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扶贫要紧绷“精神扶贫”这根弦

2019-10-16莫青平

人民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物质农民

莫青平

【摘要】目前,农村扶贫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相比于“物质扶贫”,“精神扶贫”显得更为迫切。紧绷农村“精神扶贫”这根弦,要以理想信念为指路灯塔,坚定贫困民众的信心,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要以优秀民族文化为基本支撑,汲取精神养料,把握脱贫的核心精髓;要以“物质扶贫”为基础、“精神扶贫”为关键,尊重规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关键词】农村扶贫 “精神扶贫”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脱贫攻坚也进入了重质量的新阶段,“精神扶贫”是新时期农村扶贫的新要求、新使命。农村建设要以精神为指导,以“精神扶贫”为目的,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立自强意识,为决胜脱贫攻坚而努力奋斗。“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农村的“精神扶贫”事关脱贫攻坚的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要啃的“硬骨头”。因此,我们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凝心聚力:坚定农民脱贫致富的理想信念

自古以来,理想信念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明灯,指引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中华民族的成长史亦称得上是一部创业史,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但又无比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究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理想信念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说,理想信念凝聚了民族的合力,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无论是革命战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是改革开放、新时代建设,都需要理想信念的指引。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以此来坚定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振兴。农民有信心,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力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神扶贫”是推动乡村振兴永续持久的内生动力。“精神扶贫”,“扶起”的是乡村振兴的理想,坚定的是脱贫致富的信心。为此,要让贫困民众真真切切地看到脱贫的希望,坚定努力脱贫的决心,而脱贫榜样正是其脱贫希望的来源,能潜移默化地推动贫困群众的思想转变。脱贫榜样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一种精神力量,对农民摆脱贫困意义非凡。他们身上有着正确鲜明的价值观和奋斗观,可以传播脱贫正能量,鼓舞农民的脱贫信心,让贫困农民感到希望就在眼前,而非遥不可及。

为此,农村脱贫工作首先要注重脱贫榜样的培养,将农民的关注点转移到个人的精神建设上,激发其脱贫斗志。其次要为他们营造精神脱贫的现实氛围,可以利用文化活动大院、乡村书社、农家大舞台等场所进行脱贫工作宣传,以精神文明建设的崇高理想熔铸积极向上的脱贫之风,在无形中坚定贫困农民的信念。最后要充分调动贫困民众的脱贫积极性。有关部门要做好个别脱贫“钉子户”的思想工作,采取适当激励措施,保证所有农民在“精神扶贫”的途中“不掉队”,成为农村脱贫的关键力量。

以文化人:从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

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则构成文明的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历史底蕴的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孕育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活头源水。在现代化乡村建设中,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思路,也为“精神扶贫”提供了有益启发。民族文化中有着无数的精神养料,诸如“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造性思维、“先苦后甜”的苦乐观等,都可以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动力。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让优秀文化凝聚人心,让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真正发挥文化的价值,推动国家精神进步。只有建立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农村的“精神扶贫”才能真正掌握脱贫的精髓而不失灵魂。只有延续优秀民族文化,才能保证农村现代化建设越走越远,才能有足够的精神底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让精神文明熠熠生辉。

农村的发展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也要从时代文化中凝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贫困农民脱贫的正确价值指南,在农村“精神扶贫”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提升农民的精神境界角度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精神支柱,能够使每一个陷入精神困境的人坚定信心,走出泥淖。要振奋农民脱贫的“精气神”、建设广大农民的精神家园,就必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文化的血脉铸就精神的命脉。

尊重规律:“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两手抓

事物发展的原因有两种——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这条发展规律同样可以运用到农村扶贫中,即农村扶贫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兼修,不可重“物质扶贫”轻“精神扶贫”,亦不可片面强调“精神扶贫”而忽视“物质扶贫”。“物质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基础,主要是通过政府帮扶、企业资助、社会融资等方式,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助力农村发展,是农村各项建设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精神扶贫”是农村永续发展的内生力量,乡村振兴离不开内在精神动力的支撑。单纯的“物质扶贫”固然可以使旧村换新貌,但往往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困局。“物质扶贫”只有经过“精神扶贫”的内在“洗礼”,才能将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因此,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全面开通人才、技术、智力下乡通道,为农村脱贫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贫困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进取之心。要将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充分结合,为乡村振兴大局服务。

“物质扶贫”决定农村脱贫的广度,“精神扶贫”决定农村脱贫的深度。一个缺少物质支撑的农村建设就像是没有土壤的种子,注定是生长不起来的;而一个空有物质支撑而缺少精神力量的农村就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注定是走不了太远的。当前,国家的资金、技术、政策向农村倾斜,“物质扶贫”颇有成效,而“精神扶贫”却有待加强。如果“精神扶贫”不能与“物质扶贫”相辅相成,那么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走得再快也难见成效。所以,农村扶贫一定要紧绷“精神扶贫”这根弦。

实现农村脱贫致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精神扶贫”不能靠一日之功,精神文明大厦的建设亦非朝夕可成,而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相信在时间的累积沉淀之下,在“上下求索”的艰苦跋涉之后,我们终将迎来一个富有精神朝气的新农村,一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

(作者为青海省海南州委党校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张志强:《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民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的内涵及价值启示》,《南方农机》,2019年第8期。

②赖伟:《新时代精神扶贫的必要性与路径探析——基于两个四川村庄的调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③刘立:《地方优秀文化教育助推“精神扶贫”的意义及路径探析——以黔西南州为例》,《教育文化论坛》,2018年第6期。

④人民论坛课题组:《如何真正实现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脱贫——人民论坛对百色的专题调研》,《人民论坛》,2018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物质农民
耕牛和农民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农民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