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019-10-16张少锋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课堂组织模式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为此,推动高职院校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势在必行。本文以高职院校为背景,在对“互联网+”概念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建议,以期提升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网络平台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越来越迅猛,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性越来强。这种变化不止是发生在日常的人类生活中,更是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思维和思考方式的改变。互联网与教育逐渐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被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影响。就高职院校而言,率先实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教学,对老师而言不仅仅是巨大的挑战,更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机遇。如何将现有的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原有的旧模式教学逐渐建立搭接点并交织结合的基础上保证教学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的整体有大幅度飞跃。既是当前亟需我们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也是为了保证教学改革收获良好的效果而必须攻克的重点环节。
1“互联网+”的内涵分析
“互联网+”是近年来应时代发展而新兴的词汇。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递速度飞速的今日,它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外延和广阔的概念的词汇。一切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行业都能通过“+”这个符号来体现和实现这个行业与互联网的联系甚至说体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就互联网与教学方面的结合和应用以及对“互联网+教学”这个名词内涵的讨论愈演愈烈,不同的观点间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某些人看来,互联网是一种人类创造的工具,应该为人类在社会中发生的活动服务,为教学服务;而另一些人认为,教学与网络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的方式应该依托互联网进行,就网络的特点和趋势来逐渐完善自我,与时俱进。
2 高职院校对网络教学网络平台搭建的研究与实行的可行性分析
2.1“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搭建教学网络平台可行性分析
为进一步确认本文所探讨的课题的可行性,笔者在众多同事及相关研究员的帮助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和调研。就调查反馈的结果,笔者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思考:现今社会网络如此普及、人类对其使用特别频繁、人们的上网成本完全可以自己承受,既然如此,智能化的网络为什么不能与原始教学方式有交叉并结合呢?同时,在禁止某个人使用互联网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今天,在学生完全不了解如何有效使用互联网的今天,我们同样也有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采取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2.2“互联网+”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
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不能仅仅以单一模式建设,而应采用“网页端”与“移动端”相结合、同步进行的模式。通过搭建“网页端”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可以方便系统的开展教学,令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自己所学科目的特点,并了解自身所学知识在以后以及实际行业中的应用。教室可以在网站中不断填充与教学和未来需要从事的相关资料,例如,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职业案例等等。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了解,在此过程中,势必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3 教学网络平台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在“互联网+教学”这种方式下与课堂和教学相关的内容大大增加,学生们能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开展学习。但是对于一些很难控制自身或者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同学来说,网络使他们沉沦其中、不可自拔,一切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带来的好处都是空谈,都是子虚乌有。同时,在课程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网络上其他不良的信息往往会对这些并没有形成自身判断力、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学习观和价值观的学生带来冲击和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这些都给在互联网上开展教学和进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 “互联网+”模式下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建议
3.1 加强对任课教师的网络敏感度已经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任何行业都无法脱离互联网而独立生存与发展,教师同样不能例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可以跳出传统以全新的视野和格局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与网络的联系。例如:各位任课教师现在都应该具备甄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收集与自己课程开展相关的文件、政策、法规、案例等等。同是应该对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做到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3.2 创新师生互动模式,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互联网+”的学习方式,为老師和学生之间都注入了新的意义和活力,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中,教师不仅仅可以发生将教学所需的信息进行传递的动作,还可以展开密切的互动,使学习和交流形成脱离于课堂之外的“常态化”。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及时以及即时的探讨。两者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互相学习,这不仅仅推动了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更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从而一步步达到“亦师亦友”的境地。
高职院校逐渐采用的新型教学方式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放在用户的需求上。学生通过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自身逐渐可以不断得到新的反馈。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及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需要逐渐放开对学生的管束与灌输,逐渐放手,主动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一方面以引导者的身份存在,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开拓者的身份存在,放弃对于互联网的偏见,不断探索“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
作者简介:张少锋(1985-),男,汉族,河北宁晋县人,工学学士,在职研究生,教育学硕士中级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