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滑动摩擦力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019-10-16张智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张智清

[摘 要]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物理现象,发展逻辑思维,解决物理问题。以滑动摩擦力教学为例,从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及收集证据等过程中,让学生展开探究体验。

[关键词] 初中物理;滑动摩擦力;科學探究

“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对于物理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是重要内容。科学探究作为一种能力,如何引入物理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从探究中认识概念、发展思维,解决问题?本文分析结合滑动摩擦力教学,从科学探究过程及要素出发,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一、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物理课堂上,引领学生参与话题讨论与探究,首先要从趣味问题入手,创建与物理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或引入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滑动摩擦力”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滑动摩擦力?直接让学生回答,难免有些疑惑。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手掌按在桌面上,然后向前推,说一说,自己的手掌与桌面接触的过程中,有哪些感觉?有学生提出,手掌在推的过程中很吃力;对手掌的挤压力很大,不舒服。由此,从体验中,感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存在,这种手掌受桌面的挤压而形成的滑动过程,产生了滑动摩擦力。也就是说,阻碍手掌向前运动的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二、猜想与假设,增进学生想象力

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猜想与假设是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在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探究中,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变换,来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猜想。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并以小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说明理由。有学生提出,在滑动摩擦力测量过程中,将书本放在木块上,增加木块的重力,滑动摩擦力的读数变大,说明与物体的重力有关。教师对此进行评价,说明不同物体,因自身重力不同,在水平面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有关吗?根据学生的猜想,请学生围绕“重力”展开探究;除了重力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有学生认为,将木块放在书本上,其弹簧测力计读数也发生变化,说明重力不变,木块与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不同,导致滑动摩擦力大小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猜想与摩擦系数有关。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想,联系生活实际,在雨天,穿平底鞋,很易滑倒,而穿新买的运动鞋,则不易滑倒,说明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与鞋底的粗糙程度有关。另外,在进行探究猜想时,教师要引导与本话题相关的猜想,对一些肤浅的、偏离话题的猜想要摈弃。由此,结合学生的猜想,对所有相关联的因素进行梳理,并在后续实验设计中进行验证。

三、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对于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作为本节学习重点,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效果。设计实验,要围绕科学探究的目标,确立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师生可以共同参与设计,也可以由学生分组设计,最后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和改进。在师生共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过程中,先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该如何控制哪些变量?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何设定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如将木块放在木板上,匀速拉木块,记下测力计读数F1;换成棉布上,记下测力计读数F2;放在厚毛巾上,记下测力计读数F3。整理记录数据,留待后续使用。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关系实验设计中,我们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梳理有哪些变量,如何改变接触面积大小,如何优化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数据;另一组学生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并就压力大小的变化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最后,讨论实验方案,将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共同讨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在探究中发现,将木块平放、竖放,可以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但竖放后不易匀速拉动,导致实验数据不理想。对此,仅作定性分析。在探究木块与接触面压力大小变化上,我们引入增加砝码的方式,将砝码置于木块上,来比较重力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最后,结合科学探究课堂实际,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并对各类因素及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物理知识由粗浅转向深刻,取得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雅超,于鹏飞.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2016,31(7):89-93+32.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
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动力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