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2019-10-15吴保珍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心功能

吴保珍

【摘  要】目的:观察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基础性护理)和干预组(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参照组低,且干预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参照组更为优异,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满足P<0.05。结论: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患者负性情绪少,心功能改善明显,适合临床推荐。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干预;运动康复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负性情绪;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68-01

冠心病是常见的动脉疾病,这多与患者生活不健康存在明显的联系。有临床医学循证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心衰如果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而且对提高免疫力、生活质量,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以目前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临床运动康复治疗效果来讲,临床疗效受到患者情绪、错误认知等因素等影响,临床疗效并不显著[1]。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本研究以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为对象,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随机抽取92例在2017年8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46例,年龄63-84岁,平均(74.05±5.63)岁,男女患者各占据26例、20例;干预组46例,年龄64-84岁,平均(74.56±5.68)岁,男女患者各占据27例、19例。组间患者基础数据比较,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价值。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基础性护理,内容: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估,运动康复、药物辅助护理。干预组:针对性心理干预,内容:(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主动交流沟通,交谈间言行举止大方得体,使其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减少对医院的陌生恐惧感;另外根据交谈内容,掌握患者思虑,针对性其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贯彻落实;重视以患者的负面情绪为主。(2)结合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心理疏导方案,干预方式可以是由个人或者团队方式实施,合理利用根据患者的时间段实施心理干预;如果期间患者情绪严重化,可从家属了解情况,实施对症心理干预,减轻心理压力;病人自我调节能力限制性强,责任护士通过呼吸、肌肉等放松法指导,使其心态调整最佳状态[2]。(3)运动康复治疗过程中,心衰患者面对漫长的治疗周期往往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等错误认识,引起低落情绪,不愿再接受治療,影响临床疗效,故在护理期间时刻对其情绪变化实施关注,结合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介绍病情起因、发展、治疗手段及护理措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确保其治愈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不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其中负性情绪变化用汉米顿焦虑、抑郁量表对护理前后其心态变化实施分析;同时护理前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期内径变化实施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分为两种,一是计量数据(负性情绪变化和心功能指标),用()表示,t处理;二是计数数据(性别、年龄),用[n,%]表示,卡方处理;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负性情绪变化分析

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不明显,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比参照组改善更为优异,数据差异显著,满足P<0.05,详情见表1。

2.2心功能指标变化分析

护理前心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护理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满足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但随着近两年来冠心病患病率增加,合并心衰患病率明提高,加之该病情位置比较特殊,大多数患者无法正面面对疾病,不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久而久之焦虑、抑郁情绪严重,使预后康复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减少负性情绪,确保临床疗效,给予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实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比参照组少,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原因分析:老年患者相对比青壮年,身体各项功能衰退,常常出现功能性障碍等问题,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之冠心病合并心衰病情的影响,故按照患者不同心理忧虑问题,针对性提出心理干预方案,消除其不良情绪,减少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减少儿茶酚释放,改善患者的血管收缩能力、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脏负荷[3]。与此同时,患者出现抑郁等消极情绪时,实施自我鼓励法或者责任护士干预,以恢复平和的心境为目的,展开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心肌损伤症状,减少心功能恶化现象。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减少,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适合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郭灵东. 运动康复及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影响的观察[J]. 人民军医, 2017,68(12):1190-1192.

[2]      王晓娟, 邵静, 朱祥苓, et al.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清皮质醇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44(05):161-164.

[3]      胡琳, 杨建全. 运动康复训练联合通络补心化瘀汤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心率恢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9):2123-2125.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miRNA—1和心肺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团体辅导案例分析
给心功能分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