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他莫昔芬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探究
2019-10-17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镇卫生院466314李喜连
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镇卫生院(466314)李喜连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疾病,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临床上常用的子宫肌瘤治疗方式多为手术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因创伤大、术后预后不理想,导致多数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此次研究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激素水平、子宫肌瘤改善状况,分析他莫昔芬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详细的研究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治疗子宫肌瘤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甲、乙组,各38例。甲组:年龄34~53岁,平均(40.4±3.5)岁;痛经6例,腹痛11例,失血性贫血21例;乙组:年龄34~55岁,平均(40.7±3.4)岁;痛经7例,腹痛12例,失血性贫血19例。所有患者都已通过相关医学伦理审核标准,并签有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甲组采用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治疗,患者在月经来潮后第2天开始口服10mg米非司酮,每天1次。乙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472)治疗,米非司酮的用量及用法同甲组,他莫昔芬每次口服10mg,1天1次。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对比(n,±s)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对比(n,±s)
组别(n=38)E2(pmol/L) LH(U/L) FSH(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246.8±18.3 166.4±16.3 19.2±3.6 16.2±2.8 20.3±4.2 17.2±1.9乙组 249.6±19.7 124.8±12.4 19.4±3.7 11.8±2.7 20.8±4.1 14.3±2.1 t 0.64 12.52 0.24 6.97 0.53 6.31 P 0.52 0.00 0.81 0.00 0.60 0.00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对比(n,±s)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对比(n,±s)
组别(n=38) 子宫体积(cm3) 子宫肌瘤体积(cm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135.2±13.8 109.4±11.3 83.7±10.6 39.3±4.7乙组 134.3±14.7 103.5±11.4 82.4±10.4 35.2±5.3 t 0.28 2.27 0.54 3.57 P 0.78 0.03 0.59 0.00
1.3 观察指标 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改善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判定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分析各项研究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用例数(%)和(±s)表示,差异用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E2、LH、FSH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乙组治疗后上述激素水平明显低于甲组(P<0.05),如附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甲组(P<0.05),如附表2。
3 讨论
本研究以子宫肌瘤患者为试验对象,给予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的乙组患者治疗后LH、E2、FSH水平明显低于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甲组患者,且乙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甲组,该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的疗效更显著,且能有效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缩小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米非司酮属于抗孕激素药,可通过与孕酮争夺受体,抑制孕激素活性,导致排卵停滞,并通过发挥非竞争性抗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促使子宫肌瘤萎缩[1]。他莫昔芬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非甾体抗激素类药物,能竞争性结合雌激素,抑制细胞生长代谢,可有效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并对雌激素受体补给进行抑制和充分利用。而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与他莫昔芬联合用于子宫肌瘤治疗时,能有效阻断孕酮,缩小子宫肌瘤体积[2]。因此,子宫肌瘤采用他莫昔芬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时,患者的E2、LH、FSH水平更低,且其子宫肌瘤体积更小。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激素水平,促使子宫肌瘤萎缩,且治疗效果显著,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