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的疗效及对矫治时间的影响

2019-10-16吕吉训张万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垂直距离水平面冠状

吕吉训 张万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苏州口腔医院正畸特需科2015-04~2017-04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正畸治疗,实验组行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照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29.57±7.62)岁;上颌拥挤度为1.73~2.98 mm,平均上颌拥挤度为(2.24±0.23)mm。实验组男44例,女22例;年龄为20~50岁,平均年龄为(35.61±7.42)岁;上颌拥挤度为1.65~3.37 mm,平均上颌拥挤度为(2.31±0.26)mm。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牙周炎症;缺失牙;有颌面部外伤手术史;因外伤、肿瘤等其他疾病造成的颌面部发育畸形;合并内外科严重疾病;有骨科代谢疾病史;下颌骨后缩导致的骨性II类错,同时下颌存在中度或重度拥挤;妊娠、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疾病史;无法配合。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正畸治疗。于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后粘接0.559 mm×0.711 mm规格的MBT直丝弓托槽,再依次换用镍钛圆丝及方丝,排齐整平,直至上颌可放入0.432 mm×0.635 mm规格的不锈钢方丝,上颌以微种植体以及后牙为支抗关闭拔牙间隙。

1.4.2 实验组 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于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后粘接0.559 mm×0.711 mm规格的MBT直丝弓托槽,排齐整平牙齿放入0.432 mm×0.635 mm规格的不锈钢方丝后,行骨皮质切开术,患者行仰卧位,局部麻醉完毕后暴露唇颊侧黏骨膜全厚瓣,以超声骨刀(mectron Piezo Surgrey®3,意大利)作一切口,深度以穿透骨皮质达骨松质,手术区域为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包围区,于牙根间、牙槽骨上方做垂直切口,从牙槽嵴下约2.5 mm至根尖下2 mm,并于根尖下方做水平切口,将所有垂直切口连接。对唇侧骨板相对较薄的部位移植0.5 g Bio-Oss Collagen骨粉(Geistlich,瑞士),将其填充术区,均匀铺于牙根表面牙槽骨上,操作完毕后剪切较术区稍大的Bio-Gide口腔修复膜(Geistlich,瑞士),于原有位置复位龈瓣,最后缝合。术后1周拆线,2周后以种植体及后牙为支抗,通过镍钛螺旋拉簧加力内收上前牙,力度调整至2.0~2.5 N范围内,后每3周加力1次。常规拍摄锥形束CBCT。

1.5 观察指标

1.5.1 治疗效果 采用Dolphin Imaging 12.0读取锥形束CBCT数据,并建立三维坐标系。水平面:通过鼻根点(即额鼻缝和正中矢状面交点)且平行于眦耳平面(即眶下缘最低点至外耳道上缘);矢状面:通过鼻根点及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垂直于水平面;冠状面:通过鼻根点,同时垂直于矢状面及水平面。测量两组矫治前后牙齿位置、硬组织、软组织相关数据,计算变化量,取均值。

牙位置:①U1I-HP:上中切牙边缘中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取左右侧取均值;②U1I-CP:上中切牙边缘中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读取左右侧取均值;③U1R-HP:上中切牙根尖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取左右侧取均值;④U1R-CP:上中切牙根尖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读取左右侧取均值;⑤U1-HP:上中切牙长轴与水平面交角。

硬组织:①SNA:蝶鞍(颅中窝正中部、蝶骨体上部)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构成的角;②UARA:牙槽座点、上牙槽缘点连线与腭平面(前鼻棘点与后鼻棘点连线)的交角;③A-HP:上牙槽座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④A-CP:上牙槽座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⑤Sd-HP:上牙槽缘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⑥Sd-CP:上牙槽缘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

软组织:①Sn-HP:鼻下点(鼻中隔与上唇皮肤所构成的角的最深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②Sn-CP:鼻下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③Ls-HP:唇上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④Ls-CP:唇上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⑤NLA:鼻小柱前端至鼻底,与鼻底至上唇红唇间交角。

1.5.2 矫治时间 统计2组关闭间隙时间时间,计算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组治疗效果、矫治时间均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矫治前后牙位置、硬组织、软组织相关变化量比较

实验组U1I-CP、U1R-CP相关变化量为(6.38±1.57)、(1.62±0.31)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4.64±2.21)、(0.48±0.26)mm;实验组U1I-HP、U1R-HP及U1-HP变化量分别为(1.22±0.91)、(0.13±0.08)mm和(12.01±4.98)°,与对照组的(1.19±0.89)、(0.11±0.09)mm及(11.98±5.0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NA、UARA、Sd-CP、Ls-HP、Ls-CP、NLA变化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P、A-CP、Sd-HP、Sn-HP、Sn-CP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1~2)。

表1 2组矫治前后硬组织相关变化量比较 (±s)Tab 1 Comparison of the hard tissue related changes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s)

表1 2组矫治前后硬组织相关变化量比较 (±s)Tab 1 Comparison of the hard tissue related changes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s)

组别 SNA(°) UARA(°) A-HP(mm) A-CP(mm) Sd-HP(mm) Sd-CP(mm)对照组 0.09±0.03 9.62±3.41 0.09±0.08 0.13±0.06 0.38±0.34 1.67±1.14实验组 0.41±0.17 12.83±3.24 0.11±0.10 0.14±0.08 0.41±0.35 3.08±1.19 t值 15.060 5.544 1.269 0.812 0.499 6.951 P值0.000 0.000 0.207 0.418 0.618 0.000

表2 2组矫治前后软组织相关变化量比较 (±s)Tab 2 Comparison of the soft tissue related changes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s)

表2 2组矫治前后软组织相关变化量比较 (±s)Tab 2 Comparison of the soft tissue related changes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s)

组别 Sn-HP(mm) Sn-CP(mm) Ls-HP(mm) Ls-CP(mm) NLA(°)1±3.57实验组 0.81±0.61 0.43±0.35 2.41±0.64 3.42±0.69 10.84±3.26 t值 0.093 0.338 5.779 9.965 5.428 P值对照组 0.80±0.62 0.41±0.33 1.73±0.71 2.17±0.75 7.6 0.926 0.736 0.000 0.000 0.000

2.2 2组矫治时间比较

对照组关闭间隙时间为(10.02±1.42)个月,实验组关闭间隙时间为(5.25±1.37)个月。实验组关闭间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是于牙槽骨骨皮质上做切口,再铺入骨粉,相比于传统截骨术而言可较为完整的保留骨松质,对患者伤害较小[4]。正畸治疗后,因截骨造成的伤害更大,会一定程度上延长修复时间,这就增加了术后的不确定风险。而对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松质基本不造成伤害,不仅利于骨结构保护,而且能引起局部加速现象(RAP),这是一种组织在受到损伤后会暂时出现的代谢反应,可促进缺损修复,缩短恢复时间[5~6]。RAP可激发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加速牙槽骨脱矿,从而减小牙移动阻力,巧妙运用骨损伤后的自愈机制及正畸加力,加速牙移动,缩短矫治时间[7~8]。该研究以龈缘下2.5 mm的特殊切口设计,在保全龈乳头的同时有效避免牙槽嵴顶被破坏,亦便于术后缝合。该研究中,实验组SNA、UARA、Sd-CP、U1I-CP、U1R-CP、Ls-HP、Ls-CP、NLA变化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临床疗效。矫治过程中,内收前牙时需尤其注意把控上前牙转矩,做到整体内收[9],以避免其过度直立或倾斜两种极端现象造成的鼻唇角过钝,最终形成典型的畸形拔牙面容[10~11]。研究中实验组上中切牙牙冠及牙根内收程度较对照组更大,而两组切牙与水平面交角的增量无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骨皮质切开术更利于上前牙的整体内收,控制转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2~13]。

猜你喜欢

垂直距离水平面冠状
语音法确定垂直距离时戴堤前后发音时面下1/3最小距离的比较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头影测量评估福建地区中青年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水城”被淹
动能定理在水平面运动模型中的应用和归纳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