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系统的工装件模块开发与应用
2019-10-16张润灿李金兰
张润灿 李金兰 杨 瀛
(广船国际工法部)
0 前言
数字化造船是现代造船模式里一个重要部分,而开发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是数字化造船的一个必要手段。当前在船舶行业上应用得最广泛、最成熟的计算机技术是船舶设计系统,如AM、Tribon等系统,这些系统涵括了船体建造过程中的大部分数据,是整个造船流程的根基,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将传统出图模式的工装件纳入船舶设计系统,进行整体性建模、出图出托和干涉排查,是推进现代造船直接有效的方法,为智能化造船奠定基石。
1 工装件常规出图模式
船舶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辅助工装件一般包括吊码、脚手码、临时加强、支撑座板、快速搭载码、吊篮耳、密性连接板等,传统的出图模式为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和出图,在现代化造船和数字化造船的大趋势下,逐渐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使用CAD进行工装件的二维平面设绘,过程较为抽象复杂且直观性差,对设绘人员空间想象力和设计经验要求较高,导致绘图效率低下;
(2)不同工装件按传统模式单独出图,使得同一分段具有多达十余份施工图纸,不便于现场施工查图,容易造成施工遗漏或施工错误;
(3)传统出图方式无法与设计系统直接接轨,导致技术与工法呈现脱节现象,工装件往往容易与船体结构和舾装件冲突,无法直观和全面地进行排查,因而遗留到现场导致修改;
(4)缺少三维模型,难以实现三维仿真模拟,无法做到数字虚拟造船。
2 AM系统工装件模块开发
为改变以上现状,提高工装件设计效率,更好的服务现场生产,需对AM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在AM系统平台上增加“工装件”模块,该模块作为AM系统里众多模块中的一个。
AM船舶设计系统有船体结构、铁舾、管路、电气这几大模块,船体结构建模主要用Hulldesign模块,其它建模均使用Outfitting模块,两种模式均可实现工装件建模,但使用Hulldesign进行工装件建模相对于Outfitting操作较为繁琐,且开发难度较大。工装件与舾装件比较类似,故可参考AM系统中的舾装件Outfitting模块进行开发。
图1 工装件命名规则
图2 工装件模块操作流程图
图3 工装件建模界面
图4 GLS-PDM数据管理系统界面
2.1 确定AM系统工装件命名规则
为规范AM系统中的工装件模型命名,需编制相应的工装件编码原则,依据相关船舶设计区域代码和编码规范,结合工装件标准和铁舾件命名规则,对工装件中的脚手码、吊码、快速搭载码、支撑座、加强材等进行了编码,命名规则见图1所示。
2.2 AM系统工装件模块开发及测试
开通了一个专用的工装件测试工程项及相应的MDB:GZJ(工装件),用于工装件模块开发、测试以及后续的改进。该测试模块一般操作流程见图2所示。
工装件出图登录进入界面与建模进入界面类似,只是在Module下拉列表选择不同,建模选OUTFITTING,出图选择HULLDRAFTING,登录界面及操作界面见图3所示。
工装件托盘是整个工装件模块开发及测试中比较难以开展的一项,工装件除了脚手码及密性连接板外,其它的工装件都需要在使用完工后拆除,安装拆除的阶段也可能各不相同,还有部分工装件如吊码、加强均可多次循环使用,均不经过物资管理系统。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是脚手码与密性连接板走物资管理系统,与舾装件托盘形式一样,其它工装件托盘不走物资管理系统,在GLS-PDM系统中托盘属性设置为工装,到时提取工装属性的托盘即可,并生成EXCEL表下发制造部门,其它涉及到领用、回收等依旧延续之前的方式。
根据相应解决方案对GLS-PDM数据管理系统进行了开发改进,增加了工装托盘物量统计等功能,托盘中涉及到工装件物量在AM建模后,在GLS-PDM系统中进行数据提取,并导出该部分工装件EXCEL表,即托盘表,见图4所示。
图5 模型统一命名处理
图6 工装件选择程序
2.3 AM系统工装件模块的二次开发
对现有舾装建模,开发出多项更加适合工装建模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模型统一命名:批量操作,减少了命名时间和人为错误,见图5所示。
工装件选择程序:使设计人员能通过程序快速直接选用目标工装件,避免逐个翻查部件库,方便快捷,提高建模效率,程序界面见图6所示。
工装图数据提取:根据AM系统drafting模块图框里调取的工装件模型,提取工装件模型数据信息,并自动绘制生成零件表。
3 AM系统工装件模块应用
3.1 AM系统工装件3D建模
工装件建模模块可精确创建工装件3D模型,快速定位工装件模型到船体结构相应位置,并模拟工装件现场安装情况,检验工艺方案是否合理,进而工艺优化设计。部分工装件的建模应用见图7~图14所示。
3.2 AM系统工装件出图
利用AM软件系统的特点,可将原《分段吊码布置图》、《分段支撑布置图》、《分段加强图册》、《分段脚手码布置安装图》、《快速搭载码布置图》等多份工装件图纸合并出图,减少图纸分类数量,有利于提高出图效率和准确率,减少施工错误,方便现场施工查图,减少施工遗漏,降低施工错误,工装件图范例见图15所示。
3.3 干涉检查
将同一分段(区域)上所有专业的模型调集在一起,便可进行干涉检查,提前发现问题,减少工装件设计与船体舾装冲突,减少图纸出错率,优化工装件设计,从而减少现场返工率,加快生产进度,工装件与铁舾件典型冲突情况见图16所示。
4 应用效果及后续改进
4.1 经济效益
通过实船的应用,研发出一整套基于AM舾装建模的工装件建模出图模块及出图模式,并通过干涉排查,提前干预及修改了大量传统CAD出图模式下难以发现的碰撞冲突,将原设计出图模式埋下的施工修改隐患提前暴露并修改优化,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成本和周期。选取部分载体型船在工装件设计和实施中统计的干涉数量如表1所示。
按各工装件的材料和焊接综合平均成本脚手码100元,吊码500元,其它工装件200元计,统计数量以极地凝析油轮1艘,7.5万吨油轮2艘,30万吨矿砂船4艘计。则实施载体船因干涉提前排查解决而产生的效益预估为:
ξ=(100+128*2+15*4)*500+
(1427+754*2+588*4)*100+(43+50*2+47*4)*200=802900元。
4.2 干涉成因分析及优化改进
在干涉排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出工装件和船体结构以及舾装件产生干涉的深层原因,并通过流程优化、设计优化等措施加以避免和改进,是工装件模块开发应用的核心关键。
分析干涉产生的主要成因如下:
(1)无相关参考图纸或资料不全,导致工装件按传统方式设计出图时,无法进行干涉排查或因资料不全而未发现干涉情况,遗留至现场;
(2)部分设计修改滞后或中途变更,致使工装件设计时位置良好但后期出现干涉现象;
图7 吊码
图8 脚手码
图9 横杆工装架
图10 吊篮架
图11 龙门架
图12 坞墩
图13 支撑
图14 脚手架
(3)舾装件或船体结构位置的唯一性。以脚手码为典型代表,在表1的统计对象中,脚手码发生干涉占比数量最大,主要表现为与舾装舱梯和货油管等冲突需移位,因舱梯和货油管的设计位置相对固定难以变更,只能脚手码移位,且脚手码因为其特殊性,一个脚手码的移位往往需带动周围数个脚手码同时修改调整;
(4)工装件设计位置的唯一性。以吊码为典型代表,受分段或总段重心位置及吊装方式的影响,部分吊码只能布置在某个强肋位固定点处,调整范围相对较小或无法调整,使该处受影响的分舱标志等舾装件只能改后续缓装,否则分段或总段无法吊装;
(5)施工错误导致。
在此基础上的工装件模块开发,可以说是解决了传统CAD出图模式下一直存在的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同时,为更好的使干涉情况封闭在设计阶段,减少后续施工修改,还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持续改进:
图15 工装件图范例
图16 吊码与管子及管子托架冲突
表1 实施目标船型工装件与船体舾装干涉情况数量情况统计单位:件
(1)加强舾装设计和工装件设计信息沟通的通畅性和紧密性;
(2)优化舾装设计和工装设计时机,保证协调性,提高干涉排查的准确性;
(3)将干涉较少的区域形成标准化设计,干涉较多的区域划定为重点区域重点关注;
(4)持续进行二次开发,使工装件模块更加完善易用。
4 结束语
工装建模模块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提高了工艺图纸出图效率和出图准确率,便于图纸的一体化设计,同时,直观的三维模型更有利于工装件与舾装的干涉排查,也有利于现场生产效率的提高。
对AM系统进行工装建模模块开发,符合“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工作要求,符合现代造船企业的发展趋势,对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综合实力及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续的建模2.0工作及智能制造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