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情绪规律 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2019-10-16郭旭瑾
郭旭瑾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基础教材知识的全面掌握,更加关注学生的教学体验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立足学生情绪管理的视角,提出了把握学生情绪规律,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生情绪;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学生良好的内心情绪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效,而且影响到学生性格习惯的养成。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也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绪规律,针对学生的情绪变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既融洽了课堂教学氛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把握学生情绪规律构建和谐语文课堂”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情绪缓冲阶段——进行新课导入
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活动中来到教室,不管是情绪还是身体都还没有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处于情绪缓冲阶段。这个时候如果马上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可以结合新课内容或者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生动、有趣、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将懒散、混乱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解中,由“无所谓”变为“饶有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自然就会融入老师的课堂讲解中了。
例如,当我们在学习《小青蛙》这篇文章时,老师先提前用绿色的卡纸做成青蛙头饰。上课之初老师将青蛙头饰戴到头上。
师:老师的头饰好看吗?你们知道这个头饰是什么动物吗?
生:青蛙。
师:那你们对青蛙都有什么了解呢?谁来为大家讲讲?讲得好的话我这里还有很多青蛙头饰,我会奖励给他哦!
生:(学生见有可爱的头饰奖品纷纷发言)青蛙是绿色的,它喜欢吃害虫。
老师利用青蛙头饰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老师调动起来了,从而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去。
二、情绪最佳阶段——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通过课前导入环节后,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的带动下,高度集中起来,这个时候老师进行教材知识要点与重点讲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么此时学生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学生思考问题、探求新知的潜力也会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老师此时要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与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当我们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时,老师首先将改课的基本教育目标定位两个:一个是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了解泼水节这个特殊节日的背景和特點,探寻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二是深入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以及傣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用笔勾画出相应语句,总结出相应答案。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抢答。学生通过抢答,课堂氛围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了,学生的情绪也高涨、饱满,继而不仅深入掌握了知识要点和重点,还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接着老师一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指正,一边要注意把控课堂教学节奏,确保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讲解的思路走。这样在学生情绪高涨的阶段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引导,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情绪低落阶段——延伸积极学习氛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后,对于身心发育还不健全的小学生来说,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会逐渐开始放松和懈怠,甚至开始出现走神、思维迟钝、情绪低落等现象。这个时候老师不要对学生的“消极”表现给予斥责,而是要接受学生的“不良”表现,允许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存在,从而避免学生抵触心理的出现。并且要在学生情绪下降的阶段,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教学活动,再次使思维活络起来。
例如,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例,这是一篇叙事题材的文章,文章内容生动曲折,主要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教材知识后,进入了情绪下降阶段,那么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生动的文本内容演绎出来。一听说老师让自己当“主角”进行故事表演,学生昏昏欲睡的情绪立马再次被激发起来。为了强化学生表演的效果和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此时老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之前设计出问题,如“狗熊发出四次通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哪次通知可以让动物们准时开会?为什么?”
这样,通过角色扮演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又帮助学生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只有表达清楚,才不会白费口舌”,从而切实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有效地将饱满的学习情绪保持下去。
总而言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学生情绪管理;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构建也离不开学生情绪的把握。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学生课堂情绪把握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全面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管理好你的情绪[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2]JI·B·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