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对韩国语人才发展影响的研究

2019-10-16任馨玥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外语人才机器翻译人工智能

任馨玥

摘要:在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当翻译遇上人工智能,究竟是机遇还是危机?迄今为止,语言服务企业应用AI技术的现状究竟如何?AI到底会给外语人才带来哪些深刻影响呢?

关键词:人工智能(AI);机器翻译;人工翻译;外语人才;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在AI翻译系统替代韩国语翻译人才的趋势下,外语人才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翻译在未来会被机器取代吗?韩国语人才又将怎样规划自己的发展蓝图从而捍卫自己的地位呢?

人工智能这一话题活跃于大小媒体之间,大量有关人工智能的新闻,都显示“人工智能”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机器会代替人类”“人工智能抢了人类的饭碗”等类似的话题备受关注和讨论,如阿尔法狗这种只下围棋专攻一个技能点的人工智能,在专业领域替代人类似乎已经有无可逆转的趋势,而替代呼声最高的当属翻译行业,社会各界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有帮助人类完成跨语言文化交流的潜力,各个语言的人工智能翻译系统已经出现,例如微软于2018年3月14日宣布其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实现了自然语言处理里程碑突破,韩语也不例外,由于韩国语数据库容易建立、使用率高,机器翻译准确率高,因此一直有5-10年内韩语人工智能会全线替代翻译(除国家外交外)的说法。与此同时,AI翻译系统提前七年达到人类专业翻译水平,人工智能这一外语翻译界的新星,引来众多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竞相研究,更引来了包括谷歌、阿里在内等企业巨头的踊跃投入,此外,不少传统的韩国语翻译企业也意欲向此转型。

2018年3月15日,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雷德蒙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在通用新闻报道的中译英测试集上,达到了人类专业译者水平,这是首个在新闻报道的翻译质量和准确率上媲美专业译者的翻译系统。微软技术院士,负责微软语音、自然语言和机器翻译工作的黄学东称,这是对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具挑战性任务的一项重大突破。“在机器翻译方面达到与人类相同的水平是所有人的梦想,我们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实现。”他表示,“消除语言障碍,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这非常有意义,值得我们多年来为此付出的努力。”

虽然此次突破意义非凡,但研究人员也提醒大家,这并不代表人类已经完全解决了机器翻译的问题,那么相关外国语人才或从事相关翻译工作的人员对此问题持何态度呢?在他们眼里,人工智能会对外国语人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此前通过对某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58.6%的学生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对语言人才发展会造成威胁,31.3%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一点影响,10.1%的学生认为不会有影响。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对语言人才发展会造成威胁的学生的看法大致如下:机器翻译由于其现在原理的局限性,现在可以替代的工作是那种死板对应的翻译,比如公共场所标示,菜单,机器按钮名称等,对于大多数的具有行文的翻译现在还无能为力,翻译起来还是会错漏百出。

确实,电脑的工作是靠逻辑运算的,而人的语言表达很丰富,很多时候并不是按照机器那样的逻辑,甚至很多时候完全不符合逻辑,即使是同样一句话,但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或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或许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这就很难为机器翻译了,这并不是通过大数据无限堆砌语言库,或是套用语法规则,亦或是简单判断上下文语境关键词就能解决的。

此后又走访某翻译公司了解到,该翻译公司的大部分客户都对所想要翻译的文件有极高的要求,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做翻译工作简单的翻译很少,我们日常做翻译可以体会到翻译大多数都是很复杂的,相当于再创作,这就需要机器有逻辑运算以外的能力,最好有一定的自主意识能够有创造能力的时候才可能胜任这种工作,需要在运行原理上突破某个奇点,否则就和其他领域的AI一样,人工与真正能完全代替人类工作的AI永远像两条平行线,虽然机器通过改进有所靠近人工但其仍然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汇。工作人员的看法不无道理,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两部分,其中笔译包括译文信达雅度,即译文准确度、通顺度、语言逻辑性、选词是否得当以及译文的简明度等,口译包括沟通方式、情感表达、双语转换速度、准确度、双语及非语言知识涵盖度、应急处理能力等,这些都是AI技术所达不到的,当然,也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该公司可能也会随之适当改变自身发展模式,结合AI与人工翻译来满足自身需要与市场需求。

人工智能翻译或许可以替代最基本最简单的翻译任务,例如旅行翻译、日常交流等,但若想替代专业领域翻译则需要更多的研究,而想替代讲究文化功底的文学领域则更是难上加难,机器翻译的实力仍处于“能看懂大概”的字面直译水平,在专业译员的眼里,这样的水平自然是拿不出手、摆不上台面的,没有太大实际应用的价值,甚至当看到翻译质量拙劣的译文时,专业译员都会首先怀疑其是否为“AI”翻译的。这也让很多翻译从业者都吃了定心丸,感觉自己的工作不会在将来某天被机器取代。因为要做好翻译这项工作需要从业者熟练掌握至少两门语言,还要通晓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多学科专业知识以及语言转换的技巧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想熟练驾驭翻译技能都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去打磨的,而这些对于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来讲就更是困难重重了。然而,人工智能要想达到甚至超越专业译员的水平,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比如大数据分析加高级语言译解算法,就像“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的AlphaGo可以在需要大量逻辑思维的围棋中战胜人类那样,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实现高质量翻译也仍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也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原因。

由此看來,虽说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翻译,但对韩国语人才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人工智能在翻译行业优势的逐渐凸现,各大企业都在寻找新的技术点,期望从中获得新的商业模式、焕发新的商业生机,如今处于一个从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过渡期,每次时代的更迭都是社会往更高级别发展的必经阶段,如果不想被时代的浪潮冲走,就必须有过人的眼见。人工智能与人工翻译并非只是代替关系,更应促进未来两者的协作共进。

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大趋势下,改变或调整高校韩语人才的培养结构,推出“韩语+X”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跨时代的新型韩语人才,为适应人机结合的未来趋势,韩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方式上也需要变革,从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着手,以培养符合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韩语人才。此外,还要提高韩语人才的远见,把握时代背景,积极调整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提高自身能力,抓住就业机遇,善于利用机器翻译,而非被其影响。

当翻译遇上人工智能,于翻译行业,于外语人才,都是机遇。

参考文献:

[1]闻菲,肖琴.[AI再创纪录]机器翻译提前7年达到人类专业翻译水平! 搜狐网2018-03-15

[2]微软研究团队新突破AI中英翻译达到人类水平.快科技,2018-3-15

[3]潘正芹,易永忠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罗华珍百度百科人工智能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机器翻译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