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于初中学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重要性及其开展方式分析
2019-10-16黄士渠
黄士渠
摘 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体育训练是初中阶段不可缺少的必修科目。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并不像高中阶段那样繁重,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课余时间中开展体育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根据《中学生体育工作规定》学校应当每周开展不少于三次的体育课程,并且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课余训练或者是比赛。结合初中学生开展体育训练的现状,分析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有效的体育训练。
关键词:初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开展方式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也积极响应政策并且作出了相应的改革,体育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在体育课当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及健康的生活价值观念等。
一、初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
《中学生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学应当培养中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参与课外运动的兴趣,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对初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效调查问卷共计307份,男生178人,女生129人。调查结果显示,约占67%的男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当中,女生中约有29%人表示喜欢在课余时间内进行体育锻炼;从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来看,男生平均为4.3次,女生为2.9次;学生选择最多的休闲方式是在家里玩手机或者上网,其次是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体育锻炼排到了第三位,另外,选择看体育类书报的同学占55%,其中基本上都是男生,选择收看体育运动频道的学生约有39%。根据问卷调查,笔者认为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是比较积极的,并且在初中阶段都能够比较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中反映了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支持。其次,在中学生的体育课上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形式相对单一,学校的体育课程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的内容也有待改进。
二、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通过调查问卷,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基础,并且初中学生的课余课业任务也没有特别繁重,因此,具备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有效因素。从学校的角度上看,应当重视课余体育训练的地位,从国家的运动训练工作整体环境来看,国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最早都是从学校开始接受训练,学校对于体育运动项目越重视,学生就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越强烈。首先,在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就是非常典型的课余体育竞技活动。基本上每所中学都会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来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到这场运动竞技当中。除了在校园内组织开展大型竞技项目之外,在全省市的范围内也有定期的大型运动会,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体育老师和教练来培养运动员参加省市级的体育竞赛,对这些学生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学生的课余体育参与程度。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体育俱乐部等兴趣部门把全校内热爱某一体育项目的学生全部都集结成一个群体进行定期训练和比赛,从而增加学生在课余的体育训练时间。
三、训练时采用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在训练当中,要掌握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首先从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一般需要5至10年的训练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阶段就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通常都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初中生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适合开展专业的体育训练,只有在学校内接触正确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才能够在省队、国家队的集训当中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课余体育训练是一种将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耐力和体力,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的基础训练。在体育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收获集体训练的快乐和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在初中阶段开展体育训练要以兴趣爱好为主,不能够拔苗助长。对于教练员也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他们需要具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现如今通过科学研究,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体脑并用”的新的体育锻炼模式是一种通过调动“脑”来实现团队合作的训练方法。学生要对体育运动项目做出相应的预判,掌握特定的运动规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运动才能,在完成基础技能的教学之后,通过实战演练或者是通过组织比赛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体育技能。
四、结束语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免疫能力,促进人体各个器官全面发展,提高人体的代谢能力和生理上的正常发育。调查结果表明,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会有更强的意志力,能够吃更多的苦,并且对抗不良情绪的能力也比一般学生要强,这样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也會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毛振明.实用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宝凤.美国、日本、加拿大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1994(33).
注:本文系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课题研究成果(立项编号:tsjyz132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