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19-10-16黄成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实践课堂教学

黄成

摘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提出无疑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英语能力评价依据。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基于输入一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英语语言思维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

关键词:输入一输出理论;课堂教学;实践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往来日益频繁和紧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然而,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待加强。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将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能力总表包括语言能力总表,以及听力理解能力、閱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构能力、语用能力、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等8方面的分技能总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提出无疑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英语能力评价依据。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基于输入一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英语语言思维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

二、输入一输出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区分了“习得”和“学习”概念。“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学习和习得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路径。学习是有意识的语言学习过程,它具有外显性。习得是无意识的语言习得过程,它具有内隐性。我国学者杨治良认为,内隐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外显规则;(2)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3)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符号集合。[1]克拉申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克拉申认为可理解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并提出理想语言输入应当符合“i+l”公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下,输入新的知识,新的知识是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的。已有知识和输入新知识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动力所在。斯万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该理论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输出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而且还具有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进行假设验证和自觉反思等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2]

三、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输入一输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即课前准备、课堂实践、课后巩固。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环节是指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app提供的相关课文知识内容进行课前热身准备。课前准备环节不是单纯的课程内容的预习,它是在教师给予一定的学习任务下进行的。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为例,第二单元的主题是Freshman Year。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联想的主题。教师可以从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布置几个话题让学生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首先,布置几个英文问题,例如:1.Do you like campuslife?Why?2.What kind of activity do you like best?Why?

诸如此类问题可以多布置几个,让学生进行选择。第二,进行课文听力预习。在听课文的同时,要把课文中的生词进行字典查阅,然后进行背诵。这个练习有助于学生在进行课堂回答课文相关问题时消除陌生感和焦虑感,不至于只知道汉语怎么说,而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表达。第三,进行课文通读,理解文章大概意思。把课后相关课文的练习做完。这几个课前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对文章就有了整体上的了解,为接下来课堂教学的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提问,不会感到突兀和陌生,会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欲和自信心。

(二)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指在学生在充分进行课前准备的情况下,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新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而是在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输出,重点在输出练习和英语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当今的互联网技术+教育的模式已经深入开展起来了,学生可以多渠道的获取英语知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行英语自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传授新知识的唯一场所。所以,应当适当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要求,把英语课堂变为学生展示其英语交际能力的一个舞台。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表达欲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当成为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中介者,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学生在运用新知识时遇到的困难。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为例,第二单元的主题是Freshman Year。首先,在课堂的前15分钟进行课堂导入和分组讨论阶段。把学生按4人每组分成若干组按照课前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每组推荐一人进行问题的解答,其他成员提供词汇、内容等的支持。其他小组成员如果对问题的回答有所补充,可以进行补充性回答。这个练习是课堂输出的一部分,学生在这个练习中可以有效地把输入和输出整合在一起,把已有的旧知识和所学的新内容整合在一起。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的口语练习,学生只是被动的记忆,而缺乏主动的表达,最后造成“哑巴英语”。第二,完成热身练习后,进入课文讲解阶段,课文讲解按照启发,预先布置的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摆脱传统的单一词汇课文讲解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听、看、读、说、练五位一体的多模态讲解模式,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英语的氛围当中,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充分互动,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回答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口语回答,也可以板书回答,还可以小组讨论的模式回答,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要自上而下的进行讲解,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像扒石榴那样层层递进,使学生充分理解所讲的知识要点。教师需要把主动权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进行课文段落主题自我归纳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三,利用联想记忆法进行单词实战练习。教师进行单词归纳总结,重点单词进行示范性讲解。利用归纳的词汇让学生进行段落写作练习,然后进行当堂范文讲解。单词的讲练是在学生充分的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准备,此环节在课堂上是有一定难度的。记忆始终是英语学习重要的环节,问题是如何记忆。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研究遗忘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最好的单词记忆方法是不断的写作练习,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写作,这样,词汇就会不断交叉重复,达到重复记忆的效果。

(三)课后巩固

课后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后巩固练习可以是书后课后练习,也可是教师布置作业。教师可以选出一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短文让学生进行背诵。在完成课后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做题的难点所在,在下次课上进行简短讲评。教师需要布置听力课后练习,利用手机app等相关课文听力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听力练习,教师在相关的学习软件教师监控平台进行监控,结合平时成绩给定来评测学生完成情况。

四、结语

外语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输出理论恰好给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合理的运用输入输出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为未来大学生的职场英语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治良主编记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Swan.M.199I.The Text: Bridge or Wall?.ln Bowers.R&C. Brumfi t(ed.):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English Teaching[J]Mae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猜你喜欢

实践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