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区发展及企业精神

2019-10-16张丽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转型发展

【摘 要】 文章介绍了1949年—1995年可可托海矿区对国家的历史贡献,分析了1996年以来可可托海矿区面临的困难,探讨了弘扬可可托海精神再创辉煌的对策建议:宣传可可托海矿区创业奉献精神;加快可可托海工矿区转型项目建设;打造可可托海红色工业旅游基地;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加大对可可托海工矿区转型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 可可托海矿区;历史贡献;面临困难;转型发展

可可托海矿区蕴藏着丰富的矿山资源,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老一辈可可托海建设者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为中国核工业、航空航天事业在矿山经济、科技创新、守边固边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孕育出了“为国分忧、敢于担当,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爱国爱疆、自立自强”伟大的可可托海精神。可可托海矿区的历史,是中国稀有金属发展的典范,是中国人自强不息。打破国际垄断的缩影,是凝聚华夏精神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之际,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可可托海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更高水平,更大力度推动可可托海在新时代更加辉煌。

一、1949年—1995年可可托海矿区的历史贡献

1、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矿山股份公司

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9月29日,“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股份资本为2800万卢布,双方股份额均等,苏方作为资本投入的有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地质勘探费用等,价值1400万卢布,中方作为资本投入的有新疆地区为开采和加工稀有金属必需的土地地段、工业设施、建筑材料等,总值1400万卢布。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成立后,来自祖国各方和苏联的大批專家、技术骨干、矿业职工汇聚到新疆有色金属旗帜下,进行了有色稀有金属地质勘探和开采,把布尔津作为口岸,额尔齐斯河为通商的航道与前苏联通商。1951—1954年,可可托海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务局管理处,年平均职工有3311人,其中苏方人员400人,工业总产值达1849.2万元,生产绿柱石3273.2吨,生产锂辉石10540.3吨,生产钽铌9.266吨。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被誉为“共和国有色长子”、“新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

1954年9月29日,原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访华,决定把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归还给中国。1955年1月1日中苏双方召开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交接仪式庆祝大会,中国收回了可可托海矿区全部企业的经营权,原阿山矿管处改名为可可托海矿务局,开展了独立自主经营。

2、顶起了偿还苏联债务脊梁

1960年7月,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废除科技合作项目,逼迫中国限期还债。当时中国欠苏联总外债折合人民币52.9亿元。按照协议,外债应于1965年前全部还清。还债期间时逢“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用农产品还债的同时,中央决定,用苏联急需的价格高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既可以省下粮食缓解人民生活困难的局面,又可以加快还清债务的进度。1960年冬,用稀有金属矿石顶替农产品还债的重任落到了可可托海矿务局的肩上。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可可托海人挺身而出,扛起了偿还苏联外债的艰巨任务。可可托海矿务局采取了军事化管理的手段,组成200人的采矿先锋营,同时号召组织全矿各族干部、工人、家属、中小学生参加保矿石出口还债大会战。采矿先锋营的战士身背牛皮口袋,手拿镐头、铁锹,冒着严寒、忍受饥饿、奔赴采矿点,打眼放炮、手工选矿,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可可托海人用铁一般的信念和担当完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采矿任务。1959-1961年可可托海矿务局共生产绿柱石5186.9吨,锂辉石58911.4吨,钽铌15.558吨,铯榴石176吨。这些重要的国防战略物资全部对苏出口,为我国偿还了38%的苏联外债,维护了国家尊严,为中国的国际信用注入了力量。

3、助推了两弹一星腾空而起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弹,1967年6月成功爆破第一枚氢弹。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种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东方红一号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响彻苍穹,震动了世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62-1970年,可可托海矿区共生产绿柱石3491.77吨,锂辉石18232.4吨,钽铌145.735吨。为中国”两弹一星”提供了全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原料,为中国发展国防工业、航天事业,为壮我国威、军威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可可托海3号矿脉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的“英雄矿”,“功勋矿”。2017年7月26日,中国航天基金会在可可托海3号矿脉举行授勋仪式,授予可可托海为“两弹一星”爱国教育基地称号,并向可可托海赠送了象征航天精神的火箭模型。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已成为“两弹一星”航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创新了采矿、选矿新技术

疏干排水技术。3号矿脉开采过程中的渗水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1974年实施了“深孔排水预先疏干”方案,在3号矿脉的西北和北部钻了12个疏干井,再用深井排水泵将水排出,降低了含水层的水位,保证了矿山正常生产。可可托海3号矿脉疏干排水技术为全国同类矿山排水疏干提供了系统的经验和技术,1978-1979被评为全国冶金系统红旗先进单位。光面爆破技术。1958-1979年,矿工们发扬敢创精神,在3号矿脉实施了7种以上爆矿方式,找到了“高台阶光面爆破技术”,光面爆破技术成为我国露天矿高台阶光面爆破的首创。碱法浮选工艺技术。以孙传荛院土为主的大批技术人员对选矿工艺进行改造,以廉价的氢氧化纳、碳酸钙和氧化石蜡皂,替代油酸,成功研制了碱法浮选工艺技术,既简化了流程,又在锂、铍、钽、铌选矿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综合回收选矿工艺技术。1986年以后,“87-66”机选厂多次进行技术改造,使锂精矿产达到了24012吨/年,成为我国锂辉石精矿产量最多的选矿厂,锂选矿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锂精矿品位达6.4%。随着“87-66”机选厂选矿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可托海矿区花岗伟晶岩类型矿石的锂、铍、铌的综合回收选矿工艺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5、建设了中国稀有金属工业基地

1955年1月1日可可托海矿务局独立生产经营以来,可可托海人团结拼搏,用愚公移山精神,对可可托海矿区进行了全面建设,共采出矿石639.71万吨,生产绿柱石1.0593万吨,锂辉石52.84万吨,钽铌铁矿567.5吨,铯榴石86.8吨;建成了750吨/日的“87-66”机选厂;建成了装机容量1.9万千瓦地下136米处的水电站,保证了矿区的电力能源;建立了能制造生产精密机械零部件的机械厂;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汽修厂、中心试验室、兴建了可可托海年产2400吨电解铝厂等。截至1995年,可可托海矿务局拥有固定资产2亿多元,下辖可可托海矿、喀拉通克铜镍矿、阜康冶炼厂等36个厂矿基层单位。主要产品有铍精矿、锂精矿、钽铌精矿、低铁锂辉石、铝锭、高冰镍、电铜、电镍、云母粉。压电水晶等10余种,成为中国最大稀有金属工业生产基地。1955-1995年,可可托海矿务局累计工业总产值34604.52万元,累计生产绿柱石294654.98吨,锂辉石精矿182459.21吨,钽铌精矿273.23吨。

二、1996年以来可可托海矿区面临的困难

1、资源濒临枯竭

经过1950-1995年高强度开采,可可托海3号矿脉主导矿产剩余可开采量不断减少。如:可可托海主导矿产资源在历史开采高峰期产量为30万吨/年,到2011年开采量降为18万吨/年,下降了66.7%。其中锂辉石剩余可采量仅占已探明储量的19.6%,按现有开采量计算,可采年限不足5年;钽铌剩余可开采量只有0.01万吨,资源频临枯竭;2011年对石英矿石储量进行勘探,矿区石英资源已经完全枯竭。

2、基礎设施陈旧

矿区道路损毁。1987年以前可可托海矿区企业办社会时,镇区所有的社区道路及矿区道路都是企业建矿时兴建和后期维护的,由于资金投入长期不足,矿区道路损毁率达80%,特别是3号矿脉周边1公里的矿山道路损毁严重,影响了矿区职工的生产通行。供水设施落后。可可托海蓄水塔与供水主干管是1954年建立的,蓄水胆经常出现渗漏,管网故障频发,有效供水压力大。供热系统老化。可可托海气候寒冷,全年无霜期仅140天,但至今没有统一供热管网,现有供热设施建于20世纪60年代,供热锅炉及管网严重老化。

3、历史遗留问题多

企业负担重。2000-2009年,可可托海矿区职工平均工资只有1500元,为了使矿区有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在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的扶持下,2010-2011年调升稀有公司职工工资1937万元,使2012年“五险一金”缴费基数增加费用765万元,加重了企业负担。社会负担重。企业仍然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如可可托海镇区的供暖供水、电视网络均由稀有公司每年背负650万元。就业压力大。2011年可可托海矿区稳定就业仅890人,而失业人口达1500多人,失业率高达15%。

4、矿工居住条件简陋

可可托海矿区住房大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土坯房和草泥房,冬季难御寒,夏季不能挡雨,严重威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区在20世纪70-80年代盖的红砖平房、公用楼房,因建设标准低、结构差,大部分已成为危房。为解决矿区职工住房问题,可可托海镇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申报833套,2012年底完成了268套住房建设任务,但由于稀有公司经营困难,职工收入低,少数民族职工和困难职工买不起棚户区改造房,仍居住在危房中。

5、矿区生态破坏严重

可可托海多年粗放式的露天开采,地表植被大量破坏,现需要治理的矿山植被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废弃矿石随处堆放,260 多万吨低品位矿石、矿渣露天堆放在矿区内,400万吨尾矿没有合理利用,污染面积达8平方公里,产生的放射性元素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和矿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治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石油焦破碎产生粉尘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

三、弘扬可可托海精神再创辉煌的对策建议

1、宣传可可托海矿区创业奉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对共产党人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剂”。可可托海历史砥砺出的“团结、包容、大爱、奉献、拼搏、创新”的可可托海精神有待我们继承和发扬。为此,可可托海干部学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议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按照《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要建立专家智库,深度提炼可可托海精神,讲好专题精品课;精心打造现场教学,通过写好机械厂现场教学点解说词、更新“87-66”选厂主题教室展板内容、重新设计地下水电站展板,把老一辈可可托海人的感人事迹转化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鲜活素材,用红色的历史熏陶人,用生动的故事感动人;精心打造体验教学,利用3号矿脉已经修建完成的主碑广场设置学员主题活动场所,增设下矿坑背矿石体验式教学环节,丰富课程内容,让学员在体验中触摸历史,感受现实,通过心灵上的震撼与思想上的共呜,强化爱国、忠诚、担当的思想意识。

2、加快可可托海工矿区转型项目建设

要加快就地升级转型项目建设。加快水电站扩机工程建设。现投资3.59亿元进行技改扩建,年可增加发电量1.196亿KWH,加原有电站,总装机容量73MW,年发电量可达2.194亿KWH,可解决可可托海稀有公司在富蕴县工业园区新建项目70%用电。加快3号矿脉地采工程建设。通过对3号矿脉主井部分、巷道改造,重新开采3号矿脉可回收锂矿石、铍、云母等资源,每年可为下游产业提供资源保障,其产品以满足我国的工业材料及高端国防工业的需求。就地技改铍、锂矿石综合回收选矿项目。投资8700万元,引进先进的选矿设备,改进选矿工艺,使其最终达到无尾矿排放的稀有金属综合选矿场的目标。

要加快异地新建转型项目建设,发展非矿产业,计划在富蕴县工业园区投资2亿元新建生产能力2万吨的氮化硅和碳化硅复合材料冶炼厂,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复合材料2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1900万元。拟投资1.3亿元在富蕴县工业南区拟建一座前期15万吨,后期规划100万的钾肥厂。把可可托海景区的云母制品厂搬迁到富蕴县工业园区,拟投资1.5亿元,新建年产10000吨云母制品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利税900万元。通过在建项目转型升级和异地新建项目,实现可可托海工矿区可持续发展。

3、打造可可托海红色工业旅游基地

明確可可托海工业旅游发展目标和思路。打造两个景区,第一景区是打造国家矿山公园,以3号矿脉为主体,打造集科研、科普、天然地质矿坑现场教学点,打造世界唯一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广场。第二景区是以地质陈列馆、海子口,伊雷木湖、地下水电站、知青农场,打造综合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区。开辟一条旅游线路,把工业厂区全部串起来,这些都是历史遗物和企业鉴证,形成工业旅游参观项目,看重打造以3号矿脉为主的稀有金属选矿,把稀有金属的历史通过科技的靶区现场形成参观线,边生产边供游客参观,形成工业旅游环线。扛起一面红旗以地质博物馆为主,以可可托海为基础,打造矿山主题公园、红色干部培训基地、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宣传可可托海精神。

完善可可托海工业旅游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要修建好3号矿脉景区水冲厕所和停车场,完善3号矿脉景区大门及门禁系统及相关配套工程,完善3号矿脉高山观景台及道路建设,做好接待中心的设计及基础建设工作,修复和设计额河第一桥“俄式老桥”施工工作,建设3号矿脉疏干排水维护、高山伐道及道路两边的绿化亮化等旅游标准化建设项目,为开发国家矿山公园工业旅游创造条件。

大力开发矿区工业旅游景点。要把3号矿脉、海子口、地下水电站、桦林公园等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并实体投资工业旅游开发,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分期进行高水平的整体规划和系统建设可可托海工业旅游景区;要办好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近可可托海,聆听历史,寻找记忆,感受红色文化;要在原机械厂,碳化硅微粉厂运输车队和电修厂厂址上规划建设红色旅游基地和珠宝加工,旅游纪念品加工厂,宝石、奇石卖场,打造旅游购物区;要把桦林公园打造成顶级的高档旅游休闲居住区。逐步把可可托海工业旅游建设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矿业旅游经典景区。

4、加大民生项目建设

切实加大可可托海矿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力度,计划筹备7500万元新建道路2条、水电管线40公里以及职工住宅集中供热工程,提高矿区职工生产通行和生活质量。

改善职工住房条件。要实施100套棚户区改造房、100套廉租房和185套公共租赁房建设,33栋、3万平方米楼房节能改造工程,改善矿区职工及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

妥善分流、安置转型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要积极争取“4050”(女40男50)企业内部退休政策分流185名职工,通过矿区就地技改转型项目安置86名职工,通过异地新建项目安置待岗职工营590名,组建可可托海旭能热力公司,负责镇区供暖设施运营和管理,分流安置34名企业职工等,减轻企业职工再就业压力。

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把尾矿库内的400万吨尾矿分解为石英粉、云母粉、长石粉、实施深度加工,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促进原材料的梯级利用和高效产出。实施对尾矿库方圆3公里进行生态环境治理,通过植树、通过对废石尾矿堆的整治和覆土绿化,种草等措施美化环境,使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9%,林草覆盖率达到45%。 加快落后污染加工企业关停步伐。

5、加大对可可托海工矿区转型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可可托海矿区在转型中国家、自治区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独立工矿区转型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可可托海矿区转型中关停的碳化硅厂、电解铝厂、云母板厂其补助资金和办法,希望比照关停小企业政策,对职工的工资及企业资产净值给子补助。矿区转型工作中,企业的在建项目6.0117亿元与异地新建项目4.8亿元,共需资金投入10.8117亿元,建议国家设立独立工矿区转型专项资金扶持。建议国家在棚户区原来补贴13000元的基础上,对特困职工加大优惠补贴力度;建议稀有公司承担的公益性岗位162人完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以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可可托海矿区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富蕴县档案局.共和国不会忘记——可可托海[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8.5.

[2] 富蕴县党史研究室.西部明珠——可可托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12.

[3] 富蕴县史志办.神奇的可可托海[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12.

[4] 徐晓风.刘君.论大庆精神的当代价值[N].学术交流,2017.15.

[5] 闫立超.崔珊妹.红旗渠精神研究:回顾、现状及展望[N].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1.

[6] 牛恒磊.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N].西安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5.

【作者简介】

张丽华,任职于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转型发展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