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学之眼观全球文明互鉴之路

2019-10-16马卓娅

人民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美学

马卓娅

【摘要】当前,由于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存在差异,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影响因素不同,全球文明尚未形成互鉴体系。然而,各国、各种族、各地区文明又各有属于自己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在包容、平等、与时俱进原则的指引下打造文明互鉴平台,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

【关键词】全球文明 美学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发现美、欣赏美,是全球文明互鉴的基础。当前全球文明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存在差异,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影响因素各有不同,尚未形成全球文明互鉴体系。为提高文明互鉴水平,可以从美学视角理解全球文明互鉴,进行全新的、有益的探索。

以美学原理看待全球文明互鉴精神

文明互鉴是增进国际交流交往的必要手段。为贯彻落实文明互鉴理念,需明晰全球文明互鉴原则,保证文明互鉴方向一致、目标相同。

自然美的真谛:开放包容、取长补短。自然之美,美在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开放而包容。人类文明要想长久发展,就需要尊重自然之美。全球文明的多元性若不复存在,便无法打造丰富多元的生态文明环境,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衍岂能长存?基于此,全球需秉持“开放包容”原则,用审美视角看待他国文明的自然之美。

全球文明各有所长,各国要“取长补短”,接受、欣赏、感受他国文明之美,在文明互鉴进程中加强交流、消除隔阂、共融共生,人类社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

社会美的价值所在:平等互鉴、共同进步。在人类社会中,生命权、生存权是基本的、平等的权利,也是社会美的价值所在。文明互鉴的基础是平等,文明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世界上存在的文明形态,就理应被世人尊重。基于此,全球文明互鉴需秉持“平等”原则,在文明互鉴进程中传播美,使美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素之一,为各国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奠定基础。

文明互鉴是指引全球敞开美之大门,允许本国文明之美“走出去”,鼓励他国文明之美“走进来”的前提;取长补短是全球文明互鉴的途径;共同进步则是全球文明互鉴的目标。由此,各国文明之美的体系逐渐充实,表现形式更为丰富,观念更加与时俱进,影响力不断增强。通过以美为载体的文明互鉴,拉近各国彼此的距离,为携手打造和谐世界奠定基础。

艺术美的逻辑:彰显特色、与时俱进。艺术能够彰显文化特色,能够捕捉到人类共同的情感,是独特的美学形式。全球文明各自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文明互鉴之路并非吞并、争霸、抗争,而是互相学习、交流、探讨。为此,我们需客观认知全球文明,摒除一切负面因素的影响,感受不同国家、地区及种族独特的魅力。要在对等、互鉴之路上展现美学特色,碰撞艺术火花,使全球文明之林更为繁盛。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任何文明形态均处于动态发展进程中,止步不前的文明终将被时代淘汰。基于此,全球文明互鉴需秉持“与时俱进”原则,跟随国际社会发展实况。

全球文明互鉴的架构与路径

虽然“文明互鉴”的理念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同,但霸权主义、排他主义、地区文明保护等消极思想仍客观存在,影响全球文明互鉴与交流。为此,需探索全球文明互鉴的框架与路径,提高全球文明的互鉴水平。

其一,明晰文明互鉴目标。不同国家、种族及地区需明晰文明互鉴之于国际社会、国内社会的关系,以维护国际社会稳定、推动本国发展为目标开展文明互鉴活动,在引入优秀思想文化的同时传播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文明互鉴架构更为健康。

其二,提高全球治理效率。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教育、法律等领域存在差异性,在全球文明互鉴进程中容易产生矛盾。为此,需强化全球治理机制,约束全球文明互鉴行为,提高安全性与稳定性。

其三,加强交流互动。以经济、教育、文化等为载体进行交流,平等对话、互相学习、消除隔膜,多渠道传播文化,提高文明互鉴的有效性。基于各国文明处于动态发展进程中,文明互鉴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为此,需不断积累互鉴经验,为探索文明互鉴之路指明方向,继而跳出文明互鉴误区,创新文明互鉴模式,持续优化文明互鉴架构。

其四,利用文明互鉴资源。在明晰文明互鉴目标的前提下,各国需调配相关资源,彰显本国文明特色,突出本国文化优势,以加强各国合作为基础,优化配置文明互鉴资源。

其五,创新文明互鉴模式。创新是推动国际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需不断丰富文明互鉴形式。各国可以通过饮食文化、学术文化、历史文化等载体展开交流互动活动,引导人们探究文化之美,感受他国文化,体悟文化内涵,以此拉近各国文明的距离,展示各国文明之美;各国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互联网+文明互鉴”体系,整合全球文明互鉴数字化资源,借助IT技术探析文明互鉴发展规律,由此创新文明互鉴模式,为各国文明共荣发展奠定基础,凸显文明互鉴的创新价值。

其六,吸引更多人才參与到文明互鉴之中。21世纪国际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具备互鉴意识,才能在实践进程中关注各国文明、学习各国文明、研究各国文明,将文明与各国、各地区及各种族的发展关联在一起,探寻文明互鉴新出路。基于此,各国需加大文明互鉴人才培育力度,明晰文明互鉴的重要性,开发文明研究新课题,统筹国际化文明研究资源,丰富国际社会文明互鉴基点,继而落实全球文明互鉴目标,例如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各国可组建文明互鉴人才团队,广邀各国专家学者、高校学生、社会组织参与专题研究,激活文明互鉴思维,以亚洲交流互动为载体开展文明互鉴活动,提高文明互鉴的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文明互鉴的过程中,要展现各国文明之美,在美的氛围中加强沟通、合作、交流,消除文明隔阂,提高合作积极性,为共筑“地球村”奠定基础;要提高全球治理效率,培育优秀文明互鉴人才,创新文明互鉴模式,在平等、包容、与时俱进等原则的指引下建造文明互鉴架构,积极参与文明互鉴进程。

(作者为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刘俐俐:《 “实践”贯通美学文艺学的传统学术之路的意义与拓展空间——以王元骧学术研究为中心》,《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②陈晓宇:《美学思想中的虚与实》,《大众文艺》,2015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美学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纯白美学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