,该组织邀请不丹和尼泊尔加入,逐渐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翻版,只是不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由于距离孟加拉湾较远,不被邀请加入尚可理解,但将巴基斯坦排除在外,明显是印度有意为之。③SD Muni,“Narendra Modi's Foreign Policy:Rebuild South Asian Neighborhood”,CLAWS Journal,No.1,Summer 2015,p.25.莫迪的 “邻国优先”政策虽未明确要排除巴基斯坦,但莫迪在2014年第18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峰会上却说:“南亚有了新的觉醒,有了命运相连的新认知,有了共享机会的新信念。通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或者其他机构,所有我们或者我们中的一些,凝聚力将不断增强。”④SD Muni,“Narendra Modi's Foreign Policy:Rebuild South Asian Neighbourhood”,CLAWS Journal,No.1,Summer 2015,p.34.这被分析家解读为,莫迪暗示会把巴基斯坦排除在外。⑤SD Muni,“Narendra Modi's Foreign Policy:Rebuild South Asian Neighbourhood”,CLAWS Journal,No.1,Summer 2015,p.34.而巴基斯坦是南亚除印度之外实力最强的国家,能极大地牵制印度。没有巴基斯坦加入,印度的睦邻政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例如,第18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峰会本来计划签署三个互联互通的协议,由于巴基斯坦持不同意见,最后只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①SD Muni,“Narendra Modi's Foreign Policy:Rebuild South Asian Neighbourhood”,CLAWS Journal,No.1,Summer 2015,pp.32-33.

不仅如此,要想让印度真正平等地对待其邻国,真正尊重邻国的意愿,也是非常困难的。例如,2015年10月,印度因尼泊尔通过的新宪法没能满足马德西人的要求 (马德西人主要是印度移民及其后裔),而支持马德西人封锁两国边界口岸的行动,以向尼泊尔施压。印度表示,鉴于尼泊尔国内安全局势不断恶化,将禁止油罐车和食品供应车进入尼泊尔。这被视为是对马德西人的支持。封锁行动共持续了135天,造成尼泊尔国内燃料和食品供应严重短缺。印度的行为招致了尼泊尔的强烈批评。时任尼总理利奥说:“印度称抗议者占领了无人区,封锁了道路,使印度的卡车无法进入尼泊尔,但这不是真的。”②Bawa Singh,“India's Neighbourhood Policy:Geopolitical Fault Line of Its Nepal Policy in the Post-2015 Constitu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Vol.23,No.1,June 2016,p.69.尼泊尔外交部发言人更是声称,“是印度的安全部门人员阻止了卡车进入尼泊尔。”③Bawa Singh,“India's Neighbourhood Policy:Geopolitical Fault Line of Its Nepal Policy in the Post-2015 Constitu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Vol.23,No.1,June 2016,p.69.学者尼哈儿·纳亚克 (Nihar Nayak)则评论说:“由于尼泊尔国内反对印度干涉其内政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两国关系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尼泊尔媒体、民众和学术界都对印度指手画脚的做法持强烈的批评态度。”④Bawa Singh,“India's Neighbourhood Policy:Geopolitical Fault Line of Its Nepal Policy in the Post-2015 Constitu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Vol.23,No.1,June 2016,p.68.

印度的海外印度人政策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效,海外印度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大提升了印度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然而,印度的软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范围还比较有限。从群体角度来看,印度的软实力影响主要集中在海外印度人身上,在其他群体中的影响比较小。从地域上来说,印度的软实力影响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中东和非洲。这包括三个原因:一是这些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印度实施的很多外交政策都是针对这些地区的,特别是冷战期间的政策;二是这些地区是印度对外援助的重点对象,印度给予了大量援助,尤其是南亚;三是这些地区与印度地域相连或接近,印度传统文化对这些地区的影响较大。这些地区容易接受印度文化,特别是现在的流行文化。此外,这些地区还是海外印度人,特别是印度劳工比较集中的地方。相比而言,印度在美洲、欧洲和东亚的软实力影响较小,除了海外印度人集中居住地之外。即便如此,中国海外侨民的数量也远多于海外印度人。中国通过海外侨民扩展的软实力影响范围要远大于印度。不仅如此,除海外侨民外,中国还非常注重对其他群体进行宣传,特别是通过孔子学院,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和喜欢中国。截止2019年6月,中国在海外的孔子学院有539个,孔子课堂有1129个。①国家汉办官网,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这是只有36个海外文化中心的印度所不能相比的,也是中国的软实力远大于印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印度的软实力不强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方面,印度的硬实力弱导致了软实力也弱,或者说,印度没有很好的将软硬实力结合起来。尽管莫迪政府在国内实施了多项改革,印度经济也处于高位增长,2014-2016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27%,2018年为7%,但其整体经济实力与其他大国相比仍然偏弱。2018年,印度的GDP达到2.73万亿美元 (按照当前价格),而美国为20.49万亿美元,中国为13.61万亿美元,日本为4.97万亿美元。在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方面,2018年印度为2020美元,美国为6.29万美元,中国为9470美元,日本为4.13万美元。②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country/india?view=chart.阿玛蒂亚·森早就说过,“即使赶上了中国的GDP增速,根据人均寿命、识字率、儿童营养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印度的进步仍要比中国慢得多。”③Daya Kishan Thussu,“The Soft Power of Popular Cinema-The Case of India”,Journal of Political Power,Vol.9,No.3,2016,p.426.从军事规模上看,印度军队有130万人,排名世界第3位。2010-2014年,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军火购买国,占全球军火进口的15%。在过去15年里,印度已花费1200亿美元用于进口军火,未来10年估计还会花费1200亿美元进口军火。大量进口武器不仅说明印度非常重视军事建设,而且也说明印度本国的国防工业能力严重不足。建国初期,印度军费只占GDP的1.8%。在过去20年里,印度军费平均占GDP的比重为2.75%。未来25年,这一数字将会稳定在3%。④Harsh V.Pant,“Is India Developing a Strategy for Power?”,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38,No.4,2016,p.103.然而,与其他大国相比,印度的军力仍然偏弱。2017年,印度的军费开支是645.6亿美元 (按照当前价格),美国为6058亿美元,俄罗斯为665.3亿美元,中国为2278.3亿美元 (中国实际军费远比这少,中国2017年的国防费为10432.37亿元人民币,⑤中国国防部网站,http://www.mod.gov.cn/regulatory/2019-07/24/content_4846424_7.htm.约合1511亿美元),日本为453.9亿美元。印度仅比军备发展受到限制的日本多。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网站,http://www.sipri.org/research/armaments/milex/milex_database.

软实力的影响离不开硬实力的支撑。与主要大国相比,印度的硬实力并不突出,这制约了印度软实力的提升。就对外援助来说,由于经济整体实力不如中国,印度对外援助所产生的软实力影响远不如中国。仅从2010年到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的金额就达到了893.4亿元人民币。若按三年加权平均汇率计算(1美元相当于6.5136元人民币),约合137.16亿美元,平均每年为45.72亿美元,①胡鞍钢等:《对外援助与国家软实力:中国的现状与对策》,《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6页。是印度的好几倍。印度2015-2016财年度的对外援助额为816.51亿卢比(按当年汇率约为12.6亿美元)。②Indian Ministry of Finance,Expenditure Budget 2017-18,Vol.II,p.98.而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对外援助更是印度无法相比的。对此有分析家表示,印度的硬实力既不像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那样突出,软实力也不像美国、德国和英国那样显著。印度既不属于这也不属于那,其综合实力在世界上似乎没有合适的位置。③Asima Sahu,“Soft Power and India:A Critical Analysis”,Scholarly Research Journal for Humanity Science and English Language,Vol.3,No.13,2016,p.3308.还有分析家指出,印度的软实力在当今世界中依然比较弱,印度现在仍处于转型阶段。其硬实力甚至在地区中都还不具有压倒性优势,无法支撑其实施有意义的软实力项目,以创建有利于谋求国际目标的政治环境。④Asima Sahu,“Soft Power and India:A Critical Analysis”,Scholarly Research Journal for Humanity Science and English Language,Vol.3,No.13,2016,p.3312.

另一方面,印度还没有一个详细阐述软实力战略的官方文件。虽然一些政治领导人对软实力进行过表述,但并未上升为国家综合性政策。软实力还没有引起印度安全和战略界的高度重视。印度研究软实力的出版物较少,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相较软实力,印度更注重硬实力,安全关切和经济总是占据主导地位。⑤Patryk Kugiel,“India's Soft Power in South Asia”,International Studies,Vol.39,No.3-4,2012,p.355.没有一整套软实力发展方案,仅靠各个部门自己去建设,不仅难以产生显著效果,而且还会使各个部门发生矛盾,因为每个部门的利益是不同的。

四、结语

几乎所有的观察家都认为印度的软实力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大部分观察家同时也指出,印度需要学习更多使用这些软实力资源的技巧和方法,以追求宏伟的外交政策目标。⑥Patryk Kugiel,“India's Soft Power in South Asia”,International Studies,Vol.39,No.3-4,2012,p.356.这说明印度目前还只是一个软实力资源大国,而不是软实力大国和强国。印度要想成为软实力大国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软实力资源,也要借鉴其他软实力大国的先进做法。只有软实力切实提升了,并与硬实力相结合,印度才能真正崛起为一个大国。否则,印度仍会像过去几十年那样,大国只是梦想而非现实。

猜你喜欢

国际形象实力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实力抢镜
冬奥会对我国国际形象价值的提升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外媒“眼”中的中国及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以英国每日电讯报关于中国人在英消费报道为例
杭州国际形象的社交媒体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