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
2019-10-16高志勇
高志勇
摘 要: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体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财税激励不足是重要原因,激发高校科技创新活力,鼓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研究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现状基础上,分析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问题,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融资较为困难、税收优惠力度少、税制设计不规范、财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政府完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激励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1-0065-02
引言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高校是科研人员的汇聚地,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这也是高校每年的科技成果产出数量的保证。但是,我们始终无法解决我国现高校科技成果产出过剩与企业应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一直以来大量先进的应用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出发,针对我国现有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一、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一)近五年高校科技成果数量稳定,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具有较强优势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不断推进,高校借助自身优势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创新源和辐射源,每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总量居高不下,成为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科技成果登记源。近五年,高校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和比重基本稳定,高校在所有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
大专院校2017年登记的10 621项科技成果中,共获得22 147项知识产权,而其中发明专利数15 252项,占比68.87%,实用新型专利数与外观设计专利数所占比重较低。这一方面说明发明专利在高校科技成果中占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说明高校科研成果中更注重原创性和新颖性,这与企业更重视应用性成果正好相反。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价值转化能力有待增强
相比较高校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高校专利有效量更能体现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所在。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稳定增长,但高校专利实施率、许可率、转让率及产业化率却远远低于企业,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是极大浪费了国家科研资源。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显示,我国有效专利实施率达到52.6%,从专利权人类型来看,高校的专利实施率最低仅为12.3%,企业的专利实施率相对较高,为 63.2%。另外,我国专利产业化率总体为36.3%,其中高校的专利产业化率却仅为2.7%,远低于同类专利权人有效专利转化水平(如下页表2所示)。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地区差异明显,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大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地区经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而反过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依托,更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物质基础。通过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和应用看,整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地区高校科技成果产出数和转化率也往往较高。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问题分析
(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融资较为困难,缺少财政资金扶持
校办企业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高校通过校办企业自我吸收、自我转化,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现实是因缺少外部融资,导致校办企业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而是成为很多高校的僵尸企业。财政科技拨款作为高校科研资金主要来源之一,财政科研资金投入主要侧重于高校基础研究,而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类研究支持较少,导致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形成“种创新研究、轻应用研究”的局面,进而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
(二)税收优惠力度少,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相脱节
高校由于属于事业法人单位,相比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自身特色。高校产出的科技成果中多数是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间的合作,一方面,高校由于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在获得企业课题资金时,只能开具增值税发票,而不能开具事业单位往来收据,导致高校科研人员需事先缴纳6%税率的增值税;另一方面,高校无法在增值税进项方面获得抵扣优惠,更是无形中加大了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中的赋税。
科技成果转化有其自身规律性,高校科技成果的取得周期较长、环节较多,然而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更多地体现在科技成果转让环节。比如高校科研人员技术入股方式获得的回报,在获得股权时不征个人所得税法而是在转让环节缴纳,而对于高校科技成果的研发过程的税收扶持力度较小,未能充分发挥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效应。
(三)不同科技成果转让方式税率差异大,税制设计不规范
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主要有科技成果许可、科技成果转让、科技成果入股三大方式。科研人员在技术许可模式下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税,按税率20%征收个人所得税;而技术转让和技术入股模式税率差异大,税制设计冲突,尤其表现在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间的税率冲突,科研人员倾向选择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更大的技术入股模式,而高校法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更大的技术转让方式,造成个人与单位选择上的冲突,阻碍了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四)财税扶持政策不完善,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近年来,为彻底激活市场活力,我国税收政策变动频繁,高校纳入全面“营改增”范畴。我国的结构性减税对象主要面向企业,而对于高校的税收优惠指向没有那么精确,导致高校财务人员难以獲取最便捷、最精确的财税优惠政策。自始至终,我国都缺少专门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扶持政策体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扶持政策信息不对称方面,既表现为高校财务人员与税务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又表现为高校财务人员与高校科研人员间信息的不对称。
三、完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化解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题
财税扶持是高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保障,可以通过财政资金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研发创新人才奖励基金、提供债券融资担保等;也可以设立高校科技企业财税“直通车”,为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个人与单位提供更大的税收优惠,为高校科技科技成果转化节约成本,使其获得研发支持和规模化融资,引导更多风险资本投入。通过设计合规、操作性强的财税扶持政策,充分调动高校科研人员与高校校办企业的积极性,化解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题。
(二)税收优惠方式多样化,提高财税扶持政策的灵活性
按照市场规律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规律确定税收优惠对象和环节,将税收优惠从单位收益改变为项目收益,使税收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引入更多的以增值税为主的间接税优惠,而不仅仅局限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所得税式的直接优惠,形成财税政策扶持合力,促进创新主体和成果的市场化,充分发挥财税激励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效应。
(三)协调政策导向,消除技术转让和技术入股税收政策的差异化影响
协调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在转化模式选择上的导向冲突,一方面,调高技术入股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比如分红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0%税率计税、股票转让按“财产转让所得”计税;另一方面,降低技术入股模式下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校或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转让股权并取得收益时应参照技术转让税收优惠政策,秉承“无现收益不征税”原则。比如,允许选择五年均匀纳税或暂不纳税。通过上述方式,避免税收政策影响高校、企业、科研人员三者的模式选择决策。
(四)确保税收政策的连贯性和完备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高校“营改增”以来,增值税抵扣链条始终无法打通,给高校或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带来额外的流转税负担,增值税优势无法发挥。税收征管部门在频繁出台新政时,应确保税收政策的连贯性和完备性,制定和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框架体系,让所有的扶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发挥最大功效。高校财税征管机关在优化“放管服”水平时,更要充分借助信息网络、多媒体等,将最新优惠政策及时传达高校,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完善配套措施和细则,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给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带来额外成本。
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尽管高校科技成果数量众多,但高校科技成果的应用及产业化率却远远低于企业、甚至个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而完善、可行的财税扶持政策同样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财税政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财税改革,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和财税等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决定为基本原则,使高校真正成为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常旭华,陈强,韩元建.基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涉税问题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4):22-28.
[2] 郑学党,汪春雨,赵乐祥.新时代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9,(2):68-76.
[3] 李猛.科技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6):119-125.
[4] 陈柳惠.技术转让与作价入股的涉税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78-80.
[5] 郭东妮.中国高校技术转移制度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3,(6):115-121.
[6] 张胜,张丹萍,郭英远.所得税政策对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效应研究[J].科学研究,2017,(5).
[7] 刘海燕,蒋敬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其产权分析[J].唯实(现代管理),2014,(7):48-49.
[8] 赵哲.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16,(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