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面部烧伤创面感染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0-1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454000沈海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454000)沈海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治疗面部烧伤创面感染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组,每组39例。甲组:29例男,10例女;年龄19~56岁,平均(36.5±4.3)岁;火焰烧伤23例,热液烫伤16例;乙组:31例男,8例女;年龄20~58岁,平均(36.8±4.2)岁;火焰烧伤21例,热液烫伤18例。研究入选对象均被确诊为面部烧伤创面感染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审核标准,且签有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等。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①烧伤早期心理护理:烧伤早期应耐心向患者介绍烧伤后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愈后情况、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安慰病人,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②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因烧伤治疗周期长,病痛明显,患者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轻柔、舒缓的轻音乐,与患者聊天等方法,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使患者放松心情;③康复期心理护理:烧伤后因创面愈合会出现色素沉着现象,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做好防晒工作,避免日光照射,同时多食维生素C含量丰富、色素较少的食物;此外,因创面愈合后出现的疤痕影响患者容貌,导致其产生悲观、抑郁等情绪,甚至拒绝与人接触,护理人员还应对此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积极与其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与其他患者接触。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s)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s)
组别 时间 物质生活维度 躯体健康维度 心理健康维度 社会功能维度 总分甲组 治疗前 35.3±4.6 36.6±3.3 33.4±4.5 44.6±4.5 146.3±14.2乙组 治疗前 34.8±4.3 36.2±4.1 32.8±4.2 44.3±3.4 144.7±18.4 P>0.05 >0.05 >0.05 >0.05 >0.05甲组 治疗后 36.8±3.4 39.2±4.1 37.7±3.8 46.8±4.2 152.6±8.2乙组 治疗后 39.6±4.5 45.8±4.4 56.8±3.5 65.4±3.9 211.3±16.3 P<0.05 <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程度与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其中,SAS、SDS评分得分越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不明显。生活质量采用GQOLI-74量表评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分为物质生活、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数据用例数(%)和(±s)表示,组间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51.7±2.4)、SDS评分(49.6±2.2)分别明显低于甲组(58.5±2.9)、(5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给予面部烧伤创面感染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表明面部烧伤创面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效果。由于面部烧伤创面感染患者会出现严重水肿和剧烈疼痛感,再加上易造成疤痕,影响面部美观性,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悲观的情绪,因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此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还能增强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综上所述,面部烧伤创面感染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