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悔罪的量刑影响
2019-10-16杨越涵景年琛
杨越涵 景年琛
摘 要 刑法作为一国中地位极其重要的部门法,其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道德的人性与稳定的秩序相互交织,刑法的量刑尤为关键。其中以刑法的立法目的来看,悔罪有着非凡的意义。虽然在我国,舆论方面对悔罪的实践有诸多质疑,这反映出对于悔罪的界定与程序方面还有诸多不足。但是,从刑法的立法目的出发,犯罪人知罪悔罪,已经达到了刑法的教育目的。法律源于道德,道德是最好的法律,所以在笔者看来,源于善良之心的悔罪应当作为法定从轻量刑情节之一。
关键词 法制化 刑法 悔罪 量刑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
1中西方悔罪影响量刑的司法现状
1.1西方对于悔罪影响量刑的司法现状
提到西方的司法实践,宗教对法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悔罪一词也是源于宗教。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伦理对于西方国家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宗教所拥有的权利也逐步扩大,并且开始基于宗教教义制定和修改法律,以此达到传播宗教和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从基督教教义来看,刑法不仅仅是早起的同态复仇,基督教更加重视的是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以及认罪、悔罪。在罗马教会的宗教忏悔活动中,圣经便成了宗教法律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开始有学者研究犯罪心理,包括犯罪前的心理活动,如犯罪动机,以及犯罪后的心理活动,如悔罪。
而到了现代,西方判例法国家,如美国,司法实践中依旧保有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的意见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崇尚修复性司法的美国,其中关于被告对犯罪行为的忏悔在实际量刑中应当作为重要的减轻因素,这在大多数司法区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法律规则。①因此大部分州对于悔罪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也例外,如堪萨斯法院拒绝将悔罪作为减刑的要素之一,因为这是正常发生的,并不是例外情形。还有印第安纳州一家法院也认为,忏悔仅仅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不能作为减轻的情节。在美国无论是对于悔罪支持与否,都体现出了其对于量刑情节的影响。因为在宗教盛行的国家,忏悔的宗教意义是巨大的。虽然在忏悔的目的以及虚实程度来看,仅仅以陪审团的意见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但从美国对悔罪所持有的积极态度中也可看出其对于社会关系的修复以及诉讼效率的追求。
1.2我国对于悔罪影响量刑的司法现状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多用“悔罪”一词,虽然只在我国《刑法》第67条出现过,但是悔罪却几乎在各个案件中都可以看到。2010年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法发〔2010〕36号印发《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自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
其中,从第十六条、第二十六条中可以看出,悔罪,即悔罪是作为影响量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其已经被作为从轻量刑的根据了。
2悔罪作为影响量刑的因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从法理学角度看,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法律责任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运用法律标准对行为给予的否定性评价。
(2)法律责任是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所引起的合乎逻辑的不利法律后果。
(3)法律责任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的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
那么对于犯罪分子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认定中,悔罪这一法律事实同样应当通过刑事法律给予评价。这评价应当是对悔罪在政治上和道德上的肯定性评价,这一点在法理上和司法实践上是一致的。
2.2从刑法的立法目的和作用看,其重要性无可争辩
刑法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机能,包括评价技能和导向机能两个方面。
(1)评价机能:指刑法具有告诉人们如何评价各种行为的机能。人们根据刑法的规定,评价各种行为是否违法,是否有害于社会。
(2)导向机能:指刑法具有引导人们实施合法行为,不实施非法行为的机能。
当犯罪分子做出悔罪行为时,说明其已经认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对其实施的违法行为表示悔悟。因此,悔罪在量刑中应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刑法的立法目的决定的。
3对悔罪的立法建议
悔罪,即悔罪应当与自首、立功等一并作为法定量刑情节,因此,对于《刑法》的立法建议具体如下:
将悔罪列入《刑法》总则第4章《刑罚的具体应用》中,具体写法如下:
第61条:犯罪分子犯罪之后认罪并悔改的是悔罪,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或者有特殊情形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结语
从21世纪末开始,我国的法制进程加快,到现在已步入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时期。改革不是一时,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不仅要求司法实践的改革,更应完善法学理论,使我国走在世界法学理论界的前沿,这才是为我国法制事业储备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动力的根本。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悔罪作为影响量刑的这一人性的闪光点,应成为我国目前刑法发展和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从而使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的刑法作为我国法制事业发展的先锋队,我国法制事业必然会走向一个新的起点。
注释
① 参见 Monica K. Miller, Greene, Hannah Dietrich, Jared Chamberlain, and Julie A. Singer: How Emotion Affects the Trial Process, Judicature,2008,92:61
参考文献
[1] 严存生.法律的人性基础[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2] 马克昌.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04).
[3] 陈立,陈晓明.刑法总论(第七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6.
[4] 胥献文.悔罪影响量刑问题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5] 陈兴良.刑法哲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6] 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