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9-10-16丁颖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丁颖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特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即: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强调教育者主导性,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缺乏实践锻炼。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要立足人的本质,重视个人价值;立足人的主体性,创新教育客体主体化模式;立足人的实践性,提高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看是针对于人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人是构成其发展与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发展实现全面化与高素质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相符合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作为我国思想建设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也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每一个高校学生都能自主地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在马克思的认知里,人的本质就是与社会生产关系产生一定的联系性,人不能脱离于社会而存在,人具有社会性;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就有一定的社会阶级,因而人也具有阶级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社会性和阶级性是不断延续下来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人又具有历史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劳动创造了人。换言之,人之所以可以生存,在社会上必须得借助劳动。而劳动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样的社会关系不是孤立的存在,在这样彼此联系着的关系中就形成了人的本质。存在于社会关系之间的各项事务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相反是有机结合的。从某一种角度上来讲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同时又彼此制约着。因而社会关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统一体。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特征

鉴于上述内容,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考虑到人的本质特征。只有真正的关注到在这一社会关系中的实践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首先,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含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只有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人的社会性,认识到人不能孤立存在于社会之上,认识到人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关系,进行特定的社会活动。其次,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存在于社会之中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重视劳动,在劳动中实现人的本质,找到人的价值所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劳动中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人之于社会的存在价值。总之,劳动是人生存下去的手段,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的引导下,人又回归到了社会,循环往复,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从这一层面上看,对高校学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劳动中生存,处理好社会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人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迸发出了不良的思想意识,如功利主义、失信等。要想有效解决这些思想层面上的问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形成充满正能量的思想信念。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

就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教育是主流趋势。过度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教育,反而忽视了个人价值教育。这里所指的社会价值实际上是人之于社会的存在价值,而个人价值是人本身所存在的价值。其实这一发展现状是有迹可循的。首先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思想的影响下,儒家教育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存在。虽然从实质上来看儒家也讲求人的价值。但强调的是人性价值的统一,而不是个人价值的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强调社会集体利益的价值是根深蒂固的存在。而个人价值是维护秩序的手段之一。其次,在我国教育实践中一直崇尚的教育理念是社会价值为先。这一片面的理念使得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社会的发展教育必然会带动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理念的倡导也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在社会利益的面临,人的价值是可以舍弃的。这一现象使得人们忽视了个人的价值。

2、强调教育者的主导性,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发展教育过程中,其主导地位一直都被教育者牢牢占据着,受教育主体地位的体现并不充分。过分重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长久运行下去的结果就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一个被动接受教师灌输思想理念的过程,其最终结果会使得学生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被动的接受过程中,学生不能对教师所传授的思想理念有任何异议,只能被动的服从,渐渐地就会失去自我意识这一鲜活的主体。僵化的培养模式,反而容易适得其反,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

3、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缺乏实践锻炼

课堂内容的知识传授是我国高校目前采取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式。教师会在课堂上渗透理论化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种以知识内容传递为主的课堂方式几乎囊括了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2]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抽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实践经验,学生也无法理解理论的深刻含义,难以抓住教师所讲述的重点思想观念。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锐减,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个空壳子。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立足人的本质,重视个人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因而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开展形式,注重最佳时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所提及的以人为本其實质就是要坚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要价值目标。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最终的考虑点,努力做到理论探讨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在足够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的情况下,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时政话题入手,探讨学生熟悉的实际案例,在分析中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注重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避免空泛谈思想政治理论。[3]

2、立足人的主体性、创新教育客体主体化模式

积极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告别传统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灌输式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式课堂。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转变教师的思维方式、授课观念是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高校的学子,只有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才能更有效的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在授课中要善于运用活泼的语言,轻松的问题情境引入思想观念的教学;二是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尤其是设置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思考中转变思想,形成正能量的价值观。

3、立足人的实践性,提高教育实效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注重实践。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关注我国时事热点的变化,选取有价值的片段分享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以增添课程的有趣色彩。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使用动态化的发展战略,将教材内容看成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努力将理论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从班级规模而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上使用小班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在高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者一般都集中在人文学院,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多以大班授课为主。当课堂上人数过多,阶梯教室过大时,很容易影响授课的质量。因而采用小班教学,有利于提升这类课堂的教学质量。从教学方式上而言,创设与理论内容相符合的教学实践情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际场景,创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形成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最有力的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指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融入以实践课程为主的探索元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以便于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雨霞,郝晓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03)193-196.

[2] 宫建伟.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3)28-30.

[3] 吴伟.城市社会的发展范式及其未来走向[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36-4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