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2019-10-15李晓郑一丹
李晓 郑一丹
【摘 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00例作试验组,选取时间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人员均接受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观察2组受检者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对比试验组不同血清尿酸水平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相较于参照组受检人员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较高,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尿酸≥420umol/L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相较于血清尿酸<420umol/L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较高,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经对2组受检人员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检测,得出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均联系密切。
【关键词】冠心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尿酸
【中圖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48-01
冠心病属慢性心血管疾病,于临床中较多见,该病发病率较高,且伴随高死亡率,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1-2]。因此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试验组,选取时间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参照组。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并施行,受检者均知情并同意。
试验组患者:年龄55-65岁,平均(60.48±8.17)岁;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血清尿酸≥420umol/L患者53例,血清尿酸<420umol/L患者47例。
参照组健康人员:年龄56-65岁,平均(60.66±7.86)岁;男性健康人员58例、女性健康人员42例。
排除标准:糖尿病者;原发性痛风者;静脉血栓疾病者;语言交流障碍者;不配合此研究工作者。2组受检人员的的年龄和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
1.2方法
2组受检者均接受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检测方法为:受检者在进入医院后,取其早晨空腹静脉血液5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中的血清尿酸水平;同时对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予以检测,检测方法为凝血酶原时间导出的纤维蛋白原法;应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受检者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受检者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对比试验组不同血清尿酸水平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情况。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1.0软件对文中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代表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
2 结果
2.1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
试验组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与参照组受检者的相关指标水平对比,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如表1:
2.2不同血清尿酸水平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情况
如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因此找寻该病的高效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找寻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本文研究得出,试验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为(509.47±4.52)μ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8.95±1.31)g/L、D-二聚体水平为(721.33±230.56)ng/mL,分别与参照组健康人员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对比,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血清尿酸≥420umol/L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相较于血清尿酸<420umol/L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较高,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对2组受检人员的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检测,得出冠心病患者与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相关密切,对临床诊断、治疗冠心病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美玲,赵青,蔡尚郎等.血清尿酸对CHD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5):557-560.
[2] 黄容,侯玉芹.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清尿酸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30-1832.