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脊柱内固定对胸腰段骨折稳定性与疗效分析

2019-10-16陈俊邑大石桥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营口115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椎骨腰段椎弓

陈俊邑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骨科 (辽宁 营口 115100)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经皮脊柱内固定对胸腰段骨折稳定性与疗效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微创组:72例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69例患者,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术后24h微创组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角和开放组对比显出优势,说明应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临床见效快,且术后90d微创组较开放组有较大优势,P<0.05。②术前、术后7d、术后90d、术后6个月VAS评分发现,微创组对比开放组疼痛程度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经皮脊柱内固定术后效果显著,对患者日后恢复有较大帮助,对骨折的修复情况良好。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在骨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大部分伤害都是外部暴力造成的[1]。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因损伤的程度和类型而异。近来随着影像学发展和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也开始被广大医护工作者所接受,临床效果也逐渐被患者所认同。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1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临床研究经皮脊柱内固定对胸腰段骨折稳定性与疗效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微创组:72例患者,平均年龄(36.24±15.66)岁,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69例患者,平均年龄(35.67±11.35)岁,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纳入标准:①被确诊为胸腰段骨折的患者;②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③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患者;②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③本次研究前半个月内,接受影响本次临床结果的相关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1.2 方法

全身麻醉后,患者保持俯卧位,腹部和下胸部悬吊。C臂X射线机用于定位受伤的椎骨,并使用常规消毒布。在微创组中,在X射线监测下,将4根导针置于受伤椎骨的上下椎体的双侧椎弓根中。在体表制作竖切口,剥离表层皮肤和皮肤深层筋膜,利用扩张器扩宽手术野,暴露椎旁肌,沿着导针将空心钻钻到椎体上,并将相应的六分仪系统椎弓根螺钉拧入螺旋龙头。根据弧形轨迹,固定杆通过皮肤插入螺钉头部。在X射线下,拧紧固定螺母并在满意复位后锁定销杆。扩张椎弓根通道。填充骨移植颗粒以修复受损的椎骨。椎体X射线照射后,清洗伤口表面,插入引流管,并关闭切口。

开放组:全麻后,先为患者做气管插管,在胸腰椎后正中部位取一切口,采用C臂X射线透视检查确定受伤椎体和椎弓根螺钉的固定位置,确定固定点。将椎弓根螺钉插入受伤的椎骨和上下椎体。首先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正常的椎骨,沿连杆插入连杆,将椎弓根螺钉置于受伤的椎骨内,并将其固定在连杆上。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近端和受伤的椎弓根,远端和受伤的椎弓根分别打开。恢复椎骨前缘的高度,纠正脊柱后凸,闭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角:对比两组在术前、术后24h、术后90d的伤椎椎体高度比和cobb角。②疼痛水平测试:VAS视觉模拟评分用于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水平。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经皮脊柱内固定对胸腰段骨折稳定性与疗效分析。方差分析用于测量后的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角

经对比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角发现,术后24h指标微创组优于开放组,说明应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临床见效快,且术后90d微创组仍优于开放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90d、术后180d VAS评分发现,微创组VAS评分分别为:(7.49±1.36)分、(3.41±0.56)分、(1.76±0.43)分、(1.23±0.34)分;开放组VAS评分分别为:(7.44±1.59)分、(4.99±0.57)分、(2.56±0.75)分、(2.34±0.35)分。对比可知,微创组疼痛程度对比开放组明显较低,P<0.05。

3.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能感觉到剧烈疼痛。因此及时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治疗,缓解神经部位是有必要的[2]。避免继发性损伤。传统的开放复位和内固定能较好地修正患者脊柱的弯曲程度,但椎旁肌术中损伤严重,下背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和纤维化,并发症较多。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一种新型手术,经皮微创脊柱固定术进行治疗。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主要通过微创方法放置杆以达到复位和内固定的目的。此操作包括特殊空心万能头椎弓根螺钉扩张器和连杆插入器[3]。采用几何轨迹原理,采用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根据弧形轨迹将经皮连杆插入螺钉的通用头部。锁定螺钉塞用于锁定预切割和预弯曲的杆,并且在3d中内部固定在胸腰椎骨折的短段。内固定器插入深部筋膜下椎旁,力臂短,生物力学稳定[4]。手术过程中连杆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强,可以将受伤的椎骨推到顶部,恢复受伤的椎体高度,防止椎体高度的长期损失。

本次研究主要对本院收治的14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经术后对比两组受伤部分椎体比值、cobb角数值发现,术后24h微创组见效较快,且术后90d微创组仍优于开放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胸腰椎骨折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临床疗效较为乐观。经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发现,微创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

综上所述,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效果显著,对患者日后恢复有较大帮助,对骨折的修复情况良好。

表1. 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 角(±s)

表1. 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 角(±s)

注:与开放组比较,aP<0.05,与术前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伤椎椎体高度比(%) cobb角(°)微创组 72术前 50.23±6.88 33.56±2.45术后24h 94.35±7.23ab 18.35±2.01ab术后90d 85.46±7.19ab 8.14±1.39ab术前 51.35±5.33 34.18±2.14术后24h 93.45±8.27b 25.76±1.55b术后90d 95.28±9.11b 13.69±1.34b开放组 69

猜你喜欢

椎骨腰段椎弓
蓝玉簪龙胆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胸椎骨折患者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