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2019-10-15孙冲
孙冲
【摘 要】目的:探讨胸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胸椎管内肿瘤患者32例为对象,将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断、手术治疗情况详细整理作回顾性分析,总结胸椎管内肿瘤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结果:32例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93.75%,治疗优14例、良10例、可7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96.88%。结论:胸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情复杂,临床诊断时采用MRI的诊断符合率高,可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胸椎管内肿瘤;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52-01
由于椎管内肿瘤患者发病早期并无典型的临床征象,临床诊断时有着较大的难度,临床表现或者特征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导致患者的病情误诊的几率较大,从而使患者的病情治疗被耽误[1]。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纳入的32例胸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各項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胸椎管内肿瘤患者32例为对象,男性19例和女性13例,年龄42-65岁、平均(50.28±2.10)岁,病程16d-2年、平均(90±8)d,临床症状见逐渐加重趋势;32例患者中合并腰背胀痛18例(56.25%)、夜间痛7例(21.88%)、间歇性跛行10例(31.25%),胸腹部束带感14例(43.75%)、大小便功能障碍11例(34.38%)、下肢麻木且无力28例(87.50%)、步态不稳且容易摔跤,并具有踩地如踩棉花感23例(71.88%)、痛觉降低28例(87.50%)、下肢肌力降低26例(81.25%)、肌张力增高16例(50.00%)、浅反射消失或者降低25例(78.13%)、腱反射亢进15例(46.88%)、膝与踝阵挛阳性16例(50.00%)。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采用X线对患者的胸椎段进行扫查,观察患者的椎体破坏和椎体压缩等情况;以脑脊液动力学及生化检查患者椎管内梗阻以及蛋白水平;用MRI检查患者的病灶部位及其涉及范围,分析病灶和脊髓、周围组织存在的关系。
1.2.2手术方法
行全身麻醉;术前使用数字摄片定位患者的病灶,术中则采用C型臂X光机定位患者的病灶;将患者摆放为俯卧位,于后正中切开,显露病灶上、下各1个椎体,顺着棘突和椎板将椎旁的肌肉剥离、牵开,注意保留患者的棘上韧带;处理好棘突,采用小型椎板咬骨钳对患者的椎板和黄韧带进行详细处理;将患者的胸椎管充分暴露,在患者的硬脊膜上吊线后切开,并在肿瘤组织上进行挂线牵引,随后详细的将肿瘤组织分离和去除。
1.3评价标准
参照《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2]中的标准评价患者病情: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影像学表现为边缘呈光滑状,和脊髓的分界清楚,呈梭形或者哑铃状,信号增强并伴有混杂信号,提示存在囊性病变;脊膜瘤影像学表现为硬膜内髓外圆形或者椭圆形瘤体,和被压的脊髓具有清晰的边界,T1加权像见等信号,T2加权像见高信号。
采用颈椎JOA评分法判断治疗效果:该量表中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膀胱功能,以(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对患者的病情改善率进行计算;优:改善率≥75%;良:改善率50%-74%;可:改善率25%-49%;差:改善率<25%。
2 结果
2.1诊断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星形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2例。
术前诊断结果: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8例、神经纤维瘤4例、星形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2例,诊断符合率93.75%。
2.2手术效果
32例患者治疗优14例、良10例、可7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96.88%。
3 讨论
椎管内肿瘤是一种长在脊髓本身和椎管内、脊髓附近的组织结构,病灶可以是原发性肿瘤,亦可是转移性肿瘤。柯增光等[3]指出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中大约10%-15%是椎管内肿瘤,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常见胸段椎管内肿瘤。
近年多个研究结果指出,胸椎管内肿瘤患者常表现为胸腹腰背处疼痛感强烈,具有一定程度的束带感、神经根痛等。上述症状为胸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早期表现,但并不具备典型症状,病情会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出现脊髓被压迫时便产生相应的症状,不过肿瘤情况不同,则患者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
临床诊断胸椎管内肿瘤时要详细分析和观察,不仅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密切观察,亦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辅助诊断,MRI具有极佳的定位准确性,扫查过程中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椎管中的肿瘤位置和大小等,并可观察到病灶的范围及其状况,包括水肿、出血或者钙化等,可以对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行早期定性。确定患者病情后便需要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通常需给予患者手术摘除肿瘤组织,除了要求术中摄片清晰、术野清晰,也要注重术中止血,各项手术操作务必谨慎小心,确保患者病灶摘除的同时,不会对病灶周围组织造成损伤[4]。
综上所述,胸椎管内肿瘤诊断可采用MRI,但仍需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详细分析,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如东.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J].交通医学,2014,28(06):703-704.
[2] 韩萍,于春水.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73.
[3] 柯增光,王德春,周传利,等.胸椎管内肿瘤的诊治和术后随访研究[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01):43-46.
[4] 杨德岭,张明进,王淑春,等.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齐鲁医学杂志,2014,29(04):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