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9-10-16戴林玲尹纳宇

教师·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新课程改革

戴林玲 尹纳宇

摘 要:校本课程具有独特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并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增加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文章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目的在于掌握当前新课改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校本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发现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社会关注度不够、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和配套教材开发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了各地各校要加强校本课程宣传与实施力度,完善保障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专业团队,少数民族地区要注重本民族特色文化课程等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少数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3-0090-02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

少数民族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校探索、开发和利用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助于丰富学校课程类型,突显学校办学特色,丰富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改变国家课程不能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并体现自己独特的优势。

校本课程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开发与提升,扩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与娱乐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与文化交流。但少数民族地区在培养人才方面,缺乏合理的民族教育模式,他们一直接受的是主流文化的教育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扩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国家地方课程紧密结合。在大力倡导多元文化的今天,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

(二)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越来越多深层次的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识浅薄,难以找到相应的方式和途径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且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模式缺乏针对性,统一课程没有充分顾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另外少数民族的课程内容很少反映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方式,大多是关于汉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十分有必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课改实行具体进程中,校本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引入、研发、实践的时间较短,目前我国小学校本课程并不成熟,虽已经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但由于校本课程开发为新生事物,广大教育工作者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在开发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三级课程设置中,对校本课程的关注不如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对小学校本课程的关注不如中学校本课程,对小学校本课程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能够有能力和力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但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要想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十分困难的。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同样面临诸多困難,大多数教师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的发展有好处,但其不能很好地发现与利用当地资源,缺乏专业的指导与知识。

贵州省部分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具有诸多亮点与特色,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校本课程重视不够,认识有待提高;多数小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不佳;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认识不到位,动力不足,缺乏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专业能力,这严重影响了国家课程改革三级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但其开发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六盘水市有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有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但经调研“学校是否举行过关于少数民族相关的活动或学习”问题时发现,成果收效甚微。农村地区的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的少之又少,大多只是形式与书面,并没有进行实践操作,没有利用少数民族资源进行好的开发。导致这样的状况出现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会关注度和家长支持力度不够

当地经济日益发展,但是相较于许多沿海城市和中原地带,地处山区便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六盘水在最开始的“三线建设”中表现良好,但是由于污染太大,渐渐从“煤都”转化为“凉都”,拉动了六盘水市本地的经济,同时使贫富差距增大。所以在这段时间的发展中,经济的提升使社会的关注渐渐转移到了教育上。因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没有本质的提高,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社会的关注度显然不够。另外,家长心中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没有改变,在升学的压力下家长会片面强调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的“主科”。校本课程开发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参考学习,所以有时候成果可能会在三五年后才能展现出来,加上学习费用可能会提高,部分家庭承受不住这样大的经济压力。

(二)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外聘教师较难管理

在开发关于少数民族文化这样的校本课程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指导的教师。且培养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时无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教师无多余精力和时间进行专业培训等。在此种环境下,对于某些连基本设施都没有的小学来说,想要开发校本课程便是难上加难。掌握民族传承文化的多是当地居民,但由于教师语言不通,授课经验不足,没有全面的相关知识系统,对文化理解不够深刻,很难直接在课堂上传授给小学生。

(三)配套教材开发不足,缺少专业人士认证

在涉及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教学时,需要十分严谨的编排教材,同时要考虑到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等因素。开发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更多的是采用活动提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因学校与教师在此方面认知单一,因此难以将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引用到课堂。

(四)课堂形式不新颖

校本课程的教学大多是需要动手或者是室外教学的,因此学生平时的表现更为重要,教师评价学生更多的应是形成性的评价。教师在课堂的开展形式中不要局限于固定的授课模式,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独特的环节,提高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这样既能扩大小学生的知识广度,也能够达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目的。

(五)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呈现趋同化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途径单一,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考虑到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呈现出被汉族同化的趋势。原有的在主流文化基础上开发的以国家为主的课程,难以对本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且关注度不高,这阻碍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不能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解决之道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白族、回族、水族等。六盘水市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如何将其合理有效地开发引用到校本课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此,结合调查实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国家政府层面

(1)国家政府应提高对校本课程的关注度。在三级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关注度不均衡的现象,对校本课程的关注不如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没有深入了解与探究。这种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发展,所以国家政府应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

(2)国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经费支持,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3)完善保障制度。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应该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主张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为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制度保障。

(4)加强校本课程宣传力度。校本课程要想落实到各个地区,国家政府应通过多种媒介进行宣传。

(二)建设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团队

(1)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教师基础专业能力的提升为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供了实施可能性。学校可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建设教師专业团队。

(2)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最了解的则是土著居民,在开发时,学校及教师应积极与其合作,达成共识。

(3)家长对校本课程的支持是开发与实施的重要部分,教师与家长可建立评价体系,共同为校本课程开发铸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内容

由于校本课程是针对小学开设的,在课程安排上,应尽量少理论传授,多实践操作。可将六盘水市主要的少数民族划分成不同的专题,每一专题应同时含有适当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

(1)理论教育。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课程内容中少数民族的概况,包括少数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及习俗等。

(2)实践操作。少数民族地区应重视本民族特色文化课程,可相应添加剪纸、蜡染以及用纸自创回族头饰等较为精细的活动课程,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学生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教师可适当添加较为集体性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们在了解传统习俗的同时,锻炼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集体荣誉感。同样可将白族的体育游戏融入课堂,如跳花盆、跳山羊等极具民族色彩的传统游戏。

(四)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熏陶

通过少数民族课堂文化氛围的熏陶,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染彩色鸡蛋并不是简单用颜色笔涂染,而是从植物中提取健康色素进行染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曹 风,黄瑞杰.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2018(20):41-42 .

[2]闫宏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甘肃教育,2018(20):39.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新课程改革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