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关键药物建立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分析方法
2019-10-17李彬林勇鲍思臣
李彬,林勇,鲍思臣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为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撤药反应、后遗效应、药物依赖、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等[1]。药品不良反应是由于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是药品使用过程中重要的监管内容之一,它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需要临床医师、护士及药师引起广泛的关注。
国家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于2004年建立ADR监测信息网络系统,2011年5月4日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1号)再次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主动收集ADR并通过国家监测信息网络进行报告。截至2016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系统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43万份,较2015年增长2.3%[2]。2018年四川省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约为5万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比例约为10%,随着药品使用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各省市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进一步提升,逐步推进哨点医院制度,要求哨点医院从原上报例数为床位数的10%提高到15%,各医院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大多数医院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法,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与效果,无非就是增加宣传、强化培训、下达科室任务等行政手段,促进各临床科室主动上报,提高各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3-7]。但在海量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存在许多问题报告,尤其是质量不佳的报告数量也越来越多[8]。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医院收集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省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其中,医院承担的工作是收集并上报手工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现在,大部分三级及二级医院仍然采用手工填写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某些三级医院包括华西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信息化上报平台,解决手工填写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提高部分工作效率[9]。
显而易见,就目前模式的手工填报及上报平台而言,这两种方式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诸如上报效率低下、填报质量不佳、容易遗等一系列缺点;除此之外,现阶段,一些综合医院与软件公司合作,不管是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系统(一种触发技术实现不良反应的自动监控),还是从叙述性的文本中提取关键词,从而提取不良信息的系统,这些系统均存在某些问题,如局限在异常检验指标、药物浓度等容易量化的监测对象;关键词的设定非常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造成假阳性率高、容易遗漏等情况。
基于数据挖掘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查询系统,旨在建立一个高效、准确的系统,即建立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系统,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效率,防止上报不良反应的滞后性及遗漏性。
而本文着重论述如何利用关键药物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分析,发挥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功能,最大限度防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滞后及遗漏现象,从而提升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同时,能节约上报时间,提高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效率。
1 研究方法
首先,确定关键药物。我们将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有密切联系的药物(即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通常使用的药品)作为初步筛选的药物。比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注射用维生素C、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西替利嗪片及依巴斯汀片等等,然后,我们主要挑选2-3个药物作为一组筛查目标,可以有两组或更多,根据筛选结果,优化筛选药物,最终确定关键药物。
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这两个药物作为关键药物,发现临床医师对于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联合使用这两种药品的频率较高,而病例中往往显示,这两个药物联用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高,然后将关键药物运用数据挖掘,搜索疑似病例,缩小查找范围,并通过人工筛查,确定需要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从而形成2018年主动监测例数。
本研究方法利用卡方检验,对2018年主动监测例数与2017年临床科室主动上报的例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性别分布情况
将2017与2018年住院患者的病例总数按照性别差异行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2017与2018年住院病例性别分布情况
2.2 年龄分布情况
将2017与2018年住院患者的病例总数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A、B、C三组行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2017与2018年住院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2.3 临床科室主动上报与主动监测情况
将2017年临床科室主动上报例数与2018年利用关键药物,并借助数据挖掘搜索的主动监测例数进行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差异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8年根据本方法筛选出病例共计68份,其中成功上报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60份,总有效率为88.23%。
2.4 讨论
利用关键药物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方法,作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一种主动监测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从数量上看,2018年上报60例,与2017年上报的20例相比,极大地提升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而且,从工作量上看,通过关键药物筛选疑似病例,缩小查找范围,较大幅度地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它还存在一定的优势,具有上报及时的优点。
本方法适用于未安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医院的初步筛选方案,可节省上报时间,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如主动监测率不足、存在漏报等情况,不足之处尚待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工作中,立足医院信息系统,完善本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个科室的诊疗特点争取做到主动精准监测。
3 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工作,能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效率,防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滞后性及遗漏性,值得推广,同时,应密切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比较完善的主动监测系统,充分发挥主动监测的优势,保障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